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3月收治158例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其中脑梗死135例,脑出血23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画钟测验(CDT)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ADL>26分视为存在生活活动能力障碍,MMSE评分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不同有所区别,分值越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CDT≤3分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SDS、SAS总分>50分为抑郁、焦虑状态,>60分,为中度抑郁、焦虑.结果158例脑卒中患者中轻度抑郁17例(10.76%),中、重度抑郁12例(7.60%);轻度焦虑28例(17.72%),抑郁与焦虑并存者21例(13.29%).57例存在抑郁和焦虑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画钟测验存在障碍比例(57.89%、42.11%、66.67%)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者(35.64%、29.70%、46.5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卒中后抑郁与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次数无关,而与卒中后是否存在肢体活动障碍有关,且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易发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可两种状态并存,患者病死率、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等较大影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影响因素分析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发生率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 简介:脑出血后脑水肿是患者症状加重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病人预后,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前观点认为出血后脑水肿主要是由于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但目前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血中释放物质如凝血酶、血红蛋白等起着更重要作用.

  • 标签: 发生机制 所致水肿 水肿发生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肥城矿业中心医院收治抑郁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睡眠障碍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居住地、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关系。结果:150例抑郁症患者中睡眠障碍者为118例,发生率为78.67%,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及居住地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情况、病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抑郁程度均是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结论: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其影响因素涉及面较广,应重视存在上述影响因素干预。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疑病症是一种并不少见精神心理疾病。医学生更容易产生疑病倾向和疑病症。疑病症在临床表现为疑病心理、疼痛感觉和躯体症状等。引起疑病症产生原因:暗示聊想、学习程度、心理挫折、身体状况和人格特征等。疑病症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

  • 标签: 医学生 疑病症 心理机制 精神心理疾病 疑病心理 疼痛感觉
  • 简介:目的观察脑出血发病时间分布.方法佳术斯地区脑出血患者624例,采用圆形分布理论,统计分析脑出血发生时间分布关系.结果脑出血发病人数日发病时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脑出血发病人数月分布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发病是节律.

  • 标签: 寒冷地区 高血压脑出血 发病时间 分布 研究
  • 简介:中医"心主藏神",为人体自觉意识、睡眠-觉醒活动主导。人体昼夜阴阳气血营卫变化,是形成睡眠-觉醒节律"生物钟"生理学机制。为更好理解"心主藏神"理论内涵与形成,本文从"心"藏象发生学—古代解剖、意向思维、临床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引入等四方面进行了剖析。

  • 标签: 心神 发生学
  • 简介:  脑卒中后出现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tract,GI)功能紊乱及其患者预后影响日益受到神经科医生关注,而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措施提高脑卒中整体治疗水平是必不可少.本文在阐述GI神经生理学基础上,脑卒中后出现GI功能紊乱做一简单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胃肠道功能障碍 肠神经系统 脑-肠轴
  • 简介: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术后癫痫发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并有完整临床资料脑动静脉畸形病例138例.以性别、年龄、主要症状、阳性体征、术前癫痫史、病变部位、畸形团大小、引流静脉、手术入路、术后水肿、病灶残留、手术次数、癫痫灶切除等13项可能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设定术后发生癫痫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前癫痫史、病变部位、畸形团大小、引流静脉、术后水肿等5因素是术后癫痫发生危险因素。结论脑动静脉畸形手术病人。应针对癫痫发生危险因素进行防治,以减少脑动静脉畸形术后癫痫发生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癫痫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曲克芦丁β淀粉样蛋白(Ap25-35)诱导大鼠AD模型影响,为AD药物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曲克芦丁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10mg/kg体质量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曲克芦丁治疗组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低剂量治疗组为10mg/kg,中剂量组为20mg/kg,高剂量组为50mg/kg。各组大鼠灌胃14d后,模型组和各剂量曲克芦丁治疗组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25-351μL,对照组不做处理。敞箱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运动功能改变情况,Y型迷宫检测各组大鼠认知情况改变情况。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ChAT、AchE活性,Westernblotting检测Bcl和Bax表达水平。结果敞箱实验中,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垂直水平运动得分均较模型组大鼠明显提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Y型迷宫实验中,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正确反应次数较模型组大鼠明显提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治疗组ChAT活性明显升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AchE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治疗组Bcl表达明显增加,Bax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Aβ25-35聚集引起神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ChAT活性上调有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曲克芦丁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 简介:目的构建针对胶质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研究组织芯片。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设计118例样本(包括各级别人胶质瘤组织、恶性胶质瘤细胞系多细胞球体、胶质瘤干细胞球体以及用于对照正常人脑组织、人胚胎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球体)阵列,应用组织芯片仪制作组织芯片蜡块,切片后进行HE染色和光镜观察。结果构建组织芯片蜡块包含118点阵;熔蜡后有个别点阵发生移位,切片后无点阵缺失;HE染色观察符合原始病理诊断。结论针对胶质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研究而制作组织芯片是胶质瘤分子病因研究有用工具。

  • 标签: 组织芯片 神经胶质瘤 分子机制
  • 简介:颅内动脉瘤(A)发生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结果。IA发生机制涉及解剖、组织、分子生物学、血流动力学和免疫学诸方面。加强IA发生机制研究,可以促进IA临床研究。IA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临床上无症状IA(AIA)。IA神经影像学检查是IA诊断主要手段,也决定着采用何种治疗方案。IA神经影像学检查对减轻破裂造成严重后果及预防再破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广泛地开展IA神经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在有IA家族史的人群中。IA神经影像学检查项目多种,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相机选择。CTA具有无创、简捷、诊断率高等特点,应成为选择重点。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易感基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分析成人烟雾病(MMD)确诊时间影响因素,为MM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首次确诊65例成人MMD患者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确诊时间相关因素.结果65例患者中早期确诊患者41例(63.1%),晚期确诊24例(36.9%).早期确诊组患者首诊于三级医院、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较高、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患者比例均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确诊时间与首发症状、首诊医院等级有关,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首诊医院级别为三级患者其确诊时间较短.结论MMD患者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首诊医院级别为三级患者其确诊时间较短.

