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酸碱处理后的多孔钛表面血清蛋白吸附行为。方法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多孔钛材料,使用酸碱处理后制作酸碱处理多孔钛(AAPT)试件51个,同时制备未行酸碱处理多孔钛(NTPT)及致密钛(NTDT)试件各35个。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NTDT试件表面形貌,用表面接触角分析仪与全自动气体吸附仪测定三组的表面接触角和比表面积(SSA)。BCA法测定NTDT、NTPT及AAPT组试件不同时间的蛋白吸附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SEM显示NTDT表面光滑。AAPT组表面接触角(22.08°)显著小于NTPT组(93.7°)和NTDT组(7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02,P〈0.001)。AAPT组SSA(27.05)均高于NTDT组(3.74)和NTPT组(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6.10,P〈0.001)。在各时间点,AAPT组吸附的蛋白质明显多于NTDT组和NTPT组(P〈0.001);AAPT、NTPT和NTDT组表面的蛋白吸附随着时间逐渐增加,最终达到稳定。结论酸碱处理后的多孔钛可显著提高材料表面的血清蛋白吸附量。
简介:目的:研究生物膜内变异链球菌及其欺骗株密度感应社会欺骗行为的规避模式。方法:通过接种不同比例的欺骗株与野生株进行共同培养构成生物膜,以及将不同细胞量的欺骗株接种入由野生株结成的生物膜中,在混合群体中观察欺骗株定植情况,从而了解欺骗株对整个群体的影响程度。结果:按1∶1000、1∶100、1∶10、1∶1的比例接种欺骗株与野生株菌液,共同培养构成的生物膜中各菌株的活菌计数之比分别为1∶10477、1∶36、1∶28、1∶11;选择细菌密度约为2×106、2×107、2×108、2×109CFU/ml的欺骗株,接种80μl菌液至野生株已形成的生物膜中,共培养24h后欺骗株与野生株的活菌计数之比分别为1∶29878、1∶15、1∶13、1∶8。结论:变异链球菌的欺骗株未能在自然生态中获得定植,该菌形成的生物膜种群可有效规避社会欺骗行为。
简介:目的:测试小学教师与口腔健康(oralhealth.OH)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andpractices.KAP).并评价测量结果与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OHRQoL)关系。材料与方法:本次横断面调查从科威特所有地区随机挑选了1013名学校教师.调查使用的问卷包含人口统计学相关指标、知识、态度、行为及OHRQoL相关信息。数据统计方面.数据描述采用频数、均数(标准差)指标,皮尔森相关系数用来测量KAP与OHRQoL间的相关性。行为与其相关知识间的关系.知识,行为与OHRQoL间的关系用卡方检验来分析。结果:约71%的受试者为女性.57%在30-50岁之间,75%有大学学历。知识的平均得分(95%置信区间)为60.2%(57.2%-62.0%).分布在15.4%到93%之间。知晓率最高的口腔健康知识如下:用含氟牙膏每天刷2次牙的重要性;粘性的含糖食物和零食的致龋效应以及软饮料会对牙齿造成的伤害。知晓率最少的则是牙刷的更换频率、家长对孩子刷牙的监督以及常规使用牙线的好处。知识.态度、行为各部分与OHRQoL间的相关性较弱但仍有意义(p〈0.05)。除了刷牙与牙线使用外(p〉0.05).所有行为与其特异的口腔健康知识都显著相关。不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而导致的自尊心变化是OHRQoL中最常受到影响的维度。结论:口腔健康知识本身并不足以改变错误的口腔健康行为。发展基于OHRQoL结果的行为改变干预可能会有所助益。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与行为习惯,为制定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9月对中国医科大学199名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相关知识、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欠缺,仅有25.1%的学生了解"牙菌斑"的概念,42.7%的学生能回答出"蔗糖致龋力最强";口腔保健意识较薄弱,如有龋坏牙齿,仅有68.3%的学生会去医院治疗;但口腔卫生习惯较好,有89.9%的学生每天刷牙≥2次,且口腔专业学生在口腔保健知识的知、信、行等方面显著好于非口腔专业学生。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缺乏,但愿意接受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提示在医学院校开展口腔疾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简介:目的:体外研究亲水性喷砂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铺展行为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影响。方法:钛片表面分别采用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及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chemically-modifiedhydrophilicSLA,modSLA),在其表面接种人成骨细胞,对细胞黏附率、细胞铺展情况以及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骨细胞在modSLA表面的早期黏附率(1h、3h)显著高于SLA表面(P〈0.05);接种3h后,modSLA表面的成骨细胞呈现更多的肌动蛋白结构和明显的成骨细胞骨架结构,细胞铺展更加明显,mod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低于SLA组(P〈0.05);免疫荧光分析显示,6hmodSLA表面细胞内FAK的荧光强度高于SLA组(P〈0.05)。结论: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较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能显著增强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促进细胞骨架沿一定方向伸展,促进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黏附力。
