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生红斑狼疮是一种少见由母体Ro/La抗体引起被动免疫性疾病。临床可出现婴儿暴露部位环形红斑或斑块、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少数可见肝脏、造血系统及神经系统累及。该病可在出生后6-8个月随母体血清抗体消失而症状逐渐消失。孕期管理、患儿皮疹外用激素、监测心脏功能等是治疗该病关键。

  • 标签: 红斑狼疮 新生儿 抗Ro/SSA抗体 抗La/SSB抗体 心脏病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男,52天。生后20天右足底出现一黄豆大小红斑,10余天后左上肢也出现一类似红斑。患儿系头胎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2700g,Apgar评分10分。家族史:其母30岁,近一个月来自觉口干、乏力,双手关节疼痛,抗SSA抗体和抗SSB抗

  • 标签: 新生儿红斑狼疮
  • 简介:报道1例新生红斑狼疮,患儿男,4个月15天,头面部蝶形红斑1月余。抗SSA抗体阳性(+++)、抗重组Ro-52阳性(+++)。其母亲抗Ro/SSA抗体阳性(+),无临床症状。患儿入院后诊断为:1新生红斑狼疮;2急性细支气管炎;3泌尿道感染。给予护肝、护心、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颜面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7天后皮损逐渐消退,经内科治疗咳嗽等临床症状好转。

  • 标签: 红斑狼疮 新生儿 抗体 抗Ro/SSA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女,20天龄。主因头面部红斑10d,躯干、四肢红斑4d,于2015年1月26日就诊。10d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头面部出现数个环状红斑,上覆少许鳞屑,皮损渐累及躯干及四肢,无发热、喘息等。患儿系第二胎,足月剖宫产,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其兄无类似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亲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病史20年,

  • 标签: 红斑狼疮 新生儿 抗体
  • 简介:听力障碍是常见出生缺陷之一。婴幼儿听力损失直接影响其语言形成,会影响儿童心理、智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同时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院通过对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我院出生1200例(2400耳)新生运用耳声发射技术(OAE)进行了筛查,以探讨新生听力筛查最佳测试时间。结果显示,为第一天通过率59.8%,第二天通过率88.1%,第三天通过率97.6%,第四天通过率97.7%。结论是,随着时间向后推移,听力筛查通过率逐渐提高。所以听力筛查时机选择,至少应在新生出生72h以后进行,或在42d进行初筛,可减少假阳性发生。

  • 标签: 新生儿听力筛查 最佳测试时间
  • 简介:目的了解近年新生皮肤念珠菌病主要相关诱发因素。方法从我科门诊2001年2月─2007年3月间210例新生皮肤念珠菌病患儿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临床分析。结果母亲有性病史因素89例,家庭不当护理62例,不当用药54例,季节相关34例,新生自身因素27例。上面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重叠111例。二重感染22例。不确切原因33例。结论新近新生皮肤念珠菌病与母亲有性病史、家庭护理不当、非专科不当用药及新生自身因素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念珠菌病 相关诱因
  • 简介:目的:分析先天性梅毒新生患者临床特征,探讨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方法,以期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接受TPPA试验且结果显阳性110例新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母亲接受治疗情况分成两组,即治疗组65例和非治疗组45例,分析各组中新生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确诊为新生先天性梅毒多系统损害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9.23%,非治疗组中发生率为35.56%;治疗组疑诊为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4.56%,非治疗组疑诊发生率为11.11%;治疗组单纯TPPA阳性发生率为86.15%,非治疗组发生率为53.33%。非治疗组的确诊比例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单纯TPPA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治疗组,且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为新生先天性梅毒患者,脏器损害比例排在前三位是皮肤、血液系统和肝脏;24例确诊和疑诊患儿22例患者经治疗后2年无复发。结论:母亲孕期积极治疗对新生出生后先天性梅毒症状影响较大,先天性梅毒易导致多脏器损害,儿科医生应加强对该类疾病了解,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多系统损害 临床特征 治疗措施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男,出生3天,足月顺产,体重2.8kg。出生后发现掌跖、肛周部弥漫性红斑及皱缩干性脓疱,拟诊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于2009年6月17日收入儿科住院。经抗感染、支持及局部常规清洁换药无好转且渐加重,请皮肤科会诊。入院查体:成

  • 标签: 梅毒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误诊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所生育新生低体质量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就诊54例孕产妇临床资料,对影响银屑病患者所生育新生体质量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生低体质量发生率为6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年龄、妊娠前BMI、孕期增重、PASI评分、存在被动吸烟、TC、TG、Alb和Hb对新生低体质量存在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妊娠前BMI(OR=0.311,P=0.001)、孕期增重(OR=0.561,P=0.000)、PASI评分(OR=2.785,P=0.002)、Alb(OR=0.432,P=0.001)和Hb(OR=0.521,P=0.002)是新生出生低体质量风险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妊娠前BMI、孕期增重、PASI、Alb和Hb是影响新生出生低体质量重要因素。