  • 标签: 烟雾病 诊断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对于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人群中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与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分型之间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14天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3天内行颈动脉B超检查,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采用面积法评估其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类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药物服用史等。将以上血管危险因素参数纳入χ2检验,求证其是否与斑块形成相关。结果连续入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共603例(男性444例,女性159例)均进行了劲动脉B超筛查,60岁以上患者313例(31.7%)。颈动脉B超发现191例患者存在斑块,其中单侧或双侧狭窄超过50%及以上患者41例,狭窄超过70%及以上24例。统计学分析发现,60岁以下女性患者仅2例(3.9%)发现斑块,6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45例(41.7%)发现斑块,因此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可能危险因素(P〈0.01)。男性中年龄相关因素对于是否存在斑块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可能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急性脑卒中 颈动脉B超 年龄 性别
  • 简介:男,70岁,高血压病史10年。2005年4月14因头痛、头晕就诊,当时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切题,四肢活动自如。CT示右额叶脑出血,量15ml,给予保守治疗,好转出院,无后遗症。11月10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呈嗜睡状态,言语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左侧肢体肌力Ⅱ级,CT示右额叶低密度改变,右颞顶部脑出血,约40ml。

  • 标签: 高血压 多发脑出血 CT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变化,研究支架术后颅内新发缺血梗塞灶发生率、分布、危险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61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并在术前7d内和术后3d内行DWI检查,分析支架手术前后DWI变化,术后新发缺血梗塞灶发生率、分布、危险因素及其与发生症状性缺血并发症之间关联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支架术后有新发缺血梗塞灶23例,发生率为37.7%,其中出现新发无症状缺血梗塞灶20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3例;术前发病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术中行球囊后扩是支架术后发生新发缺血梗塞灶危险因素(P<0.05);在术后新发缺血梗塞灶数量和大小方面,20例无症状新发缺血梗塞灶患者与3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患者并无明显差别(P>0.05),但3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患者均发生狭窄相关穿支梗塞.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后颅内新发缺血梗塞灶发生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控制可能会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颅内支架成形术 脑梗塞
  • 简介:荧光示踪技术是激发光通过激发荧光基团到达高能量状态,而后产生发射光,并利用生物荧光影像分析技术直接检测活体生物体内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最常用是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随后发现红色荧光蛋白(redfluorescentprotein,RFP)在灵敏度和信噪比方面均比GFP高,此外还有黄色荧光蛋白(yellowfluorescentprotein,YFP)等,这为基于GFP体内研究提供了一很好互补工具。随着荧光蛋白在细胞生物学上广泛应用,使活体细胞显像问题得以解决,并且获得了空前发展。尤其是荧光蛋白可以对各种细胞过程进行显像示踪,这些蛋白可作为报告基因,独特荧光光谱能在体内外尚未明确细胞过程进行示踪。比如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在细胞水平何异常?荧光蛋白活体成像观察各种肿瘤模型中肿瘤细胞生长和发展,包括肿瘤最初发生,肿瘤细胞随后迁移和入侵,转移播种,生成血管以及肿瘤和宿主微环境间相互作用等。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各个阶段研究中,本文就近些年来荧光示踪技术在肿瘤细胞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肿瘤发生发展 应用 protein 示踪技术 红色荧光蛋白
  • 简介:近年来有关脑胶质瘤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胶质瘤分类及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随着脑胶质瘤分子遗传学异常研究,加深了我们这些肿瘤生物学特点理解。目前认为即使组织学分型完全相同脑胶质瘤,其分子遗传学特点及其临床进展也是不同.这对于改进现有的组织学分类方法和开发更为有效、针对性更强治疗方案是十分有用。一些新实验性治疗方法设计往往是针对这些肿瘤分子标志,而不是它们组织学差异。这篇综述在论述胶质瘤分子遗传学改变基础上,探讨本文这些肿瘤分子遗传学分类方法及其治疗策略。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分子遗传学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可造成严重躯体、运动、感觉障碍,亦可导致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内脏功能紊乱,导致严重并发症。早期,有关SCI后肠功能变化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发现并意识到SCI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boweldysfunction,NBD),给病人带来严重生理和心理问题。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沈阳市浑南区中心医院收治腹部手术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炎性反应变化情况,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部手术,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腹部手术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单侧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侧硬膜下积液(SDE)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重型TBI并行单侧DC病人179例,观察其发生侧SDE情况,并选用与发生侧SDE可能相关11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9例重型TBI行单侧DC后发生侧SDE16例,其发生率为8.94%;单因素分析显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池受压、侧蛛网膜撕裂、减压窗脑外疝4项因素发生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蛛网膜撕裂(优势比为27.560,95%置信区间为2.314-341.231;P〈0.05)和减压窗脑外疝(优势比为5.921,95%置信区间为1.017-29.334;P〈0.05)是发生侧SDE两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侧蛛网膜撕裂和减压窗脑外疝可增加重型TBI单侧DC后发生侧SDE风险。

  • 标签: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硬膜下积液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