简介:目的研究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在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方法将3种铸造合金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以及浓度为1.25、2.50和5.00g/L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检测其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腐蚀电位(Ecorr)和极化电阻(Rp)等指标。结果与人工唾液中Icorr相比、镍铬合金在1.25g/L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的Icorr显著增大(P〈0.01),且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Icorr逐渐减小、Rp逐渐增大。钴铬合金在4种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明显不同(P〈0.01),在1.25g/L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显著小于在人工唾液中。纯钛在4种溶液中的腐蚀速度显著小于其他两种金属(P〈0.01)。结论有饮茶习惯的患者不宜选用镍铬合金制作修复体,而佩戴有钴铬合金或纯钛修复体的患者可适量饮茶,但无论哪类患者,都不建议饮浓茶。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阻断黏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亚系细胞(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Lungmetastasis,SACC—LM)侵袭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处理体外培养的SACC-LM细胞,应用transwell小室观察Genistein对SACC—LM细胞侵袭的影响,并应用RT-PCR法检测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mRNA的表达。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t检验进行分组分析。结果:Genistein使SACC-LM细胞侵袭能力减弱;检测到随着Genistein抑制剂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FAK和ERK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阻断FAK表达导致SACC-LM细胞侵袭能力减弱,原因可能是FAK和ERK表达水平的改变。
简介:目的研究人牙本质与复合树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蠕变行为的匹配性。方法收集离体人磨牙切削制作圆柱体形态的牙本质试件20个,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D300与D50两组,每组10个试件。制作圆柱形复合树脂试件20个,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R300与R50组两组,每组10个。分别对D300与R300组的试件施加300N载荷、D50与R50组施加50N载荷至7200s,每5秒记录1次应变,绘制应变-时间曲线并提取最大蠕变应变,使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牙本质与复合树脂在实验条件下均表现出一定的蠕变行为,且蠕变曲线形态有差异。300N载荷下牙本质最大蠕变应变为(2.953±1.099)%,复合树脂最大蠕变应变为(1.370±0.069)%,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01);50N载荷下牙本质最大蠕变应变为(1.490±0.348)%,复合树脂最大蠕变应变为(0.483±0.1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6,P〈0.001)。结论相同实验条件下,相同载荷时牙本质蠕变较复合树脂蠕变明显。
简介:目的:研究α—MEM、DMEM—LG、RPMI1640三种培养基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cells,hPDL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寻找合适的培养基。方法:采用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分别用α-MEM、DMEM—LG、RPMI1640三种培养基对hPDLcs进行体外培养,比较三组细胞在游出成功率、增殖及矿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α-MEM促进hPDLcs增殖作用最强。α—MEM组培养的细胞表达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含量最高,与其它两组间有显著差异。DMEM—LG组矿化结节形成个数最多且体积大。结论:α-MEM促进hPDLcs增殖,DMEM—LG促进hPDLcs分化。应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培养基。
简介:目的:研究镍铬合金在咖啡因人工唾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方法:将镍铬合金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及浓度为0.02g/L、0.20g/L和2.00g/L的咖啡因人工唾液溶液中,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检测其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腐蚀电位(Ecorr)和极化电阻(Rp)等指标。结果:以人工唾液中Icorr为参照、镍铬合金在0.02g/L咖啡因人工唾液溶液中的Ic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咖啡因浓度升高,Icorr逐渐减小、Rp逐渐增大。结论:一定浓度的咖啡因可对镍铬合金产生腐蚀作用,对于选用镍铬合金制作修复体的患者,饮用咖啡对修复体有一定影响,可适量饮用咖啡,但是不建议饮用浓咖啡。
简介:目的探讨香港人群中口腔颌面部疼痛(OFP)与异常疾病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在社区人群中进行的横断面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样本为注册在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大学家庭医学部的35~70岁香港居民。通过面对面问诊结合临床检查了解受访者在过去1个月中口腔颌面部疼痛的状况。疾病行为由30条的患病行为问卷(IBQ-30)进行评估。结果200名有口腔颌面部疼痛症状的人及200名没有痛症的人参加本研究。口腔颌面部疼痛与IBQ-30量表中的5个分量表(一般疑病、疾病信念、情感紊乱、否认心理问题、易激惹)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有痛症的人中,在否认心理问题分量表,老年组高分值的人数明显多于中年组(P=0.034)。口腔颌面部疼痛症状不同临床分组的IBQ-30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疼痛与异常疾病行为显著相关,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疼痛病症患者时,需考虑衡量精神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纯钛表面不同微纳米图案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讨微米与纳米结构在影响细胞行为当中的不同作用。方法制备4组纯钛微纳米复合表面形貌:喷砂(S)、喷砂-酸蚀(SLA)、喷砂-碱热(SAH)及喷砂-阳极氧化(SAN)。检测各组材料表面理化性能,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材料表面形貌及细胞黏附形态,CCK-8法测定细胞在材料表面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分化能力。