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后节手术中合并节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联合手术的利与弊,并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有针对性的分为A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B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I)),为了便于对比,又将A组分为A,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A: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A,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将B组分为B,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B2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B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结果:手术的并发症为主要观察指标,A组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B组为手术复发或更严重的PVR形成。其并发症的发生率A3〉A2〉A1,A3明显高于A2和A1,均有统计学意义,A2〉A1,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三组的结果与A组三组相同。结论: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选择联合手术,如影响操作则选择非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 标签: 后节 前节 联合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 简介:探讨特殊人群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全身应用激素治疗受限制的特殊人群,应用散瞳、局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及热敷等局部治疗方法,对43例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总结。结果43例特殊人群葡萄膜炎全部临床治愈。结论特殊人群葡萄膜炎应用局部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可靠,与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的一般葡萄膜炎病例无明显差异,能避免葡萄膜炎格式化的静脉滴注和大剂量的激素治疗误区。

  • 标签: 特殊人群 前葡萄膜炎 局部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前节OCT与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的差异,以评价节OCT在眼前节参数测量中的准确性。方法:对白内障患者25例(26眼)使用节OCT通过眼球瞳孔中心分别进行45度、90度、135度、180度方向扫描前房深度,每个方向连续测量3次,并且不对眼球施加任何外力。再用A超通过瞳孔中央连续测量前房深度5次。结果:节OCT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与A超测量结果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两者测量的稳定性相差明显,其中,节OCT标准差(s)平均值0.02619mm;A超的标准差(s)平均值0.20773mm。结论:节OCT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与A超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节OCT测量结果波动度、重复性优于A超。

  • 标签: 前节OCT A超 前房深度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细胞因子的性质,旨在探讨葡萄膜炎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取20例HLA-B27相关葡萄膜炎患者、20例小柳原田患者外周血和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反应(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IFN-γ,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IFN-γ的含量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5),且小柳原田患者外周血中IFN-γ含量显著高于HLA-B27相关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IFN-γ含量(P〈0.05)。结论: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可能和对自身抗原诱发的Th1型免疫反应过强有关。

  • 标签: HLA-B27相关前葡萄膜炎 小柳原田病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脉络膜厚度和特发性黄斑膜(idiopathic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IMEM)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6-12期间我院就诊的IMEM患者48例48眼,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的右眼进行对照,比较IMEM组患眼、健眼及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水平,随访观察术后IMEM患者患眼及健眼SFCT水平变化,并分析术后脉络膜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术前IMEM组患眼SFCT(362.22~40.75m)明显较对侧健眼(410.56~38.45m)及对照组右眼(420.73~39.63m)低,且对侧健眼较对照组右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EM组患者术后1wk患眼和健眼SFC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mo患眼和健眼SFCT均显著升高,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SFCT值趋于稳定,而术后1mo患眼和健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SFCT值患者术后BCVA≥0.5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FCT值>380m组术后BCVA≥0.5患者构成比明显较<320m组和320~380m组高,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分析,IMEM患者术后脉络膜厚度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存在正相关性(r=0.629,P<0.05)。结论:脉络膜变薄可能是IMEM的重要诱因,且术前脉络膜厚度对术后视力恢复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特发性黄斑前膜 脉络膜厚度 关系
  • 简介:目的了解屈光检查在学龄儿童弱视普查中的临床用途.方法应用日本尼康手提全自动检影仪对学龄儿童进行小瞳孔验光,发现屈光有异常的儿童,再进一步进行散瞳检影验光.结果学龄儿童屈光异常主要以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为主,近视与近视散光较少.学龄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病率是7.87%,弱视发病率为4.04%,接近全国其他同类报告(3.83%).结论儿童弱视屈光普查优于视力普查,准确性高、效率高.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屈光异常 弱视 散光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膜(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ERM)的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其与视力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频域OCT观察用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OCT确诊为特发性ERM(92例112眼)、继发性ERM(78例96眼)的患者,观察膜的形态特征、定量测量膜及其下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的关系。结果:ER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射光带,主要表现为膜与视网膜内表面出现局灶及大部分粘连,其次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水肿。特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98.32±112.07μm,膜的平均厚度为52.28±9.65μm;继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416.87±104.17μm,膜的平均厚度为57.05±10.33μ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视力区间,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在两组及同组不同视力区间之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可以客观地显示ERM及黄斑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能定量检测ERM、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是ERM可靠的检测手段。

