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治疗的临床用药状况。方法:依据医院信息系统(HIS)的临床用药数据,对2007-2009年头颈部恶性肿瘤住院病人的用药频度和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和抗肿瘤辅助药物,金额构成比分别为21.2%和78.8%,化疗药物以平阳霉素、顺铂和奈达铂为主。营养药、生物反应调节剂和中成药等是主要的抗肿瘤辅助药物。营养药以注射用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丙氨谷氨酰胺注射液、人血白蛋白和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为主。生物反应调节剂以胸腺五肽和胸腺肽α1为主。结论:本院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用药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简介:目的:了解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我院”)抗抑郁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该类药物的研究、生产、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对2009—2013年我院使用的抗抑郁药的品种、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抑郁药的销售总金额及DDDs均逐年增加,分别从2009年的502.5万元、76.11上升至2013年的1097.60万元、146.37。新型抗抑郁药的增长率明显高于经典抗抑郁药。结论:我院抗抑郁药的使用量逐年递增,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占主导地位,度洛西汀、瑞波西汀等新型抗抑郁药的应用前景广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发病之间关系,为及时诊治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临床支持。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3869例,其中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患者486例,分析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2.56%,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86例研究对象中,女男分别占46.09%(224/486),53.91%(262/486),各年龄段女男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年龄段依次占总数的12.6%、39.5%、40.9%、7.0%。从肿瘤来源分析,消化系统肿瘤(食管、胃、肝脏、胰腺、结直肠)占首位,50.2%(244/486),后依次为呼吸系统肿瘤(肺)12.8%(62/486),血液系统肿瘤11.5%(56/486),泌尿系统肿瘤6.05(29/486)妇科肿瘤5.8%(28/486)排名前4位系统中,女男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血液系统外,泌尿消化、和呼吸系统肿瘤在男性中较高。从具体部位分析,排名前位肿瘤依次为结直肠癌、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结论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有其特殊发病规律,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并且以肝癌、胰腺癌居多2型糖尿病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视恶性肿瘤筛查,避免漏诊、误诊,重视高胰岛素、高血糖处理,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妇科恶性肿瘤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8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是妇科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为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护理质量,将82例患者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在其术后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措施下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的评估分析看,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减轻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鹿城区是温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面积294平方公里,下设12个街道、5个乡、4个镇、154个社区、146个行政村。为了进一步掌握全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给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对温州市鹿城区2001年-2002年新发恶性肿瘤4894例分析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躯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分析32例因急性脑梗死入院,住院期间证实患非颅内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47.1±3.2)岁。3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发病前均无躯体疼痛,主要症状为局灶神经功能缺损。11例患者有一种或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偏瘫14例,失语7例,其他包括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复视、眩晕、构音障碍、单眼黑朦等。外周血D-二聚体增高20例,CA-l25增高22例,CA-l99增高24例。弥散加权成像(DWI)均累及多支动脉供血区,20例累及双侧前循环和后循环,12例累及双侧前循环。病灶累及小脑半球2例,大脑半球脑叶皮层下14例;大脑半球深部7例,基底节、丘脑、内囊各2例,脑干3例。心脏彩超均无发现异常,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7例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27例头部DWI出现2个以上同一颅内不同动脉供血区的分散小病灶。肿瘤类型按部位,肺癌最多见,按病理类型分腺癌多见。恶性肿瘤确诊时间多为脑梗死发生后3-14d,确诊时14例已发远处转移。脑梗死后30d,预后良好12例,预后不良19例,死亡1例。结论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常缺乏传统脑卒中危险因素,其外周血D-二聚体和肿瘤抗原水平升高、脑内多发性脑梗死灶、血液高凝状态均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静脉溶栓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脑梗死的安全性尚待研究,临床目前偏向于接受重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更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恶性肿瘤筛查结果。方法:在 2015年 6月 15日至 2019年 6月 15日期间选取 21 5890名 健康体检者为试验对象,均进行各项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两组,即<40岁 组和≥40岁组 ,随后对比两组疾病分布情况。结果:34 例确诊为早癌或恶性肿瘤患者中,主要集中在≥ 40岁 患者中,而<40岁 组患者常发生甲状腺癌变、肾脏癌变、乳腺癌;≥40岁组 患者常发生肺部癌变、肝脏癌变、肾脏癌变、甲状腺癌变、胰腺癌变、宫颈病变、胃癌、大肠癌变。结论:加强肿瘤早期筛查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利用适宜的早期筛查技术,以达到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近5年来口服中枢性镇痛药使用情况并分析其趋势,为防止药物滥用、科学管理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提取2005—2010年每年第4季度我院口服中枢性镇痛药各品种的总用量、使用总天数、恶性肿瘤患者总病例数等数据资料,同时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就诊恶性肿瘤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使用量方面,羟考酮缓释片、弱阿片类和吗啡片使用量逐年增加,而吗啡控释片呈下降趋势。其药物利用指数为:弱阿片类、小规格羟考酮控释片及吗啡片DUI〈1,吗啡控释片、较大规格羟考酮缓、控释片DUI〉1。结论:我院口服中枢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不存在滥用现象。
简介:恶性肿瘤是世界医学难题,随着恶性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方法由于其副作用小、少的特点而被应用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体系中。相关研究证明免疫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以及过继免疫疗法。我国于2011年临床上开展的多种免疫监测点阻断剂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推动了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免疫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免疫治疗方法所存在的自身问题制约其临床广泛应用,因此基于对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现状的分析基础上,探究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是我国恶性肿瘤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肝脏恐性肿瘤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14例,依据惠者来院就诊时间均为两组。接受常规的护理22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22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和总计。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同参照组护理满意度(63.7%)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时间结果经检验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