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全冠修复体抗断裂能力及失效模式的差异。方法:制作相同厚度的铸瓷全冠、全锆冠、氧化锆-饰瓷全冠和金属烤瓷冠全冠,n=10。进行试件的抗折破坏试验和失效模式分析,SPSS软件分析抗折性能和失效模式的组间差异。结果:全锆组的断裂载荷显著性高于其他3组(P〈0.05),烤瓷组与铸瓷组的断裂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层瓷结构中,全锆冠和铸瓷冠的失效模式均为全瓷层的断裂,断裂后的裂纹走向相似。双层瓷结构中,仅有30%氧化锆-饰瓷冠表现为单纯的饰面瓷破坏,70%氧化锆-饰瓷冠为完全破坏,所有烤瓷冠的失效模式为单纯的饰面瓷破坏。结论:全冠类型对修复体的破坏几率和破坏模式有着显著影响,全锆冠的抗折性能高于铸瓷冠、氧化锆-饰瓷冠、烤瓷冠。
简介:目的:探究[牙合]贴面厚度以及牙体预备形式对全锆[牙合]贴面的抗折性能及失效模式的影响。方法:预备标准人工磨牙形成3组不同形式的预备体:A组[牙合]面均匀磨除0.5mm,B组[牙合]面均匀磨除0.5mm,轴面包绕高度1.5mm,C组[牙合]面均匀磨除0.5mm,并预备髓腔固位。采用CAD/CAM系统,通过DentalDesigner软件,将每组分别设计为0.5mm、1.0mm、1.5mm三种不同厚度,共制作出72个[牙合]贴面;测试不同牙体预备形式及不同厚度的[牙合]贴面的断裂载荷,并分析其失效模式。结果:不同牙体预备形式及不同厚度的全锆[牙合]贴面的平均断裂载荷值为:A组:(1275.9±205.6)N(0.5mm厚度);(2320.6±296.7)N(1.0mm厚度);(4909.1±399.3)N(1.5mm厚度);B组:(1404.5±215.3)N(0.5mm厚度);(2509.8±380.6)N(1.0mm厚度);(4917.8±320.4)N(1.5mm厚度);C组:(1279.6±248.4)N(0.5mm厚度);(2346.6±260.2)N(1.0mm厚度);(4575.3±458.7)N(1.5mm厚度)。随着厚度的增加,全锆[牙合]贴面的抗折性能也随之增加,同一牙体预备形式不同厚度的断裂载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牙体预备形式同一厚度的断裂载荷无统计学差异。0.5mm与1.0mm组别的失效模式(修复体折裂)相似,与1.5mm组别的失效模式(修复体与代型同时折裂)存在差异。结论:全锆[牙合]贴面厚度对其抗折性能有影响,抗折性能随着其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牙体预备形式对[牙合]贴面的抗折性能没有影响。厚度为0.5mm的全锆[牙合]贴面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力学性能代型材料对磨牙氧化锆全瓷冠断裂失效行为的影响。方法制作弹性模量与牙本质(18.6GPa)近似的复合树脂和多孔钛标准试件(n=40),测定其维氏硬度、挠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值。分别用离体牙及上述复合树脂和多孔钛制作代型(n=10),制作30个单层瓷结构的全锆(M-Zir)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粘接于离体牙预备体及多孔钛和复合树脂代型上。所有试件行抗折破坏试验,记录最大断裂载荷(N)及失效模式,并采用扫描电镜行断口形貌学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对代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抗折破坏试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多孔钛与P60复合树脂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8.50±1.65)和(17.48±1.70)G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8,P=0.191)。多孔钛材料的维氏硬度(165.60±11.17)HV、挠曲强度(522.47±52.46)MPa和断裂韧性(3.67±1.18)MPa·m^1/2显著高于复合树脂(P<0.001)。离体牙组、多孔钛代型组、复合树脂代型组M.Zir冠的平均断裂载荷分别为(5306±467)、(5273±447)和(4695±583)N,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3,P=0.025)。多孔钛代型组与离体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0),复合树脂代型组显著低于离体牙组(P=0.015)及多孔钛代型组(P=0.021)。全瓷冠断裂模式分析显示,3组的M-Zir冠断裂模式无明显差异,均为瓷全层折裂为颊颚侧2块,裂纹通过中央窝沟向近远中牙尖三角嵴方向扩展。同时,离体牙组试件多伴有预备体的损伤,复合树脂代型组全部试件均伴有代型折裂,多孔钛代型组全部试件均完整。结论多孔钛的维氏硬度、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优于复合树脂材料。使用复合树脂材料作为代型时M.Zir冠断裂载荷偏低,但对其断裂模式无明显影响。多孔钛代型较复合树脂代型更适用于高强度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体外研究。
简介:本材料选自四医大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602例错病案。经过对记存模型的测量,发现大于15°牙齿扭转的患者369例,占总调查人数的61.3%;大于15°的扭转牙783枚,90°以上严重扭转的牙齿26枚,切牙外翻(对称扭转)共有40例,占调查人数6.6%。调查统计表明:在上颌扭转牙的好发部位首先是中切牙,其次是前磨牙。而在下颌左侧第二前磨牙扭转错位发病率最高,其次是下颌切牙。产生牙齿扭转错位的主要原因包括拥挤、先天缺牙、替牙期的局部障碍,先天发育异常,牙胚异位、医源性(不良正畸治疗)、遗传、咬干扰和先天畸形(唇、腭裂等)等。尤其是拥挤与牙位扭转畸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重建术后重建板断裂或松脱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间因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下颌骨重建的129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重建方式分为2组,其中78例患者采用骨移植修复,51例患者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10例患者术后1~30个月发生重建板断裂或松脱。其中,8例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另2例分别采用血管化腓骨肌瓣和髂骨肌瓣修复。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重建板断裂及松脱的发生率为7.75%,骨修复组和单纯重建板修复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应用重建板进行下颌骨重建。钛板发生断裂及松脱的可能性大于骨移植修复。同期行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或在局部和全身疾病控制后尽早进行二期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是预防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简介:目的通过对智齿拔除原因及拔除后并发症的分析来总结智齿是否应该拔除及其拔除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14年3-4月前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和上海安亭医院口腔科专家门诊咨询和要求拔除智齿的患者200例,对其年龄、拔除原因及拔除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因无任何不适症状暂保留,其中包括:位置正常的垂直位阻生智齿;全骨埋伏的近中、远中阻生及水平低位阻生智齿;牙根明显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智齿.另外162例智齿进行手术拔除,其中4例出现下唇麻木的并发症.20岁以下的患者因智齿牙根未完全形成,拔除后无一例出现下唇麻木.结论智齿埋伏阻生会产生很多潜在的危害,会对邻牙、颌骨及颞颌关节造成损伤,通常建议拔除.20岁以下牙根未完全形成时拔除智齿为最佳时机,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