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男,60岁,脑积水术后10年,意识不清3日入院。入院行头部CT检查示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张,并可见脑室端分流管位于脑室内。查体:浅昏迷状态,颈项强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压迫分流泵数下,患者无明显好转,沿皮下未触及腹腔端分流管。行胸腹透视见腹腔端分流管完全位于腹腔内。急诊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端分流管复位术,从腹腔取出分流管后见泵端不齐,为断裂所致,寻找并取出泵后,取下断端分流管后再接上新的腹腔分流管,沿皮下置入腹腔。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分流管断裂 脑积水
  • 简介:目的酒依赖患者瘾失败的原因。方法对65例酒依赖患者反复出入院瘾失败的原因分析.结果酒依赖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家庭因素影响、社会文化影响,是导致复饮的关键因素。结论坚持维持治疗,加强生活技能训练是降低复饮率的途径.

  • 标签: 酒依赖 患者 失败 入院 原因分析 维持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对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含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原代培养神经干细胞.第5d时,取部分原代培养细胞于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普钠进行培养.24h后用Griess还原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的释放量.将这些细胞中的一半进行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试验,另一半细胞换成无普钠的条件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再行MTT试验.另取原代培养细胞经普钠作用24h后,行血清诱导分化试验.结果24h后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释放量随普钠浓度的增高而增加;MTT试验反映经普钠作用后的神经干细胞活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其减少的程度与普钠浓度呈正相关;经普钠作用后的神经干细胞,在去除普钠后仍可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并能被血清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样细胞.结论外源性一氧化氮对培养状态下的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 标签: 硝普钠 一氧化氮 神经干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因"头部外伤1年,搏动性突眼1月"于2004年1月6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车祸致颅脑损伤,伤后昏迷,来院查CT见左颞骨折,硬膜外血肿.手术清除血肿5d后患者意识转醒,治疗23d痊愈出院.1月前患者出现颅内杂音,搏动性突眼,视力渐下降.再次来院以"颈动脉海绵窦瘘"收住院.2004年1月11日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见左颈外动脉通过脑膜中动脉与海绵窦形成瘘,"盗血"现象明显,经眼上静脉回流.遂将8F导引管送至左颈内动脉达C2水平,用MagicBD导管将携带的"2"号球囊送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充盈球囊闭塞颈内动脉,从而增加颈外动脉血流量.再将8F导引管送至左颈总动脉达C5水平,用MagicBD导管将携带的"2"号球囊送至颈外动脉起始部充盈球囊,栓塞后颈外动脉海绵窦瘘消失,患者自觉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好转出院.

  • 标签: 患者 颈外动脉 可脱性球囊栓塞 搏动性突眼 海绵窦瘘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栓塞后3个月同期进行了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的37例41个动脉瘤,两者时间间隔在3d以内,以DSA为标准,观察有无瘤颈残留以及弹簧圈内有无血流残留.结果41个动脉瘤中,DSA发现有29个完全闭塞,9个可见瘤颈残留,3个动脉瘤内有对比剂.MRA见31个动脉瘤完全闭塞,8个可见瘤颈残留,2个可见瘤内存在血流.本组中假阴性2例,无假阳性.结论MRA是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的一种无创、可靠、快速的影像学随访方法,有助于监测动脉瘤颈残留和弹簧圈内血流残留.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简介:我院自1995年6月~1997年10月,对24例脑胶质瘤病人,采取超选择颈内动脉灌注替尼泊甙(VM_(26))和口服环已亚脲(CCNU)联合化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灌注 脑胶质瘤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可式微弹簧圈(3D-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GDC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4~16.7mm;瘤颈宽度2.1~9.5mm,≤4mm18个,>4mm22个;栓塞后所有病人复查造影并随访2~3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31个(77.5%),次全栓塞9个(22.5%);22个瘤颈>4mm者完全栓塞18个(81.8%).5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轻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3D-GDC栓塞治疗动脉瘤,特别是较复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 标签: 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临床研究 血管内栓塞
  • 简介:目的报道采用支架技术将1枚大部分入颈内动脉(ICA)的电解可式弹簧圈(GDC)完全送回脑动脉瘤(AN)腔内.方法对一后交通动脉瘤病人采用GDC治疗,当闭塞了AN后拔出微导管时,1枚GDC大部分脱出AN腔并随血流搏动.采用球囊导管仅将GDC部分压入AN腔,在使用圈套回收失败后,用一球囊扩张式支架将脱出的GDC完全送回AN腔.结果造影显示ICA完全通畅且AN不显影.结论支架置人技术是处置GDC意外人载瘤动脉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架植入技术 颈内动脉 ICA 可脱式弹簧圈 GDC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HY+CSP)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垂(POP)的安全性、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应用的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HY+CSP)治疗的POP患者40例,对患者手术前后的POP-Q评分、PISQ评分、PSQI评分予以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盆腔各位点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PSQI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PISQ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可有效恢复POP患者阴道正常解剖位置,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 POP-Q评分 PISQ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