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进行单侧下颌骨牵张,速率:0.4mm/d,牵张期为10d,术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下颌骨牵张成骨牵张期第10d及下颌骨牵张成骨固定期第14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对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新生骨组织成功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质共567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207个,其中上调≥1.5倍的47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筛选出多种与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验证与新骨形成相关的蛋白质奠定基础。
简介:目的:探讨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下齿槽神经缺失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牵张期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下齿槽神经缺失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对照组为正常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均进行单侧下颌骨牵张,速率:0.2mm/12h,牵张期为10d,下颌骨牵张成骨牵张期第10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理化性分析、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315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146个,其中上调≥1.5倍的39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感觉神经系统在牵张成骨的成骨过程中起到一定调控作用.筛选出多种下齿槽神经缺失下颌骨牵张成骨牵张期新骨形成相关的差异蛋白,为进一步验证感觉神经缺失对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相关蛋白质奠定了基础.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多糖载人Ⅰ型胶原促血管新牛作崩,探讨黄芪多糖与Ⅰ型胶原的协同作用。方法通过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增殖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和胶原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并测量细胞迁移率;WesternBlot方法验证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整合素α1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c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浓度20μg/ml时促进HUVEC生长作用最明显,此后随着浓度的升高,促生长的作用逐渐降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黄芪和胶原合用,对细胞的促生长有协同作用,显著高于20μg/ml胶原组(P〈0.05).20μg/ml黄芪多糖+20μg/ml胶原时HUVEC迁移能力最强;WesternBlot结果提示Ang-1和整合素α1β3的表达随着黄芪和胶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20μg/ml黄芪多糖+胶原组达到最高。结论黄芪多糖能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并上调Ang-1和整合素α1β3的表达,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且黄芪多糖和胶原具有协同作用。
简介: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typetwo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oxidativeproteinproducts,AOPPs)与血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能否通过测量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含量来间接反映血浆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为预测T2DM患者心血管危害程度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56例T2DM患者(女性32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51.31±5.83岁),分别测量其血浆TG、血浆AOPPs、唾液AOPPs三者含量.分析T2DM患者血浆TG与血浆和唾液中AOPPs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间的差异.结果:T2DM患者血浆TG含量、血浆中AOPPs含量及唾液中AOPPs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浆TG与血浆中AOPPs含量呈正性相关关系(r=0.686,P<0.001),与唾液中AOPPs含量也呈正相关关系(r=0.693,P<0.001).血浆中AOPPs含量与唾液中AOPPs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474,P<0.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甘油三酯、血浆和唾液中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甘油三酯与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唾液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含量可间接反映血浆甘油三酯的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ERK1/2、p-p38及p-JNK1/2)]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27例SACC组织和15例正常唾液腺组织标本中TGF—β1、MAPK的表达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ACC中TGF—β1、MAPK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唾液腺(分别为P〈0.01.P〈0.01.P〈0.01和P〈0.05)。SACC组织中TGF—β1、p—ERK1/2和p—p38在Ⅲ~Ⅳ期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分别为P〈0.01,P〈0.05和P〈0.05),但p—JNK1/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统计学关系(P〉0.05),TGF—β1、MAPK的表达与患者的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统计学关系(均为P〉0.05);TGF—β1与MAPK的表达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19、P〈0.001;r=0.728,P〈0.001;r=0.640,P〈0.05)。结论TGF-β1、MAPK的高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进展密切相关。TGF—β1可能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调控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过程。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唾液浸泡对两种不同方式固化的硅橡胶软衬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Sfiagum硅橡胶软衬及SofrelinerMS自凝硅橡胶软衬分别与d—RESIN热凝基托块进行粘接制作圆柱形试件各30个。分别在未浸泡、浸泡于37cc人工唾液7d、30d、90d、180d后各取出6个试件进行拉伸强度测定并观察断裂模式。结果:Sflagum各组拉伸强度没有统计学差异;SofrelinerMS浸泡180d的拉伸强度与前四组有统计学差异。Sflagum各组拉伸强度均显著大于SofreiinerMS软衬。结论:人工唾液浸泡180d对本实验条件下的两种硅橡胶软衬拉伸强度没有显著影响。
简介:目的:观察唾液污染对于三种不同粘结剂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牙本质及铸瓷试件各90个,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三种粘结剂(玻璃离子粘固粉、自粘接复合树脂粘结剂和自酸蚀树脂粘结剂)进行粘结处理,并按牙本质及铸瓷试件预备的粘结面进行粘结.3组各30个试件均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个试件分4个时间点模拟唾液污染,在粘结后即刻、3分钟、6分钟、10分钟浸入人工唾液,对照组(6个)不浸入人工唾液.24h后,用万能测力仪测试各组的剪切强度.结果:各组中通用自粘结复合树脂粘结剂和两步法自酸蚀树脂粘结剂的剪切强度显著高于玻璃离子粘固粉的剪切强度,3种粘结剂即刻组和3分钟组的剪切强度都下降,6分钟组和10分钟组剪切强度差别不明显,接近对照组.结论:唾液污染使3种粘结剂固化早期时的剪切强度均有所下降,其中唾液污染对玻璃离子粘固粉粘结剪切强度影响最大.
简介:目的:通过宏基因组学方法研究健康志愿者口腔微生物群落,为慢性牙周炎治疗转归及预后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提取健康志愿者唾液样本及龈上、龈下菌斑样本的总DNA,构建基因文库,测序并分析结果(进行物种注释和相对丰度计算),获得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健康志愿者口腔唾液样本可获得15个微生物属,龈上菌斑样本中可获得19个微生物属,龈下菌斑样本中可获得20个微生物属,微生物群落存在多样性。健康志愿者龈上微生物样本组、龈下微生物样本组及唾液样本组间微生物门、属的平均相对丰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学方法能够较好地获得健康志愿者口腔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并初步分析各样本组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简介: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S-transferaseP1,GSTP1)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SACC和18例瘤旁腺体中GSTP1的蛋白表达,分析GSTP1表达与SA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STP1在SA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瘤旁腺体(P〈0.05)。在SACC肿瘤组织中,GSTP1表达的高低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在组织学3级中的表达高于1、2级。在组织学1级中,GSTP1主要在胞核表达,但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GSTP1在胞质中表达显著增加(P=0.022)。结论:GSTP1的高表达及在肿瘤细胞不同部位表达与SACC的发生、肿瘤细胞分化相关。
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经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于2000年12月成立。首届学组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温玉明教授担任组长,学组成员36人,遍布全国各大主要医科院校和各省、市、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