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医院就诊患者HIV抗体阳性情况,为医院院内感染与医护人员防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分别用北京科美生物,北京万泰,采用化学发光(CLIA)与胶体金对2013年~2015年入院患者输血前HIV抗体筛查检测,筛查阳性标本送陕西省疾病控制中心用重组免疫印迹(WB)进行确诊,结果,化学发光HIV筛查阳性标本85例,胶体金筛查阳性标本47例,经重组免疫印迹最终确证59例,CLIA阳性符合率69.4%(59/85)胶体金的阳性符合率79.6%(47/59),用CLIA,样本测定值/临界值(S/CO)在1.1~5.0之间的标本13例,经WB确证1例,不确定5例,S/CO在5.1~10.0之间的23例,确证9例,不确定4例,S/CO值在10.1~29.5的49例,则经过WB确证49例,研究发现随着S/CO值的升高胶体金的阳性率随之升高反之阳性率越低。

  • 标签: HIV 抗体 CLIA法 胶体金法 免疫印迹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建立SD大鼠下颌下腺损伤模型和异丙肾上腺素(IPR)腹腔注射模型,研究两种诱导方式对下颌下腺/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SD大鼠下颌下腺损伤模型和IPR腹腔注射模型,摘除腺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腺体组织变化。结果两组SD大鼠下颌下腺均有LN、a6β1表达。但损伤模型中表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导管细胞均可见到Amylase阳性表达。结论主导管损伤比IPR腹腔注射更能刺激下颌下腺导管细胞表达/祖细胞特性。

  • 标签: 下颌下腺 损伤 异丙肾上腺素 干/祖细胞 组织学
  • 简介:在社会及行为科学.乃至于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针对有机体进行实验研究是一种备受重视的研究方法。当实验者把相当多的被试编成一个或更多的集体进行实验及对相关集体之间进行比较研究时,这种类型的实验研究手法是集体实验设计(groupexperimentaldesign)。这是一种在教育、心理领域经常采用的传统的实验与统计方法。

  • 标签: 实验研究法 个案 行为科学 实验设计 统计方法 生物学
  • 简介:在标准化测验受到诸多指责后,替代性的评价系统应运而生,避免了标准化测验存在的问题。替代性评价系统所蕴含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或者展示自己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的一些实际工作。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是替代性评价的一种常见形式。

  • 标签: 档案袋评价 评价法 评价系统 替代性 标准化 测验
  • 简介:摘要分析了65例脑出血老年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溢尿的原因,并总结预防及处理方法。长期留置导尿管脑出血老年患者漏尿发生原因主要有气囊内注入过多或者过少的生理盐水、橡胶导管刺激膀胱及尿道、导尿管引流不畅、导尿管型号不适合等。预防及处理方法主要有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规范操作规程,选用优质及型号合适导尿管,合理固定,保持引流通畅等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老年 尿管 溢尿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住院病人尿标本送检率为活动主题,调查归档病历及住院患者病历,查阅尿标本化验结果单。通过品管圈方法,制定目标、寻找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并实施对策,遵循PDCA循环分析方法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病人尿标本送检率由56%提上到95%。结论品管圈在提高患者尿标本送检率中得到较好的效果,护士解决病人潜在和存在问题的意识、能力提高、护患沟通增加。

  • 标签: 品管圈 尿标本 送检率
  • 简介:目的探讨枕部皮下肌组织瓣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间北京协和医院完成的29例(29耳)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并枕部皮下肌组织瓣填塞乳突腔的患者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34月。术后乳突术腔耳率为100%,手术后术腔无分泌物流出的时间为术后21-56d,平均33.5d。术区上皮化的时间为术后35-98d,平均61.7d。自洁功能好,无需清理耳道痂皮。结论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应用枕部皮下肌组织瓣进行乳突腔填塞可以获得良好的耳效果。