  • 标签: 银屑病 新生儿低体质量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和19S-IgM-TPELISA检测4种不同方法对可疑新生期先天性梅毒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拟诊为新生期先天性梅毒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上述4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同时对罹患梅毒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2周,分析4种方法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四种检测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法和19S-IgM-TPELIS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3.75%(51/80)和75%(60/80);TPPA法(76/80)和TP-ELISA(78/80)检出阳性率为95%和97.5%,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9S-IgM-TPELISA阳性率也明显高于TRUS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9S-IgM-TPELISA检测阴性结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而TRUST检测阴性率则明显高于TP-ELISA法和TPPA法(P<0.05).结论:4种检测方法筛查梅毒各具优势而且具有潜在联合应用前景,其中19S-IgM-TPELISA法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早期判断新生期先天性梅毒治疗早诊和疗效观察.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TRUST TP-ELISA 19S-IgM-TP ELISA
  • 简介:报告1例新生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患儿男,14天,出生后皮肤干燥、脱屑,间断发热2周。躯干皮肤病理显示皮肤萎缩变薄,真皮层未见明显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小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 标签: 外胚叶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考察梅毒新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TC)、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亚型(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先天性梅毒新生66例,依据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32例)和无症状组(34例),并选取健康新生30例作为健康对照。比较分析两组患儿血清hs-CRP、PTC、CK-MB、LDH阳性率和表达水平。结果:梅毒新生血清hs-CRP、PT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症状组患儿两指标阳性率高于无症状组患儿(P〈0.05),三组间血清CKMB、LDH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新生血清hs-CRP、PTC、CK-M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且症状组患儿三指标阳性率高于无症状组患儿(P〈0.05),三组间血清LDH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梅毒患儿存在心肌损害,早期联合检测hs-CRP、PTC、CK-MB对了解梅毒新生患儿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梅毒 新生儿 hs-CRP PTC CK-MB LDH
  • 简介:建立皮肤-显微工作平台,将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等环节有机整合,是皮肤疾病精准诊疗关键。“精准皮肤诊疗室”将诊断室、病原体检查室、病理室等相关功能集中、浓缩与结合,一体化同步完成,主要设备为皮肤和显微,初衷和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支学习性临床研究团队。“精准皮肤诊疗室”从概念到实践不断完善其内涵。

  • 标签: 精准治疗 皮肤镜 显微镜 荧光染色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 简介:背景: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病是一种罕见肥大细胞病变异,以皮肤出现广泛大疱为主要特征,是由肥大细胞蛋白酶引起真表皮分离所致。病例报道:1例3周大女婴皮肤出现罕见播散性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病伴皮肤增厚和广泛皮肤皱褶。通过Giemsa染色免疫组化法和萘酚ASD氯醋酸酯酶反应、血清纤溶酶和组胺水平增高以及24h尿组胺和1,4-醋酸甲基米唑水平确诊。本例血细胞计数正常,但血小板增多、白细胞增多。骨髓穿刺物FACS分析显示有1%肥大细胞。

  • 标签: 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病 肥大细胞病 皮肤皱褶 C-KIT 新生儿 GIEMSA染色
  • 简介:皮肤可以直接放大观察皮肤损害、识别细微皮损线索,协助皮肤科医师确立临床诊断并进一步作为疗效监测手段,目前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临床实践。真菌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涉及病种多。皮肤皮肤真菌病诊断和治疗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镜 真菌病 紫外光 荧光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尖锐湿疣诊断及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疑似尖锐湿疣136个皮损分别进行医生肉眼判断、皮肤检查、组织病理诊断,以组织病理为诊断金标准,并对前两种诊断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医生临床肉眼判断敏感性为94.26%,特异性为35.71%,准确性为88.24%;皮肤检查敏感性为96.72%,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95.59%。两组方法判断结果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8),准确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尖锐湿疣诊断及鉴别诊断敏感性同临床肉眼判断,特异性及准确性优于前者,无创、耗时、花费优于组织病理。

  • 标签: 尖锐湿疣 临床肉眼判断 皮肤镜检查 组织病理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CISM)诊断汗管瘤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病但不排除汗管瘤患者,选定典型皮损做CLSM检查,后取该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CLSM图像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或中层可见圆形、卵圆形高折光性结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多数导管、小囊腔及由上皮细胞所组成小细胞巢及索,这与CLSM图像下高折光性结构一致。结论CLSM是诊断汗管瘤及鉴别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病等皮肤病非常有用辅助工具。

  • 标签: 汗管瘤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简介:曲霉病(aspergillosis)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多见于血液科和ICU,是免疫功能严重失衡患者重要致残因素和死亡因素。曲霉病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一个难点。本文全面阐述了曲霉病诊疗基本现况及近年来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曲霉病 侵袭性曲霉病 实验室诊断 治疗方案
  • 简介: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是一种新兴、非侵入性皮肤成像设备,具有高分辨率、实时动态成像等特点。其可以在生理状态下在细胞水平上观察皮肤正常结构及异常改变而无需创伤性皮肤取材、固定、染色等程序。该技术皮肤科应用日趋广泛,辅助皮肤病诊断、鉴别诊断和排除诊断、皮损动态演变随访观察和疗效评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皮肤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 标签: 共聚焦 显微镜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