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裂,经久不愈而形成。发作时患者十分痛苦,有发热、疼痛、脓液刺激、排便不畅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2005-2008年本院184例肛瘘患者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无护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4例患者,男156例,女2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2岁,平均39.41岁。其中低位瘘167例,高位瘘17例,全部行手术治疗。除复发3例外,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4~35d,无护理并发症发生。2围术期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肛瘘患者由于反复发作,有发热、疼痛、流脓影响工作和学习,生活质量低。而且对术后并发症有疑虑或者紧张,护士应详细介绍肛瘘有关知识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患者从心理上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从而清除焦虑心理。2.1.2术前准备手术除按肛肠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外,护士作好各术前准备,术晨进食半流质饮食,术晨排便后给予清洁灌肠,清洁灌肠时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要求患者如何配合。2.2术中护理患者入手术室后,协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一般取截石位,告知患者,术中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以保证充分暴露术野,便于医生操作。手术中,护士要随...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我院 2019年4月-2020年4月普外科、泌尿外科糖尿病住院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5月-2021 年5月收治的普外科、泌尿外科糖尿病住院患者 200 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诊疗,观察组采用院内血糖一体化管理模式。收集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结果:经过院内血糖一体化管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血糖达标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泌尿外科糖尿病患者实施院内血糖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治疗的骨折疏松性骨折患者11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3个月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负面情绪情况、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SAS以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3个月综合性护理后,观察组术后24h疼痛评分、住院天数、恢复基本自理能力评分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负面情绪,患者满意度较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治疗的围术期,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管理对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和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我院剖宫产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定抗菌药物医嘱实施干预方案。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1日至6月31日接受结剖宫产术出院患者,将患者是否分为抗菌药物管理组和未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管理组患者28例,未干预组患者23例。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病率两组分别为4. 36%和 4. 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比例分别为7.14%和52.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管理组为一二代头孢菌素,总体符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结论 剖宫产术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可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且不会引起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增加。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管理对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和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我院剖宫产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定抗菌药物医嘱实施干预方案。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1日至6月31日接受结剖宫产术出院患者,将患者是否分为抗菌药物管理组和未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管理组患者28例,未干预组患者23例。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病率两组分别为4. 36%和 4. 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比例分别为7.14%和52.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管理组为一二代头孢菌素,总体符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结论 剖宫产术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可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且不会引起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全程康复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旨在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通过术前评估、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呼吸功能训练等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在术后,对患者的疼痛控制、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和早期活动等方面进行全面护理,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法:全程康复护理的具体方法包括:1.术前评估: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呼吸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2.心理疏导: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3.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4.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提高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疼痛控制: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6.早期活动: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结果:通过全程康复护理,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恢复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与传统的护理方法相比,全程康复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全程康复护理还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康复过程。结论:总之,全程康复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术前评估和准备、术中精细护理和术后全面康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全程康复护理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法,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程康复护理将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6月300份Ⅰ类切口病历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围术期均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涉及8大类19个品种,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最高,占40.0%(240/600),使用频次最高的药品多为头孢匹氨。初次给药时间为术前0.5~2h者仅60例(占20.0%)。术后单一用药者87例(占29.0%)、二联用药者153例(占51.0%)、三联用药者33例(占11.0%)、四联用药者27例(占9.0%)。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严重,应加强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妇科肿瘤的患者开展手术治疗过程中,在围手术期积极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这一阶段的心理干预效果情况。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且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群体之中,抽取70例加以观察和对比对照,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干预方法和护理措施方面的差异之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加用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两组分别加以干预与护理之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护理满意率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临床相关干预之后的效果情况及应用价值情况。结果 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对比发现了一个显著差异,即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都显著降低(P<0.05),而相比之下,护理满意率则发生了显著地提高(P<0.05),取得了更加满意的干预成效。结论 临床妇科肿瘤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对于处在围手术期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的时候,增加心理护理干预之后,总体的干预效果和成效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化和提高,其心理健康、疼痛情况明显转归,对于相关护理干预方法和措施的满意程度也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