  • 标签: 中耳 乳突 耳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 简介:目的研究用耳后皮下脂肪组织压片修补鼓膜穿孔的适应症、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5例新鲜外伤性鼓膜穿孔、31例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在显微镜或耳内镜下采用耳后皮下脂肪压片外植、内植行手术修补。术后用抗生素7~10天,第10~14天之间取出耳道填塞物。结果术后鼓膜穿孔闭合率在外伤组和中耳炎组分别为97.14%(102/105)和96.8%(30/31),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4.2天和18.4天。随访0.5~3.5年,无再穿孔者。术后1~3个月纯音测听显示语频(取0.5、1、2、4kHz)两组气导听力平均提高分别为16.3dB和18.2dB,气骨导差缩至20dB以内者分别为83.8%(88/105)和83.9%(26/31)。结论用耳后皮下脂肪组织压片修补鼓膜穿孔可很好地克服嵌塞不能修补鼓膜大穿孔、移植物较厚的缺点,扩大了手术适应症,优于脂肪嵌塞

  • 标签: 脂肪组织 脂肪嵌塞法 脂肪组织压片 鼓膜穿孔 内植法鼓膜修补术 外植法鼓膜修补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全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的部位、时间及原因的统计分析,探讨预防及处理支架外露的方法。方法对32例支架外露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采用带颞浅动、静脉的皮下组织筋膜瓣转移加中厚植皮、带颞浅动脉的耳前头皮瓣及局部皮瓣转移等方法修复支架外露部位。结果全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多出现在术后一个月内,以耳轮后上缘交界处的外露多见,其次是耳轮缘再造耳与残耳连接处。外露部位张力较大,包扎时压力过大,软骨支架边缘不平滑及扩张皮瓣受损是支架外露的原因。经过上述方法处理,所有采用软骨支架行耳再造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及皮片全部成活,未出现再造耳感染及支架再次外露的情况,效果满意。采用Medpor支架行耳再造者6例,其中有2例经两次修复仍出现支架外露,将支架取出后创面愈合,其余4例均一期愈合。结论术中需要特别注意容易出现支架外露部位的处理,术后1月内应对再造耳进行严密的观察,出现支架外露后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修复,可以很好地预防并处理再造耳支架的外露。Medpor支架外露的发生率高,处理困难,在肋软骨未钙化的患者中多不主张采用该材料。

  • 标签: 全耳再造术 支架外露 防治
  • 简介:鼻腔通气功能检查是一种用于定量测量鼻腔通气程度的方法,因其在鼻阻塞性疾病的诊治及疗效判定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直是耳鼻咽喉学科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该方法多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对该领域的认识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鼻腔测压(Rhinomanometry) 鼻塞(NasalObstruction) 鼻测量 声学(Rhinometry Acoustic)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听力学的迅速发展.听力检测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项新的听力检测技术的发明,都为准确诊断听力障碍带来惊喜。听力检测技术已成为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其临床和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标签: 检测技术 听力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耳鼻咽喉科 听力障碍 神经内科
  • 简介:目的分析眩晕及平衡功能紊乱病人的前庭自动旋转试验(VestibularAutorotationTest,VAT)检测结果,探讨VA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眩晕及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完成全面临床检查及耳神经功能检查的基础上行VAT测试。结果(1)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害10例,主要表现为水平前庭一眼反射(VOR)相位延迟及低增益,4例伴有非对称性异常,可伴有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2)双侧外周前庭功能低下5例,非对称性均正常,主要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aigo,BPPV)27例,其中有9例合并噪声性听力损失,主要异常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和水平或垂直VOR高增益,部分可伴有水平VOR相位延迟。(4)可疑中枢性病变7例,多表现为水平VOR高增益和垂直VOR相位延迟。结论VAT能反应眩晕病人垂直VOR异常以及传统前庭功能检测不能显示的高频水平VOR异常,高频旋转试验是对前庭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前庭自旋转试验 眩晕 平衡功能障碍
  • 简介:日常生活中人体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党组成“平衡三联”维持平衡,而其中前庭系统是司平衡的器官。目前临床上对前庭功能的检测(vestibularfunctiontest),常通过视眼动系统、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reflex,VOR)通路、前庭脊髓通路等几种途径来实现。前庭感受器主要由成对的水平半规管、前垂直半规管、后垂直半规管和两对前庭囊(椭圆囊和球囊)组成,

