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大剂量L-精氨酸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观察大鼠血清,胰腺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胰腺组织巯基物质和丙二醛(MDA)的变化,以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作用。结果血清NO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回升趋势,胰腺组织NO则一过性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大鼠胰腺组织内巯基物质含量明显减法,MDA含量明显增加,而别嘌呤醇可对抗这种变化,并可显著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淀粉酶的增高程度,减轻胰腺损伤。结论以巯基物质为代表的机体的防御体系与以MDA为代表的损伤体系的失衡可能是大剂量L-精氨酸造成胰腺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别嘌呤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的胰腺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诊断中腹部超声的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至2023年2月之间疑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患儿,共40例。对所有患儿均采取腹部超声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腹部超声检查和金标准之间的诊断检出情况。结果:经过金标准检查,40例疑似患儿中确诊32例,经腹部超声检查,检出31例;腹部超声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3.75%,87.50%,92.50%,金标准与腹部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效能,能够获得和金标准相近的诊断准确性,适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保障新生儿治疗安全。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方位收集新生儿出生资料,Logistic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100例之中有11例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Logistic分析发现低体重(出生体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治疗在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各34例。参照组患儿采用保守治疗,分析组患儿采取综合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经对比明显高于参照组,经验证P
简介:1例31岁女性患者,因“腹痛、腹胀3d”入院,入院诊断为“重度急性胰腺炎伴急性肺损伤、高脂血症”。入院后,患者因胰腺感染性坏死使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抗感染;入院第4天,初始抗感染方案失败后,在怀疑耐药肠杆菌感染的情况下药师建议将抗感染药物调整为美罗培南;美罗培南治疗5d后,感染未改善,经验性联合对肠球菌有效的万古霉素治疗。随着感染的逐步控制,降阶梯为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制定抗感染方案,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优化美罗培南给药方案,对万古霉素不良反应等进行药学监护,同时对患者实施用药教育。经过24d的抗感染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简介:摘要:急性坏死性脑病(ANE)是一种较罕见,与感染相关的急性脑病。其中部份呈家族性或复发性,呈现一定的遗传倾向,后来该类ANE被命名为1型急性坏死性脑病(ANE1)﹐并发现ANE1存在RANBP2基因错义突变。RANBP2基因编码的Ran结合蛋白2(RanBP2) 参与了细胞过程的许多方面,同时也与参与病原感染过程,RANBP2基因错义突变使RanBP2功能缺陷,包括能量代谢紊乱、细胞因子调控障碍等。本文综述了RANBP2基因突变在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切口减压+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1.01-2022.12,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30例。对照组多切口减压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均为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6%,对照组为3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切口减压+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好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行。
简介:【摘要】 目的 1.为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提供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2.为与双歧杆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类似或相同效果的益生菌制剂提供研究基础和研究思路。结果 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病率、NEC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实验组。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使用双歧杆菌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