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新型人工镫骨,防止镫骨部分切除术后常见的眩晕反应。方法在小窗技术镫骨部分切除术中,将人工镫骨足端斜截45°,插深0.5mm。结果133耳耳硬化症用新型人工镫骨,92耳手术(85.2%)无眩晕出现。余例眩晕甚轻、时间短。在常规人工镫骨手术中出现术后眩晕有163耳(93.7%)。结论用新型人工镫骨代替常规人工镫骨可很大程度地预防镫骨部分切除术的术后眩晕。

  • 标签: 眩晕 镫骨切除术 人工镫骨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01/2006-0l在我科住院的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40眼,每位患者一侧眼行传统的小粱切除虹膜周切术(传统术),另一侧行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改良术),将两组疗效对照,随访观察18mo以上。结果:改良术组远期眼压控制与传统术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筹异。结论: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是常刷抗青光眼手术的联合,较易掌握,且远期疗效较理想。

  • 标签: 传统型抗青光眼手术 改良犁抗青光眼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两眼仅有偏斜倾向而能被融合功能所控制,使斜视不显,并保持双眼单视,这种潜在性眼位偏斜,称之斜视。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因此,斜视与显斜视之间,只是程度上而不是性质上的区别。

  • 标签: 隐斜视 眼位偏斜 检查 双眼单视 融合功能 精神疲劳
  • 简介:目的对改良翼状胬肉手术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估的研究。方法188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改良方法进行翼状胬肉手术。对照组按照《眼科手术图谱》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方法进行手术。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每周随访,记录术后1周、2周、3周、4周时结膜充血情况及结膜充血完全消退时间。随访3个月,记录发生角巩膜溃疡、结膜肉芽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的病例数。结果实验组有96人完成随访,对照组有92人完成随访。实验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2.42±0.68天,对照组为4.27±1.05天,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结膜充血评分术后1周、2周、3周、4周时分别为3.31±0.47、2.76±0.74、1.89±0.860.94±0.70,对照组分别为3.84±0.37、3.58±0.67、2.93±0.71、1.85±0.78,两两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膜充血消退时间实验组为5.15±0.92周,对照组为7.20±1.0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未发生结膜肉芽,对照组为14例,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发生角巩膜溃疡4例、复发4例,对照组为7例、5例,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在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结膜充血程度、结膜充血消退时间、结膜肉芽发生率上忧于传统手术方法,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角膜溃疡发生率、翼状胬肉复发率上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翼状胬肉 手术方法 改良
  • 简介:目的观察初学者学习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改良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白内障患者50人,由初学者在老师指导下应用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改良法施行手术。研究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灌注液应用量,术中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随着学习的进程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开始10例平均时间61分22秒下降到第5个10例的18分54秒。特别是30例后下降明显。共7例9次并发症发生。第4例出现后囊破裂,未行玻璃体切割的情况下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内。前10例中共有2例,第2和4个10例中各1例术中角膜上皮水肿。另外还有1例发生后弹力层撕裂,两例切口撕裂,1例结膜水肿。结论经过短期的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改良法训练,初学者可从传统同轴超声乳化安全转换至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

  • 标签: 微创白内障手术 双手超声乳化 同轴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软壳技术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9例(29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改良软壳技术保护角膜内皮及晶状体后囊膜,观察术中并发症和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及角膜情况。结果29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进行顺利;无瞳孔缩小、巩膜塌陷、后囊膜破裂、晶状体坠入玻璃体腔及爆发性脉络膜出血发生;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22眼(78.9%),视力不变7眼(21.1%);术后1周内8眼(27.6%)出现一过性高眼压,5眼(17.3%)出现轻度角膜水肿;后囊膜混浊4眼(13.8%),行YAG激光治疗;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9.81±3.07)%。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改良的囊袋内软壳技术可有效保护角膜内皮及晶状体后囊膜,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软壳技术 玻璃体切割术 并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 简介:目的:评价羊膜移植几种手术方法治疗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泡性角膜病变患者,分别采取角膜层间烧烙术、新鲜羊膜移植术、角膜灼烙联合羊膜嵌入移植手术。结果:18例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术后1~5d疼痛消失,7~12d角膜上皮修复,7~21d后羊膜植片常规溶解。角膜层间烧烙术1眼、新鲜羊膜移植术3眼术后1~2mo再次出现角膜泡及角膜刺激症状而再次手术。角膜灼烙联合羊膜嵌入移植术,术后当天疼痛消失,14d角膜上皮光滑,角膜泡消失。随访6~18mo无1例复发,部分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角膜灼烙联合羊膜嵌入移植对泡性角膜病变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大泡性角膜病变 角膜灼烙 羊膜嵌入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40例(48只眼)慢性泪囊炎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后完全通畅44只眼(91.67%);不全通畅3只眼(6.25%);不通畅1只眼(2.08%).讨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泪囊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 简介:目的探讨几种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10年6月28例29眼慢性泪囊炎,行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病例,分别行单纯吻合瓣悬吊术,吻合口填充明胶海绵加前瓣悬吊术,吻合口填充医用吸血海绵或导尿管术。结果26例27眼治愈或好转,有效率93.1%。结论本文几种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确定,可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腔泪囊吻合术 吻合瓣悬吊术 明胶海绵 吸血海绵 导尿管
  • 简介:目的探讨下睑内翻倒睫,切除下睑皮肤、轮匝肌,皮内带睑板缝合矫正内翻倒睫,同时可以美容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7例(75眼)下睑内翻倒睫的病例采用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板缝合法矫正。结果对47例(75眼)下睑内翻倒睫的病例采用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板缝合法,倒睫全部矫正无双重睑出现。结论对下睑内翻倒睫的患者行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板缝合法下睑内翻倒睫可得到良好矫正,方法简单、可靠且同时起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下睑内翻倒睫 皮内带睑板缝合 美容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42例(64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月检查,58眼(90.6%)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所有病例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48眼(75.0%)眼压低于21mmHg,术后6月测眼压,54眼(84.6%)低于21mmHg;末次随访时,56眼(87.5%)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8眼(12.5%)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58眼(90.6%),其中完全成功54眼(84.4%),条件成功4眼(63%),失败6眼(9.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5眼,前房渗出4眼。讨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 标签: 青光眼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 简介:目的:评价加压泪道冲洗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门诊治疗中对3mo以上的新生儿泪囊炎280例340眼进行泪道冲洗,随机分为2组,A组140例164眼采用常规方法冲洗,B组140例176眼进行加压泪道冲洗,对比并观察冲洗治疗效果。结果:A组冲洗1~3次通畅9眼(5.5%);冲洗4次以上通畅14眼(8.5%);需加泪道探通141眼(86.0%)。B组冲洗1~3次通畅128眼(72.7%);冲洗4次以上通畅31眼(17.6%),需加泪道探通术17眼(9.7%)。改良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方法。

