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定量评价经额入显露海绵窦区的显微解剖特点。方法根据尸头CT和MRI影像数据,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构建海绵窦三维解剖模型,分别选择颅盖和颅底标识点连成三角形模拟手术骨窗和海绵窦不同显露术野(三角面A、B、c)。结果不同术野三角形面积比较,B面术野最大(均P=0.000),但是到达术野前的操作空间和经过脑组织的体积A、B、C三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面术野到达海绵窦前所需磨除前床突和显露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体积,分别大于经B面和经A面术野(均P=0.000);经B面术野进入海绵窦后磨除前床突的体积,以及显露脑神经和颈内动脉的体积分别大于经c面和A面术野(均P=0.000);经A面术野与经B面术野进入海绵窦后显露垂体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面术野不显露垂体。结论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经额显露海绵窦显微手术人具有快捷、直观、量化、可重复等优势。

  • 标签: 海绵窦 脑肿瘤 计算机 模似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量化比较乙状窦后和乙状窦前入微创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显微解剖特征。方法15例(30侧)尸头行CT和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和颅底中选择骨性标志点模拟乙状窦后和乙状窦前入微创路径,观察和测量两种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状窦后入路由横窦下方开颅,包含小脑半球和小脑前下动脉,到达颈静脉结节时,路径包含舌咽、迷走、副神经和岩下窦。乙状窦前入路由乳突磨除岩骨,经过颈静脉球下端和颈内静脉,到达颈静脉结节时,包含部分副神经。测量手术路径和后组脑神经体积:乙状窦后入〉乙状窦前入;路径中骨性结构和静脉体积:乙状窦前入〉乙状窦后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状窦后入中包含小脑半球体积为(2750.50±123.27)mm3、小脑前下动脉体积为(78.72±1.75)mm3,乙状窦前入不包含上述结构。结论乙状窦后入有利于显露后组脑神经,显露过程应注意保护小脑和小脑前下动脉。乙状窦前入显露颈静脉结节时,受到磨除岩骨操作和保护静脉窦的限制,适于处理累及颈静脉孔的病变。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乙状窦前入路 颈静脉结节 虚拟现实 解剖模型 三维
  • 简介:1材料腰穿包1个,0.55号一次性头皮针1枚。2方法用9号腰穿针常规行腰椎穿刺术,成功后,拔出腰穿针芯,将0.55号头皮针头插入腰穿针管中,然后抬高头皮针管,与床面垂直,待管内脑脊液平面上移停止时,该液平面与腰穿针水平面间的距离即为颅内压值。单位mmH2O。将局麻用的注射器针头在管的液平面刺入作一标记,待腰穿术结束后,

  • 标签: 腰椎穿刺术 颅内压 无菌操作
  • 简介:目的探讨视胶质瘤不同人群的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视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成人组5例,儿童组6例。经额下或额底纵裂入手术治疗10例,观察治疗1例,并进行跟踪随访,评价预后。结果手术病人中,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儿童组手术病人随访3个月~5年3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成人组病人随访3年9个月~5年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0个月。保守治疗1例,随访7个月,未见肿瘤增大。结论视胶质瘤是胶质瘤的特殊类型,以低级别为主,儿童预后明显优于成人。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视路 成人 儿童 入路 经额下 入路 经额底纵裂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0年6月-2004年6月鞍区病变患者36例,其中垂体肿瘤30例,鞍区脑膜瘤3例,颅咽管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采用眶上锁孔入,沿眉弓做切口,切口长度约5cm,骨窗范围长约3.5cm,宽2.5cm,弧形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的辅助下完成手术.结果36例中30例垂体肿瘤者手术全切除率为80.00%(24/30),次全切除率13.33%(4/30);脑膜瘤3例均达到辛普森Ⅱ级切除;颅咽管瘤2例,1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夹闭后交通动脉瘤1例.16例垂体肿瘤患者于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2例伤口发生脑脊液漏,1例手术后额叶内小血肿,1例手术后视力较术前减退,1例伤口感染.手术中嗅神经保留完好,无一例死亡.结论眶上锁孔入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创伤,对于部分颅前窝及鞍区病变,眶上锁孔入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经额手术入.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临床应用 后交通动脉瘤 2004年6月 临床合理应用 一过性尿崩症
  • 简介:目的通过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探讨寰枕区解剖结构的特点,为深入理解和施行远外侧入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察6具(12侧)尸头寰枕区枕动脉走行与位置、椎动脉与枕后肌肉三角的关系,以及小脑后下动脉的起始位置;并于导航系统引导下测量寰枕关节磨除程度与手术视野显露的关系和后组脑神经在切口处的位置。结果经远外侧入手术时,倒“U”形切口显露清晰、手术视野优于直线切口。6具(12侧)尸头枕动脉均走行于头夹肌的下方和头最长肌的上方;在枕后肌肉三角内均有椎动脉走行并于硬膜外发出肌支和硬膜支;11侧小脑后下动脉起源于硬膜内椎动脉.1侧起源于硬膜外椎动脉。寰枕关节磨除至根部可清楚地显露硬膜内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及第Ⅸ(舌咽神经)、X(迷走神经)和Ⅺ对(副神经)脑神经,但距第Ⅻ对脑神经(舌下神经)的距离较远[(7.20±2.33)cm];磨除寰枕关节后1/3,至舌下神经和脑干腹侧的手术距离明显缩短[(6.50±2.31)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3,P=0.008)。结论经远外侧入施行延髓腹侧和腹外侧病变手术可清楚地显露下斜坡邻近区、延髓腹侧和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手术中应注意保护枕后肌肉三角内的椎动脉或起源于椎动脉硬膜外段的小脑后下动脉。对于舌下神经外侧病变无需磨除寰枕关节,需要时以磨除后1/3为宜,进一步磨除寰枕关节只能减少手术视野的深度而不能扩大显露范围。