  • 标签: 垂直半规管 功能检测 前庭系统 平衡三联 视眼动系统 前庭眼反射
  • 简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引起眩晕最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之一.Barany在1921年首次描述了位置性眩晕的概念,1952年Dix和Hallpike将其命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提出典型的位置性眩晕发生在头位变动时,患者感觉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短于40s,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positiOnalnystagmus)[1].BPPV在两次发作之间有长短不同的间歇期(数周到数年甚至数十年).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复位法 CRP BPPV 乳突振荡
  • 简介:目的:探讨语调听觉对听障儿童听觉能力与语言能力发展的效果。方法对1例语调异常的听障儿童实施针对性训练,从单字调、双字调、三音字调组合等方面对比分析个案干预前后的康复效果分析。结果个案从研究初期语调异常到训练6个月后单字调正确率到91%,双字调达到90%,三字调达到83%,句子正确率达到75%。结论语调听觉强调情境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偏重语音超语段特质的辨识与模仿,训练时同时注重听说练习,该方法是语音矫正简便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语调听觉法 听障儿童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用耳聋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9113名新生儿是否存在中国人常见耳聋基因的异常。方法采集2013年6月-12月长治市辖区内出生的19113名新生儿足跟血并提取DNA,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包括GJB2(35delG,176_191del16,235delC,299_300delAT)、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12SrRNA(1555A〉G,1494C〉T)。同时对19113名新生儿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调查,包括听力学检查。结果19113名新生儿中,共检测出耳聋基因异常者984例(5.15%),其中GJB2基因杂合突变437例(2.29%),235de1C纯合突变2例(0.01%),线粒体DNA12SrRNA突变66例(0.35%),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型395例(2.07%),GJB3基因杂合突变62例(0.32%),双杂合突变型22例(0.12%)。结论长治地区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以GJB2基因突变、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基因突变率以城区、长治县和襄垣县居多,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可以对药物性耳聋、PDS综合征等听力筛查无法检测的迟发性耳聋进行检测

  • 标签: 新生儿 耳聋基因 突变 基因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学习应用根本原因分析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护士长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的应用培训,并通过对2013年上报的10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制定防范措施和改进工作流程,实施一年后与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低于2013年的例数。结论根本原因分析应用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并根据存在的根本原因完善护理制度和流程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不良事件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双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在烧伤后耳廓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烧伤后全耳廓缺损患者18例,采用双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进行全耳廓再造术,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于耳后行扩张器埋置术,在患侧乳突区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80mL和50mL各一个;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在不牵拉耳后皮瓣的情况下适当切除颈部瘢痕,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自耳后上方取颞浅筋膜瓣覆盖耳支架后方,耳后创面植以中厚皮片。结果18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无坏死,植皮均成活。随访8~24个月,再造耳廓外形良好,双侧耳基本对称,皮肤色泽红润、感觉正常;移植肋软骨支架无排出、吸收和变形。结论双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修复烧伤后耳廓全缺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并发症,是可以作为烧伤后耳廓缺损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瘢痕皮肤扩张法 耳廓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用自制刮匙刮除鼓膜穿孔缘鳞状上皮行内植鼓膜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共对386例(398耳)用自制的鼓膜内层上皮刮匙刮除鼓膜穿孔缘残留鳞状上皮或掀起耳道深部皮肤,取颞肌筋膜行内植鼓膜修补术。结果经2年以上随访,11耳再度穿孔,387耳穿孔修补成功。术后1至3个月纯音测听示听力改善率达97.2%。结论用自制刮匙刮除鼓膜穿孔缘残留鳞状上皮行内植鼓膜修补术效果满意。

  • 标签: 鼓膜穿孔 鼓膜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