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暗娼嫖客收教人员的性病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5~2011年间广州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共3076名暗娼(FSWs)及嫖客收教人员,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进行HIV、淋病、梅毒等性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3076名学员中,324人患1种性病,8名女性学员同时患2种性病,1名女性学员同时患3种性病,总感染率为10.83%。共检出各类性病343例,性病检出率为11.15%(343/3076),以梅毒检出率最高为6.05%(186/3076),其次为尖锐湿疣2.34%(72/3076)和滴虫感染1.33%(41/3076),HIV阳性检出率为0.19%(6/3076)。男女性病检出率分别为4.17%(48/1150)和15.32%(295/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4,P<0.01)。2005~2011年性病检出率总体呈稳中下降的趋势,2011年检出率较2005年下降了56.95%。结论:广州市暗娼嫖客性病感染情况仍然不容忽视,以梅毒的危害性最为严重,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简介:目的:调查并分析广州地区吸毒戒毒人群梅毒感染现况及其危险因素,以便加强对该人群梅毒防治工作。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组织广州地区吸毒和强制戒毒人员、社区美沙酮门诊戒毒人员,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知情同意后填写结构式问卷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及性行为学信息,采集血液,用TRUST和(或)TPPA检测梅毒抗体,SPSS17.0分析资料。结果:共调查吸毒戒毒人员473例,发现梅毒感染者41例,梅毒感染率8.7%,梅毒知识知晓率为38.1%。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2.49、95%CI(1.03-6.05)]、职业分布[OR=3.41,95%CI(1.32-8.89)]、偶尔使用安全套[OR=23.24,95%CI(8.90-60.81)]以及共用针具[OR=6.20,95%CI(3.37-11.49)]等4个因素与感染梅毒有关。多因素分析则发现性别、职业分布、安全套使用频率、吸毒方式以及吸毒年限5个因素与梅毒感染相关。结论:广州地区吸毒戒毒人群感染梅毒普遍,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与性别、吸毒方式等有关,需要结合实际开展梅毒防治工作。
简介:目的:为了解广州市贯彻实施《中国预防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的成效,为下一步更好的控制梅毒提供指导。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下载2008~2014年广州市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广州市常住人口梅毒病例,SPSS软件分析广州市各类型梅毒基本特征。结果:2014年,广州市梅毒、早期显性梅毒、胎传梅毒、三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4.0/10万、9.1/10万、32.0/10万、1.0/10万,2008年以来分别年均下降2.1%、10.2%、32.5%、0.3%;而2014年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为42.2/10万,报告病例数为6305例,2008年以来分别年均增长0.04%、5.8%。在五种监测的性传播疾病(STD)中,梅毒报告发病率已经降为第二位。病例构成比表明:2014年,早期显性梅毒、胎传梅毒病例构成比分别为16.8%、0.8%,2008年以来年均分别下降8.2%、24.8%,而三期梅毒、隐性梅毒构成比分别为1.8%、80.6%,2008年以来年均分别上升1.8%、3.5%。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梅毒患者逐年上升。结论:过去的6年间,以隐性梅毒为主的广州市梅毒流行上升势头得到遏制,梅毒总体发病率已经退居STDs中第二位,继续落实梅毒综合防治策略、强化以隐性梅毒为主的梅毒疫情报告管理是广州市当前梅毒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医疗机构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表,对在社区医疗机构初次办理围产保健卡的431例孕妇发放调查表,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例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9.80%,对性病/艾滋病各种知识的知晓程度不一。本市户籍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非本市户籍孕妇(礸2=7.02,P<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礸2=36.71,P<0.01)。结论:通过多渠道加强对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尤其是流动人口、低学历孕妇应作为宣教重点对象,以进一步提高其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疾病预防意识,降低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简介:目的:评估梅毒控制规划实施以来广州市普及大众梅毒防治知识的成效。方法:2012年用全国梅毒知晓率调查问卷对梅毒防治干预试点区之一荔湾区岭南街、非试点区之一白云区黄石街分别进行居民梅毒防治知识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2013年对全市(不管试点区与否)大众就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并与2011年基线比较。对问卷中的8个问题准确应答6个定义为知晓。结果:共调查5824人(其中2012年专题调查523人),梅毒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3.9%,较2011年上升了26%。其中,纳入梅毒控制试点的干预社区,居民梅毒知识知晓率为80.9%,高于非试点区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OR=1.46,95%CI1.09-1.97)。