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皮肤癣菌所致的浅部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皮肤癣菌的传统分手段主要是形态学特征为主的表型法,其缺陷限制了其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上的应用;基因研究在临床上对解释疾病的复发原因和治疗困难等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皮肤癣菌常用基因法及其在皮肤癣菌病的防治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 标签: 皮肤癣菌 基因分型
  • 简介:皮肤癣菌为嗜角质的丝状真菌,为人类最主要的浅部致病真菌,主要累及皮肤角质层、甲板、毛发等,可引起体股癣、手足癣、甲癣、头癣等多种疾病。此外,还可引起真皮、皮下组织甚至多脏器的深在性、侵袭性、播散性感染,尤其在免疫抑制人群中多见,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本文将从皮肤癣菌引起深在感染的临床、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 标签: 皮肤癣菌 深在感染 临床分型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辨证的银屑病表皮各层P物质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证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P物质的表达,利用计算机成像分析系统检测银屑病皮损表皮各层P物质的平均光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种证银屑病P物质表达均高于正常,其中血燥表达最强,其次是血热,最弱是血瘀。三均在角质层表达最强,其次是基底层,最弱是颗粒层和棘层。血热在基底层、角质层表达最强,棘层次之,颗粒层最弱。血燥以颗粒层和角质层强,基底层和棘层弱。血瘀在基底、颗粒和角质层表达强。结论不同证的银屑病表皮各层P物质表达存在差异。

  • 标签: 银屑病 中医辨证分型 P物质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人体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一直以来,许多学者在中医、西医多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取得很大的成果,文章综述近年来SLE的中医辨证及其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辨证 免疫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背景:增殖天疱疮是寻常天疱疮的一种变异型,较为少见,常累及口腔。本病分为2个亚型,损害最初表现为松弛水疱和糜烂(Neumann)或脓疱(Hallopeau)。之后两亚型均发展为伴脓疱的色素沉着性增殖性斑块,边缘有肥大的肉芽组织增生。方法:作者报道3例仅有口腔损害的增殖天疱疮患者。其中2例分别为30岁和45岁男性,另1例为51岁女性。结论:3例患者的口腔损害均为覆白色膜的糜烂及增殖性斑块。组织病理学特征一致:棘层特征性肥厚,基底层与棘层间水疱形成。水疱内可见渗出,主要为嗜酸粒细胞。黏膜固有层上部可见严重的炎性反应。链霉素-生物素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显示所有病例表皮细胞间均有IgG和C3沉积。

  • 标签: 增殖型天疱疮 口腔损害 组织病理学特征 寻常型天疱疮 肉芽组织增生 水疱形成
  • 简介:寻常天疱疮(PV)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疾病,常首发于口腔并逐渐累及其他部位黏膜和皮肤。许多患者,特别是初期仅表现为口腔黏膜损害的患者,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并影响治疗和预后。本文报告1例。

  • 标签: 寻常型天疱疮 口腔黏膜 自身免疫性 黏膜损害 患者 皮肤
  • 简介:报告1例丘疹鳞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患者男,48岁。因头面部、躯干、四肢鳞屑斑丘疹7年,加重半年就诊。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1∶320(+);核型:细颗粒,抗Ro/SSA(+),余自身抗体均阴性。左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部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免疫荧光:基底膜带IgG、C3沉积。诊断: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丘疹鳞屑)。

  • 标签: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丘疹鳞屑型
  • 简介:患者男,39岁,因"反复面部、四肢红斑伴感觉减退3年,水肿性红斑1周"就诊。体检:面部肿胀,额部、眉间、两颊部、唇部可见水肿性红斑;右胸部亦见相似皮损;右臀股部可见直径约15cm的环形红斑,中央浅白色,外周红色,浸润明显;左侧尺神经轻度粗大,余浅神经未触及。组织病理支持"界线类偏结核样麻风伴Ⅰ麻风反应"。

  • 标签: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 麻风反应
  • 简介:背景: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以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为特征,并由CD8+活化淋巴细胞与基底层细胞表面表达的未知抗原接触而触发。基底膜带(BM)降解,淋巴细胞可移行通过,包括蛋白水解酶中已知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OLP患者活检标本中MMPs系列的表达,以揭示不同OLP临床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26例确诊为OLP的患者(14例网状和12例糜烂),还有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显示糜烂扁平苔藓(E-OLP)的所有患者MMPmRNAs表达水平都高于网状扁平苔藓(R-OLP)。而且,MMP-1和MMP-3可能主要与糜烂的发展有关。本研究还评估了特异性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结论:OLP不同的临床表现与MMPmRNA水平显著相关。糜烂与网状口腔扁平苔藓基质金属蛋白基因表达@MazzarellaN@FemianoF.@GombosF.@M.Guiliano$DepartmentofExperimentalM...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型口腔 型网状
  • 简介:患者男,78岁。左胫前皮下肿块2个月。皮肤科情况:左胫前可见一直径约3.5cm的球形皮下肿物,肤色,界清,表面光滑,质轫,活动度差,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不典型梭形细胞在真皮层弥漫分布,瘤细胞核仁明显,见病理性核分裂像,未排列成典型的'鱼骨'状。免疫组织化学示:波形蛋白(3+),Ki-67约15%(+),CD34和结蛋白(-)。诊断:成人纤维肉瘤。予手术完全切除皮损,随访1年,未见复发。