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最小有意义差异(LSD)t检验对同时间点不同组的CCK-8及ALP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粗糙度结果示:SLA组粗糙度大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Ra=38.449,PRa<0.001;FRq=29.564,PRq<0.001)。(2)扫描电镜示:S组仅形成弹坑状一级微米结构,黏附细胞伪足短小,SLA、SAH及SAN组分别修饰沟壑状、网状及管状二级纳米多孔图案,细胞于SAH、SAN组表面伪足更为伸展,其中SAH组表面细胞伪足生长进入孔隙形成机械锁结。(3)CCK-8结果示:第5天,SAH和SAN组细胞增殖A值(1.546和1.528)显著高于S组(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9,P=0.042);第7天时,SAH和SAN组细胞增殖A值(2.646和2.57)显著高于S组(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P=0.035)。(4)细胞分化检测示:接种7d后,SAH组ALP活性(77.656)显著高于S、SLA及SAN组(53.132、51.052和62.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34,P<0.001);接种14d后,SAH与SAN组ALP活性(104.107和109.963)显著高于S与SLA两组(82.885和7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52,P<0.001)。结论钛片表面微纳米图案影响细胞伪足形态,促进细胞增殖及ALP活性,其中多孔形貌显著增加细胞活性,碱热处理表面早期ALP活性显著增加,且形成纳米网比纳米管更有利于形成机械锁结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力学性能代型材料对磨牙氧化锆全瓷冠断裂失效行为的影响。方法制作弹性模量与牙本质(18.6GPa)近似的复合树脂和多孔钛标准试件(n=40),测定其维氏硬度、挠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值。分别用离体牙及上述复合树脂和多孔钛制作代型(n=10),制作30个单层瓷结构的全锆(M-Zir)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粘接于离体牙预备体及多孔钛和复合树脂代型上。所有试件行抗折破坏试验,记录最大断裂载荷(N)及失效模式,并采用扫描电镜行断口形貌学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对代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抗折破坏试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多孔钛与P60复合树脂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8.50±1.65)和(17.48±1.70)G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8,P=0.191)。多孔钛材料的维氏硬度(165.60±11.17)HV、挠曲强度(522.47±52.46)MPa和断裂韧性(3.67±1.18)MPa·m^1/2显著高于复合树脂(P<0.001)。离体牙组、多孔钛代型组、复合树脂代型组M.Zir冠的平均断裂载荷分别为(5306±467)、(5273±447)和(4695±583)N,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3,P=0.025)。多孔钛代型组与离体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0),复合树脂代型组显著低于离体牙组(P=0.015)及多孔钛代型组(P=0.021)。全瓷冠断裂模式分析显示,3组的M-Zir冠断裂模式无明显差异,均为瓷全层折裂为颊颚侧2块,裂纹通过中央窝沟向近远中牙尖三角嵴方向扩展。同时,离体牙组试件多伴有预备体的损伤,复合树脂代型组全部试件均伴有代型折裂,多孔钛代型组全部试件均完整。结论多孔钛的维氏硬度、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优于复合树脂材料。使用复合树脂材料作为代型时M.Zir冠断裂载荷偏低,但对其断裂模式无明显影响。多孔钛代型较复合树脂代型更适用于高强度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体外研究。
简介:目的:评价二氧化锆对大鼠牙周膜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牙周膜细胞。制作二氧化锆、钯银合金、镍铬合金试件及其浸提液。将各组浸提液作用于细胞,检测24h、48h、72h的各组浸提液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及各组细胞周期比例;检测不同浸提液组处理对大鼠牙周膜细胞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24h、48h、72h时,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DMEM组OD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镍铬合金组OD值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细胞凋亡结果发现,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镍铬合金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周期结果发现,Prl指数钯银合金组与二氧化锆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钯银合金组与镍铬合金组之间的Prl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Caspase-3、Caspase-9的2-ΔΔCT值,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DME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铬合金组高于DMEM组(P〈0.05)。Caspase-8的2-ΔΔCT值,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与DME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锆组与钯银合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镍铬合金组高于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锆在提高细胞增殖活力,抑制细胞凋亡方面优于钯银合金及镍铬合金材料,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影响牙周膜细胞的细胞活力、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简介:口腔鳞状细胞癌是-种特殊的以局部侵袭和颈淋巴结转移为特点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晚期常有较大范围的缺血甚至坏死,使肿瘤组织同时酸性化和缺氧。缺氧导致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的高表达,它是肿瘤危害性和危险性的决定因素之-。