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性和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对同期发现的非动脉瘤性SAH16例与动脉瘤性SAH1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入院时意识状况、HuntandHess分级以及头颅CT扫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非动脉瘤性SAH与非动脉瘤性SAH相比,前者临床症状轻,无局灶性神经体征,16例中仅有2例出现意识障碍(12.5%,2/16),93.75%(15/16)患者HuntandHess分级为Ⅰ、Ⅱ级,Franz量化为(7.2+3.2)分.结论非动脉瘤性SAH,尤其是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SA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出血模式,临床过程轻微,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简介:目的:研究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睡眠正常者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估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患者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SQI(2.35±0.14)分、入睡时间(2.55±0.45)分、睡眠时间(2.36±0.19)分、睡眠效率(1.89±0.29)分,87例失眠症患者中,阴虚质18例、血瘀质30例、气郁质32例。上述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数据存在明显异常。结论: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居多,患者睡眠质量差,需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简介:目的:观察TIP睡眠调控技术、电针联合药物综合治疗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的100例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为综合疗法组:在服用舒乐安定片基础上每周两次TIP睡眠调控技术及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西药组:于睡前半小时口服舒乐安定片1~2片。2组均在入组时和治疗4周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值变化。结果:组内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χ^2=7.26,P=0.011)。结论:本研究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对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均有效,但其改善程度不同,研究组优于对照组,这提示心理治疗、传统中医针刺治疗及联合药物等综合疗法是治疗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更为有效的方案,并能够较少或停用催眠药物,从而减少或避免药物的依赖。
简介:目的总结脑干前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的43例PMSA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43例PMSAH患者,2周左右复查DSA或320排CT血管造影,结果仍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再出血。43例出院后均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发生。结论PMSAH是一种预后佳,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主要位于脑干前方而病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变化对非溶栓性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78例入院时间〈72h且头部MRI检查无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10d后复查MR/,梯度回波序列显示低信号为出血性转化;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并探讨影响出血性转化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78例患者中11例梯度回波序列呈现低信号。脑梗死组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2798.46±1072.66)ng/L]与正常对照组[(2173.37±867.77)ng/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出血性转化组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3660.03±629.64)ng/L]明显高于非转化组[(2657.01±1066.89)ng/L]和正常对照组[(2173.37±867.77)ng/L;(P=0.000,P=0.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及房颤为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P=0.005,P=0.01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h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高于2856.90ng/L,对非溶栓性出血性转化的发生具有预测意义,可作为预测非溶栓性出血性转化的标志物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ICD-10,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刺激频率1Hz,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100%,刺激时间50s,刺激间歇5s,连续刺激1500次),对照组使用伪刺激治疗(刺激部位、频率、时间、间歇、次数都同治疗组,有振动声音,但不产生磁场效应),2组均1次/d,连续2周。对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rTMS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多导睡眠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均明显少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1)。结论:rTMS可有效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觉醒次数并缩短觉醒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可改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疗效可靠。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SCS)和Alzheimer病(AD)在非匹性负波(MMN)检测中的特征。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电生理仪,对38例SCS和32例Alzheimer病(AD组)及40例正常老人(NC组)的MMN作检测。结果(1)与正常老年组比较,AD组MMN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2)SCS组无上述变化;(3)AD组MMN潜伏期延迟及波幅低于SCS组。结论MMN技术可作为P300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而用于老年精神科临床。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non-galenicarteriovenousfistulas,NGAVF)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NGAVF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均切断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切除扩张的静脉球;消除了颅内出血的风险,解除了病变的占位效应。3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NGAVF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术中需精细操作,遵循以下原则:先切断供血动脉,然后切断回流静脉,最后去除球样扩张的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