8种人群间对梅毒防治知识8个知识点应答准确率均分别存在明显差异,FSWs总体知晓率高于其他人群。年龄及文化水平越低、获取梅毒防治知识的途径越少,则知晓率则越低。本市不同行政区县域受访者、年龄等均影响梅毒知识知晓水平。结论:我市大众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平台,结合外展干预可提高大众梅毒防治知识水平,以社区为平台的干预模式值得在梅毒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SM)、女性性工作者(FSWs)的性病知晓情况及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现况,并分析感染因素。方法:经知情同意后,2017年4-8月对广州地区MSM和FSWs两类高危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梅毒及HIV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4例MSM的性病相关疾病知晓率、性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性病防止感染方式知晓率分别为62.10%、44.59%、41.08%,408例FSWs以上知晓率分别为49.02%、22.06%、31.13%。264例MSM参与梅毒及HIV抗体检测,梅毒感染率为1.52%,HIV感染率为10.2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高中及以上(OR=0.360,95%CI:0.131-0.989),知晓性病相关疾病(OR=0.373,95%CI:0.157-0.881)是感染HIV的保护因素,认为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OR=3.440,95%CI:1.401-8.443)和梅毒检测结果阳性(OR=14.151,95%CI:1.745-114.736)是危险因素。FSWs梅毒感染率为3.92%,HIV感染率为0.25%;场所为中高档是感染梅毒的保护因素(OR=0.166,95%CI:0.052-0.526)。结论:广州地区MSM和FSWs的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高,性病知识知晓率低,应扩大高危人群梅毒、艾滋病病毒筛查范围,并加强性病知识宣教。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以及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面对面问卷调查520名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行为情况,并进行艾滋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19%(469/520);HIV抗体阳性率为9.23%(48/520),梅毒阳性检出率为5.77%(30/520);最近六个月同性肛交性行为时每次均用安全套比例为53.81%(240/4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了性病[OR=3.333,95%CI:(1.146~9.696)]
简介:目的:调查估计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规模,了解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17名男性同性恋者,对其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目标人群活动场所后,按场所分层,应用乘数法对广州市目标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结果:定性研究的访谈对象以20—25岁者居多,职业分布广,文化程度差别大;大多数被访者(14人)有幸福感;大部分(12人)表示生活感到有压力;大部分被访者(16人)能正确说出艾滋病预防与传播途径,多数人(12人)通过网络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活动场所主要为公园类、酒吧类、浴池类等三类场所,乘数法估计广州市目标人群结果为24893人(22042—28561人)。结论: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生活压力较大,高危性行为普遍,已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麻风病历史流行村村民对麻风病的认知和态度行为情况,为下一步麻风防治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形式对广州地区麻风病历史流行村262名18岁以上的村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麻风病知识的知晓情况,麻风病知识的来源以及对待麻风病的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结果:麻风病历史流行村村民获得麻风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通过亲朋好友(占69.7%),其次是电视、报纸和网络(占26.26%);对麻风病的传染性、致残性及临床表现知晓率低,回答正确者分别占61.62%、44.44%及36.36%;只有25.26%的村民了解国家免费治疗麻风病的策略;超过50%的村民对麻风病存在恐惧和歧视。结论:广州地区麻风病历史流行村村民对麻风病知识普遍欠缺,对麻风病患者存在恐惧和歧视,今后需要加强对大众进行麻风病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
简介:目的:旨在探索对临床护士开展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干预效果.方法:运用培训教育前后对比的研究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并实测针刺伤发生密度,基线调查292人,干预后调查233人,数据采用SPSS13.0软包进行2检验.结果:目标人群对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率普遍高达90%以上,但深层次的知识正确认知率偏低(HIV病员的血粘到正常皮肤时间长于5分钟、而且血量较大可能被传染,正确认知率只有75.7%;HIV窗口期正确认知率只有77.9%),一些关键而重要知识点正确认知率没有达到100%(如16.5%不知道怎样处理被污染针头刺伤的伤口).干预前后正确认知率、危险操作行为、针刺伤、锐器伤的发生密度均有差异性(P〈0.05),并呈正相关.结论:广州市临床护士对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很高;知识的正确认知率普遍较高;相关培训未达100%全员培训;培训干预对HIV职业暴露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