HIF-1是细胞缺氧应答的关键调控因子,在缺氧环境下,羟基化被抑制,HIF-1的α、β亚基结合成异二聚体,形成稳定HIF-1-DNA,HIF-1α被激活。活化的HIF-1是包括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在内的很多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调控它们的转录活性。VEGF在肿瘤中表达,既是血管通透因子,也是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关键调控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调控着肿瘤血管生成以及细胞增殖、代谢、抗凋亡和移行的生理通路。已有研究表明,缺氧在口腔癌进展(增殖和转移)、药物抵抗和预后方面起主要作用,本文阐述了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基本生理特征,分析了HIF-1α、VEGF在口腔癌中的表达效应及与其相关分子的作用,并评价了它们作为治疗靶点和预后判断生物标记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ADAM9、ADAM10基因沉默对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潜能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5例腺样囊性癌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组织中ADAM9、ADAM10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NA干扰方法抑制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潜能细胞系ACC-M、SACC-LM中ADAM9、ADAM10基因的表达,检测该基因沉默后对肿瘤细胞周期及体外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ADAM9、ADAM10蛋白在腺样囊性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比在原发灶组织中显著增高(P〈0.05);ADAM9、ADAM10基因沉默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肿瘤细胞出现S期阻滞;并且ADAM9、ADAM10基因沉默后,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1)。结论:ADAM9和ADAM10基因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转移有关。ADAM9、ADAM10基因沉默可改变腺样囊性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侵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
简介:目的:探讨人非ATP酶依赖性调节颗粒13(hRpn13)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途径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的作用,从而揭示其对PDLC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转染敲除来改变PDLC中hRpn13的表达后,用MTT法观测细胞形态,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来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和Ⅰ型胶原纤维的分泌情况来检测细胞成骨分化情况,最后通过检测NF鄄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泛素化蛋白的改变来研究hRpn13对PDLC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hRpn13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ALP的活性,Ⅰ型胶原蛋白以及RANKL、OPG的表达起到了负性调节作用,同时hRpn13使泛素化蛋白聚集减少。结论hRpn13可以通过影响UPP通路来调节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纯钛不同形貌表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抛光纯钛(MP)、纳米管(TNT)、喷砂酸蚀(SLA)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表面形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表面接触角分析仪分析表面水接触角。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不同钛表面MSC形态,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早期黏附数量,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TNT组表面见排列有序、管径约为80nm的纳米管,SLA组呈微米-亚微米二级孔洞结构。SLA组表面粗糙度(Sa=1.39μm、Sq=1.75μm)最高,TNT组(Sa=1.15μm、Sq=1.48μm)其次,MP组(Sa=0.87μm、Sq=1.14μm)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a=28.54、FSq=24.70,P〈0.01)。TNT组表面接触角(8.11°)最小,亲水性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2,P〈0.0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P组MSC呈方形,TNT组MSC呈长梭形,SLA组MSC呈多角形。TNT和SLA组接种30min后的细胞黏附量(132.45、176.90个/视野)高于MP组(64.80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5,P〈0.01),接种60min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K-8结果显示,接种1、7d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3、5d后,MP组细胞增殖活性最高,TNT组其次,SL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d=175.44,P3d〈0.01;F5d=6.329,P5d=0.02)。细胞分化结果显示,7、14dTNT组ALP活性(ALP7d=156.34U/gprot、ALP14d=153.48U/gprot)均显著高于MP(ALP7d=68.21U/gprot,ALP14d=102.73U/gprot)和SLA(ALP7d=65.30U/gprot、ALP14d=86.53U/gprot)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d=4.93,P7d=0.04;F14d=6.49,P14d=0.02)。结论与微米级SLA表面相比,纳米级TNT表面呈高度亲水性,并更利于MSC的黏附、增殖和骨向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