简介:目的:了解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住院病人用药情况,为有效利用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rescriptionautomaticscreeningsystem,PASS)监测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ASS回顾性监测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47058例住院病人的用药医嘱,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出2524896条用药医嘱,有效黑灯用药医嘱14343条,占总医嘱的0.57%。黑灯用药医嘱中,主要的监测类型是国内注射剂配伍。结论:利用PASS进行合理用药监测,可以防止用药差错,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但PASS本身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简介:摘要:药物是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保健的物品,在治疗疾病方面起着双重作用,同时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例如一系列化学疗法,可导致害虫防治、减少血液贫困和肝功能损害。合理用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安全,因此对于加强药物管理至关重要。反应不良的药物效果是一种有害的反应,在药物应用中不会发生,它通过收集关于药物有害影响的报告,然后进行进一步分析,以确定临床药物的潜在风险,从而有助于降低药物的易受伤害性,从而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在监测有害影响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并使人们能够发现药物反应不规则的情况,找出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本文主要讨论数据挖掘技术在药品有害影响监测中的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中心在重点监测工作中的职责。方法检索我国、美国FDA和欧盟EMA的官方网站及相关文献,并汇总分析。结果我国现阶段重点监测的目的、方法与FDA《药物警戒管理规范和药物流行病学评估》、EMA的《许可后安全性研究》基本相同,可以借鉴上述文件对管理部门的职责规定设定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职责。结论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是药品重点监测的技术指导单位而非合同研究组织,经授权接受重点监测方案的备案而非行政审批,监督重点监测是否按方案实施而非监查或稽查,对重点监测方案及总结报告审核但不提供最终结论。
简介:血药浓度狭义上是指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稳态浓度。所谓稳态血药浓度(steadyblooddrugconcentration)是指规则服药后当机体的吸收量和排泄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血药浓度。常规血药浓度监测的血样应在浓度最低时采取,一般是在早晨服第一次药之前。检测峰值只用于证实毒性作用的存在以及进行药动学研究之用,其采血时间视该药吸收和分布的速度而定。在无毒副作用的稳定情况下,6~12个月抽血1次,每次在同一时间。在发作、有毒副作用或联用其他药物时,抽血次数要增加,且抽血时间应选在发作时或自觉最不适时,以便搞清该血药浓度是峰值还是谷值。
简介: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特别是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前哨,是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水平和社会进步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ADR监测工作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在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之际,本文试图在总结过去、分析当前、展望未来之基础上,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核心能力的逐步提升和重点转移,将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划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并得出监测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级阶段建设,正迈向以深化评价能力为特征的发展阶段的结论。
简介:建立了人血浆中麦考酚酸浓度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法。200gL的血浆样品经400gL的乙腈沉淀蛋白后,紧接一段水柱进样,进样量为:0.5ps×10s。分离采用内径75/am,有效长度50cm的未涂层熔硅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通过均匀设计实验,选定pH为8.60的硼酸缓冲液(硼酸初始浓度为200mmol/L)为背景缓冲液。结果显示,测定方法的标准曲线在O.625~30.0μg/mL的范围内,r平均值大于0.9997;检测下限为0.200/ag/mL;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4.45%。应用本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14份接受麦考酚酸酯治疗的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血样进行分析,表明本方法准确、精密、经济,对于麦考酚酸的临床定量极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