  • 标签: 加压泪道冲洗 新生儿泪囊炎
  • 简介:目的对无结膜切口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探讨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倾斜巩膜隧道、楔状小梁切除、加大滤过内外口等措施对原术式进行改良,临床应用于30例32眼青光眼.结果术后结膜反应轻微,前房开始时稍浅,术后7d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37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滤过泡弥散、扁平、范围广,均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该术式操作安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手术方式 倾斜巩膜隧道 滤过泡 眼压
  • 简介:目的探讨鼻腔扩容术对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有腭咽和鼻腔平面阻塞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30例,按住院床位号分为:A组15例,先行鼻腔扩容术,1周后评估疗效,再行H—UPPP;B组15例,先行H—UPPP,1个月后经多道睡眠监测(PSG)评估疗效,再行鼻腔扩容术。所有结果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打鼾、憋气、头痛及嗜睡等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A组鼻腔扩容术后和H—UPPP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100%,B组H.UPPP后和鼻腔扩容术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100%。2组患者经2个平面手术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Epworth嗜睡评分(ESS)及鼾声评分4个指标与单平面手术后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单平面手术后及2个平面手术后,AHI、LSaO2、ESS及鼾声评分4个指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单平面手术后的AHI和LSaO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S和鼾声评分2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腭咽关闭不全或闭锁发生。结论单独行H—UPPP或鼻腔扩容术均能改善AHI和LSaO2,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先行鼻腔扩容术能增加行H—UPPP时的麻醉方便和安全,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鼻腔扩容术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眼科激光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对32例经眼底荧光血管照影明确诊断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采用光凝治疗,治疗后预约定期随诊,并复查各项检查。结果治疗后视力增加17例,不变者10例,稍下降者5例,黄斑水肿明显减轻者21例,占65.62%;不变者5例,占15.62%;消失者6例,占18.75%,激光治疗后较激光治疗前的暗点数增加者20例,占60%,暗点数减少5例,占15.62%,不变者7例,占21.87%。并发症:激光治疗前有新生血管者5例,术后2例完全退缩。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早期行激光治疗可促进出血吸收,缩短病程,降低新生血管及玻璃体病变等并发症,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视网膜 静脉阻塞 激光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复明一号”眼科流动手术车在农村地区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手术期的管理方法。方法对“复明一号流动手术车”2012年在农村地区施行的5483例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手术期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复明一号”眼科流动手术车上施行的5483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无一例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眼科流动手术车上施行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手术除严格遵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外,还要结合农村地区的条件和在车上进行手术的特点制定实施围手术期管理方法,以减少手术并发症,使白内障复明手术安全高效。

  • 标签: “复明一号” 眼科流动手术车 围手术期管理 白内障
  • 简介:手术适用于早期梅尼埃病。梅尼埃病的诊断主要靠典型病史,其中发作期听力改变的波动性最有意义。听力波动范围在0~50dB说明病变基本上是可逆的。口服甘油或应用速尿灵等其它渗透性利尿剂可改善听力(试验阳性),表明内耳有积水存在,进行内淋巴囊手术,可能效果较好。但是,听力无变化(试验阴性)不能否定诊断或怀疑手术的必要性。通常选择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控制的患者列

  • 标签: 肉淋巴囊手术 手术方法 适应症 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