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混浊患者行玻璃体激光消融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6-07到2017-02在我院门诊诊断为玻璃体轻中度混浊30例30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作眼压、视力、眼部黑白B超及眼底照相并且放瞳眼底检查,排除活动性视网膜病变。选择混浊物在晶体后2-3mm及视网膜前3-4mm并且混浊物偏离视神经及黄斑的患者。采用UltraQ:YAG激光仪治疗,2.0-5.0mj的能量单脉冲准确聚焦在混浊物上进行激射,每次不超过500点。结果每次术后1月复查视力、眼压、黑白B超及眼底。疗效显著的术后第1个月有15眼(占50%),2月有18眼(占60.0%),好转的术后第1月12眼(占40%),术后2个月11眼(占36.6%),无效的术后第1个月3眼(其中1例为Weiss环,2例为膜状混浊)(占10%),2个月1眼(占3.4%为膜状混浊)。术后第1个月总有效率占90%,无效率占10%。术后2月总有效率占96.6%,无效率占3.4%。无视网膜脱离及损伤,外伤性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玻璃体混浊,疗效较好、简单、经济、安全,能够消除或减轻玻璃体混浊带来的视觉不适,同时由于本次治疗病例样本较少,观察时间较短,还需要更多病例及更长时间的观察。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无晶状体眼硅油充填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巩膜扣带术及巩膜扣带术先后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40眼。A组:单纯硅油充填组;B组:术前预置环扎带+硅油充填组;C组:硅油充填后再进行外加压组,术后2wk内对各组硅油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A,B,C组高眼压的发病率分别为17.5%,12.5%.52.5%,硅油溢入前房的发病率分别7.5%,10.0%。30.0%。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组与E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505,P〈0.01。结论:硅油充填术后早期并发症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适当改进手术技巧,能降低硅油充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我院眼科收治的脉络膜脱离后PVR患者64例6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34眼)和观察组(32例3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mo,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及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wk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脉络膜脱离后PVR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及bFGF含量,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脉络膜厚度。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3/2015年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12期间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住院患者,以手术方式为"玻璃体腔内注药术"为检索词查阅病历管理系统,排除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抗生素药物的患者,就其相关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查询相关疾病同年收住院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3a间共行239眼注射,男女比例接近,青年、中年及老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a间注射人数逐年增加。行抗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注射的相关疾病主要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同一年度四类疾病及同种疾病不同年度行抗VEGF注射比率(注射/总数)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3a中接受注射程度最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则增长最快。结论: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作为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新的治疗方式,正日益为患者接受。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的手术对复杂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AphakicRetinalDetachment,ARD)和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PseudophakicRetinalDetachment,PPRD)(PVRC级以上)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87眼ARD和PPRD,所有病人均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物治疗.结果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为78.16%,最终视网膜复位率90.8%.视力下降11眼(12.7%),不变15眼(17.2%),提高59眼(70.1%).结论彻底的玻璃体切除加视网膜切开、视网膜前膜剥除,适当应用环扎玻璃体填充物可使复杂PPRD,ARD达到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但ARD、PPRD一旦发生则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棘手,视力预后差,应从白内障手术开始加强预防.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质护理。方法通过对28例28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增殖期病变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针对患者治疗各阶段,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系统的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4眼一次性手术复位成功(85.7%)术后三个月取出硅油,其中有4例伴有晶状体混浊的同时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4例硅油填充下仍然存在下方局限性视网膜增殖,术后三个月取出硅油再次切割增殖膜然后注入C3F8气体填充,随访至气体完全吸收,视网膜复位。结论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VR术治疗306例312眼(视网膜脱离282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近期视网膜复位259眼(91.8%);282眼(术前有视网膜脱离257眼)随访3-38月,平均12.7月,最终视网膜复位201眼(78.2%)。术后最终视力提高208眼(73.8%);0.05以上视力181眼(64.2%)。术中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裂孔(5.8%);术后主要并发症分别是白内障(34.4%)、视网膜脱离(21.8%)、继发性青光眼(9.9%)和角膜病变(9.2%)。结论VR术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下方玻璃体腔注射比上方注射出现注射后眼内炎的几率是否更高。下方小梁切除术滤过泡眼内炎的发病率高于上方小梁切除术滤过泡,有可能是因为细菌聚集在下方的泪湖。方法:经过广泛实践过的眼内炎病例数据库验证,发现在2a的研究期间内,有5例眼内炎病例。同时,为了评估注射部位对发病率的影响,对治疗过的909例1121眼共计8672次注射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5眼出现感染性眼内炎,80%的眼内炎病例均是下方注射,尽管所选病例中84.6%是位于上方注射。与感染有关的下方注射部位的危险比是(OR)22.1(P=0.006)。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后感染眼内炎的几率很小,仅为0.025%。避免在偏下象限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可能会进一步减小眼内炎的发病率。
简介:目的:评价Densiron68硅油作为眼内充填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6-01我院眼科因复杂视网膜脱离接受重硅油充填术的患者30例30眼。观察分析术前及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前与硅油充填术后BCVA的差异,术前与取硅油术后3moBCV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8,P=0.028;z=-2.682,P=0.007)。平均术前眼压为16.067±4.025mmHg,硅油充填术后为20.233±8.00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05);而硅油取出术后眼压14.933±3.423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35,P=0.430)。重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复位率90%,常见并发症为硅油乳化、并发性白内障。结论:重硅油Densiron68作为眼内充填物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有效及安全,但由于重硅油乳化率较高、术后易并发白内障,因此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