  • 标签: 视网膜 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确诊为并发性白色白内障患者15例24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虹膜后粘连范围广泛采用23G玻切环切虹膜缘瞳孔再造,每例均行前囊膜染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瞳孔对光反应、前房炎症反应、并发症及葡萄膜炎复发情况。结果24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w后脱残率87.5%,6m脱残率92.7%。瞳孔恢复灵敏对光反应8眼,对光反应迟钝10眼,并发症包括后发性白内障1眼(0.04%),轻微虹膜后粘连眼3眼(12.5%),一过性高眼压眼3眼(12.5%),术后未见葡萄膜炎复发。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常常伴随虹膜粘连,晶体全白膨胀,手术复杂,但选好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方法,超声乳化吸除术安全可靠,视力恢复好。

  • 标签: 前葡萄膜炎 并发性白色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囊膜染色
  • 简介:目的通过对我区学校视力监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发展动态.方法对我区2000~2001年二所中学二所小学二所幼儿园视力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二所中学二所小学二所幼儿园学生视力不良以屈光不正为主.(2)屈光分析表明近视屈光不正发病率中学最高,占91.85%;其次是小学,占53.47%,但以轻度近视为主;幼儿园学生以远视屈光不正发病率为高,占74.52%,以轻度远视为主.(3)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的增加,视力不良、近视屈光的发生率增加.结论在中小学、幼儿园中进行视力监测和屈光状态分析可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和弱视,及时防治,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为了今后更好地做好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还需教育、预防、临床等部门密切配合和政府部门政策性的支持.

  • 标签: 学校 视力监测 屈光不正 视力不良 儿童
  • 简介:白内障手术发展至今多已采用超声乳化术,连续环形撕囊是该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对于过熟期或是白色白内障等类型,由于在显微镜下没有红光反射,故这一步骤往往不能顺利完成,这就需要囊膜染色剂的辅助。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囊膜染色剂,为手术中染色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囊膜染色剂 连续环形撕囊
  • 简介:过熟期白内障由于晶状体皮质液化,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造成手术操作困难,术中截囊易发生悬韧带断裂、囊袋口放射状撕裂等并发症。笔者对37例过熟期白内障术中采用改良信封式囊切开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过熟期白内障 前囊切开术 白内障术 信封式 改良 晶状体皮质
  • 简介:目的比较24h眼压监测中夜间即刻坐位眼压值和坐起休息10min后测得的眼压值,探讨夜间眼压的不同测量方法对青光眼24h眼压昼夜波动的影响。方法对已确诊且未用药、未做过手术的48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1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24h眼压监测,每2h1次,其中测量夜间0:00、2:00、4.00眼压时,逐个唤起患者后立即测,后嘱患者坐起休息10min再测,采用SPSS软件以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测量结果。结果夜间即刻坐位眼压值和坐起休息10rain后测得的眼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间眼压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坐位眼压值能更准确反映夜间眼压,对24h眼压测量及青光眼诊断及治疗更有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24小时眼压 夜间眼压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简介:支撑喉镜手术是治疗声带息肉主要的手术方式,但是单纯支撑喉镜手术弊端日益显现,视野小,视距远,对于部分联合声带息肉,暴露较差。30°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实施声带手术弥补了这一缺陷。我们采用30°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声带息肉切除术 支撑喉镜手术 内镜辅助 前联合 疗效分析 暴露困难
  • 简介:目的:运用PlusoptixA09小儿自动测光仪探测雅加达地区学龄儿童屈光不正及其他眼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雅加达的三个地区(南唐格朗,勿加泗和西雅加达)三所幼儿园中,平均年龄4.46岁(2~6周岁)的儿童进行屈光不正及其他眼病检测。结果:受检的166名儿童中,男生占51.2%(n=85),女生48.8%(n=81)。视力筛选以Arthur修定标准为参考,并为15.67%(n=26)的儿童做更深一步的全面性眼部检查。其中2人高度远视,14人严重散光,6人散光加近视,1人屈光参差,1人无法检测,2人患有其他眼病(由慢性咳嗽导致的先天性眼睑下垂、严重瘀斑和结膜下出血)。结论:本研究表明,运用PlusoptixA09测出弱视危险因素结果为15.67%。此项数据表明,印度尼西亚地区医疗保健人员对学龄儿童视力筛选工作不够重视,尤其是对不可逆性弱视的危害性重视度不够。