  • 标签: 纤维肉瘤 鱼骨状模式 梭形细胞 成人
  • 简介:患者女,93岁。主诉:面部黑色丘疹2年。现病史:2年前无诱因鼻旁出现芝麻大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2年内皮损缓慢扩大,色素稍加深,现呈黄豆大小,无破溃史。起病以来,无其他不适。

  • 标签: 结节型 基底细胞癌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面部、躯干皮疹伴轻度瘙痒20年,于2013年8月26日来我院就诊。2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眼睑、额部出现粟粒大小肤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瘙痒,皮疹逐渐增多,

  • 标签: 汗管瘤 发疹型 激光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81岁。主因右面颊部红斑痂皮伴刺痛、瘙痒5月余,周身多发红斑、水疱伴痒10d,于2013年1月8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先于右侧颞部出现散在肉色丘疹,无痛痒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颞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考虑鲍恩病。遂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3次,治疗期间皮损无好转,渐往外扩展,转为粉红色、黄褐色结痂,累及整个右侧面颊,局部有刺痛、瘙痒不适感。10d前患者前胸、背部开始出现多发红斑、水疱、大疱,渐发展至四肢等部位,再次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湿疹样皮炎,给予抗感染、抗过敏及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5d后部分水疱渐干涸,局部遗留红斑、脱屑,但未痊愈。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否认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体格检查:一般状态良好,整个右侧面颊红斑基础上黄色及少量血性痂皮(图1a),颈部、前胸、背部、外阴、四肢等部位见多发红斑、干涸的水疱及红褐色斑疹,伴脱屑(图1b)。面部痂皮及躯干部皮损真菌镜检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分别取面部皮损及右下肢较新鲜皮损):①右面颊部皮损组织病理示部分表皮缺失,表皮棘层松解,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图2a,2b);②右下肢皮损组织病理示角质层水疱形成,真皮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图2c,2d)。右下肢皮损直接免疫荧光(DIF)示:IgG、IgA、C3棘细胞间网状沉积,IgM阴性。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诊断:落叶天疱疮。治疗:丙种球蛋白20g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3d后皮损明显好转停药,甲泼尼龙琥珀酸钠6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辅助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半年后患者复诊,周身皮损已消退,遗留少量暗红色斑,右侧面颊部皮损明显消�

  • 标签: 天疱疮 落叶型 误诊
  • 简介:患者男,31岁。全身斑丘疹伴感觉减退十年,全身结节、眉毛、睫毛脱落7年,再发加重7d。曾在本院以'脂膜炎'给予激素、雷公藤等治疗后部分好转,此后多次复发并加重。7d前皮损复发、加重,诊断为'蕈样肉芽肿?淋巴瘤样丘疹病?'。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大量泡沫状组织细胞,伴肉芽肿形成,抗酸染色可见大量阳性杆菌。最终诊断:麻风伴Ⅱ麻风反应。转至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 标签: 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 麻风反应
  • 简介:发疹汗管瘤在临床中相对少见。本病例为青年女性(22岁),全身泛发黄褐色扁平丘疹,密集成片,部分融合,质较硬,对称分布,部分浸润,缓慢进行性发展,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符合发疹汗管瘤诊断。予维A酸类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 标签: 汗管瘤 发疹型 维A酸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大豆低聚肽(SOP)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的BALB/c光老化小鼠皮肤中的Ⅰ和Ⅲ胶原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背部皮肤剃毛后予UVB照射,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随机分组行UVB照射后分别外用不同浓度的SOP。组织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改变并测定其胶原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MP1、MMP3、COL1a1、COL3a1mR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SOP组的胶原含量及COL1a1、COL3a1mRNA表达增加(P〈0.05),MMP1、MMP3mRNA的表达减少(P〈0.05),且SOP中浓度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SOP能有效对抗UVB所致BALB/c光老化小鼠皮肤中的Ⅰ和Ⅲ胶原的降解,对小鼠皮肤具有光保护作用。

  • 标签: 大豆低聚肽 中波紫外线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3
  • 简介:患者,女,29岁。主因乳房部位出现丘疹8年余、双下眼睑丘疹2年余,于2014年4月9日就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侧乳房部位出现数颗肤色或褐色小丘疹,无特殊不适,未予治疗,皮损逐渐增多。2年前,患者双下眼睑开始出现类似皮损。患者平素体健,否认有其他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

  • 标签: 汗管瘤 发疹型
  • 简介:许铣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皮肤科专业近60年,对各种皮肤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标签: 许铣 囊肿型痤疮 辩证施治 名医经验
  • 简介:儿童胶样粟丘疹(juvenilecolloidmilium,JC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儿童日光暴露部位皮肤丘疹样损害,该病病因不明,但一些学者推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及日光诱导导致角质形成细胞损害所致,我们报道一例家族性胶样粟丘疹。

  • 标签: 胶样粟丘疹 家族性 角质形成细胞 遗传易感性 病因不明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