  • 标签: 视力筛选 学龄前 印度尼西亚
  • 简介:目的研究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60名学生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和考试成绩。结果PBL教学组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要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其考试成绩(82.00±9.0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6.90±9.82)(P〈0.05)。结论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适于在眼科教学中推广。

  • 标签: PBL教学法 眼科学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评价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近视伴老视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43例82眼35岁及以上近视屈光不正患者行激光角膜手术,采用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随访3a。观察术后1、2、3a时的裸眼远、近视力和屈光度变化、视觉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la裸眼远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81眼(99%),裸眼近视力在0.66以上者75眼(91%),等效球镜平均为-0.64±0.63D,总体满意率为91%;术后2a裸眼远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79眼(96%),裸眼近视力在0.66以上者69眼(84%),等效球镜平均为-0.62土0.59D,总体满意率为86%;术后3a裸眼远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77眼(94%),裸眼近视力在0.66以上者62眼(76%),等效球镜平均为-0.55±0.56D,总体满意率为81%。所有人选病例均未出现术中或术后严重并发症,1眼等效球镜为-10.00D的患者la后出现-1.75D的回退,尊重患者意愿为患者进行二次补矫。结论: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近视伴老视患者远期疗效安全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随时间延长部分患者视近能力逐渐减弱,术前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 标签: 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 近视伴老视 激光角膜手术 远期疗效
  • 简介:目的采用不同色彩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刺激模式刺激正常眼黄斑部视网膜,观察不同刺激模式mfERG的波形改变及其特征,为将不同色彩刺激模式mfERG应用于黄斑疾病的检测提供正常基线标准和评估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黑/白刺激模式、黑/红刺激模式和黑/绿刺激模式对19例正常视力成年志愿者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一阶kernel反应(FOK)的平均反应密度和峰时变化特征,以及稳态闪烁光反应(flicker-30Hz)的平均反应密度和峰时的变化特征。结果正常人FOK以及flicker-30Hz1~5环P1波潜时与刺激色彩的亮度呈负相关,而P1波平均反应密度与刺激色彩亮度呈正相关,P1波峰时和平均反应密度与平均亮度均呈线性回归关系,表现为其亮度特征。结论不同色彩刺激模式存在亮度效应,由不同色彩的不同亮度特征性改变可以客观反映黄斑区不同亮度通道的功能情况。

  • 标签: 视网膜电图 多焦 黄斑 彩色
  • 简介: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角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12眼科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1例196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扭动模式组(A组)和传统模式组(B组),晶状体核硬度按照Emery标准进行分级。记录术中所使用的有效超声时间(ultrasoundtime,UST)、有效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角膜水肿程度(cornealedemadegree,CED)、眼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和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各级核硬度手术中所使用的UST和CDE比较,A组较B组低。术后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高,而术后3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角膜水肿和CCT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眼角膜水肿轻,平均CCT厚,术后30d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d平均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A组较B组高,丢失率低。结论:由于缩短了术中UST和减少了CDE,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减轻了对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得患者术后恢复周期缩短,但并未根本解决超声乳化对眼角膜造成的损伤。

  • 标签: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 眼角膜 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症小组干预模式在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的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7月-12月,我院危重症小组以"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的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探讨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的方法。结果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由实施品管圈方案的19.8‰降低至实施后的6.5‰。结论开展危重症小组干预模式,能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的状况,既保证了病人安全,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小组干预 外出不归 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