  • 标签: 解剖学 局部 寰枕关节 椎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颞下锁孔入到达鞍上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常用间隙.方法在20侧尸头标本上模拟颞下锁孔入,测量术中标志点与鞍上区各重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颧弓根到动眼神经的距离为(3.830±0.201)cm,到大脑后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点的距离为(4.638±0.289)cm,到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点的距离为(4249±0.268)cm.颞下锁孔入进入鞍上区常用的侧方间隙主要有四个,通过不同间隙可以到达不同的鞍上结构.结论颞下锁孔入可以通过外侧各间隙到达鞍上区诸结构,无须过度牵拉脑组织.

  • 标签: 颞下锁孔入路 显微解剖 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颈内动脉 牵拉
  • 简介:目的定量比较Krause入(经幕下小脑上入)和Poppen入(枕下经小脑幕入)对松果体区的显露及损伤情况。方法对6具成年国人头颈部湿性标本,模拟常规Krause入和Poppen入的手术操作,每个手术步骤完成后,用Horgan方法计算出显露面积,按Ammirati标准对两种手术入显露松果体区的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两种手术入的损伤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Krause入和Poppen入的显露程度评分均为2分,显露面积分别为(1298.07±64.67)和(1041.10±50.23)mm2,损伤程度评分分别为(4.5±0.6)和(6.3±0.7)分;两组比较,经t检验,均P〈0.01。结论Krause入和Poppen入均能达到对松果体区的有效显露,但Krause入显露面积明显大于后者,且损伤程度更小。

  • 标签: 解剖学 比较 松果体区 显露程度 损伤程度
  • 简介:目的总结颅鼻联合入切除颅鼻沟通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5年4月采用颅鼻联合入术式进行治疗的7例颅鼻沟通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肿瘤均全切除。1例摘除眼球,无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病例。随访,7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颅鼻联合入术式切除颅鼻沟通肿瘤,具有视野好,能彻底切除肿瘤,有效保护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的优点。

  • 标签: 颅鼻沟通肿瘤 联合入路 显微手术 颅底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入、操作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其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手术治疗45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手术治疗10例。结果肿瘤全切49例,次全切除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5.45%(47155)。术后随访1年,面神经解剖保留者中有35例面神经功能获得满意恢复。经岩骨乙状窦前入并发症多见。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可获得满意的面神经解剖学保留与功能保护,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大型听神经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手术 面神经保留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方法报告15例手术,分析其经验和教训。结果临床诊断PRL腺瘤10例,GH腺瘤2例,ACTH腺瘤3例。手术全切肿瘤13例,大部切除2例,2例病理未证实肿瘤。男性PRL腺瘤疗效差,ACTH腺瘤手术切除常有一定难度。结论并非所有垂体微腺瘤都适于手术,宜慎重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强调正确利用局部解剖关系,准确定位,合理止血,争取彻底切除。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单鼻孔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整合脑卒中患者参与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体验的质性研究,为临床开展并改善VR技术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计算机检索中文及英文数据库中有关脑卒中患者参与VR技术康复训练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4 年3月,根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提炼出 43 个研究结果,归纳出11个新类别,得到3 个整合结果:脑卒中患者对VR技术康复训练的接受程度较高、参与VR技术康复训练的感知益处及感知障碍.结论:VR技术给多数脑卒中患者带来积极的康复体验,但仍面临着认知、肢体、心理等多重障碍,医护人员应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以提高对VR技术康复训练的接受度,强化患者对VR康复训练的益处认知以增强参与动机和信心,减少参与VR技术康复训练的障碍与...

  • 标签: 脑卒中虚拟现实体验质性研究Meta整合
  • 简介:目的探讨切除松果体区及其附近肿瘤手术方法。方法采用Poppen入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6例,小脑幕缘肿瘤3例,小脑半球上部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1例。所有病例小脑损害症状均有不同缓解,无新增手术损害症状及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松果体区及其附近肿瘤采用Poppen入手术切除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该入具有体位简单、损伤小、术野开阔、肿瘤全切除率高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肿瘤 松果体区 小脑半球上部 POPPEN入路
  • 简介:目的探究锁孔入治疗破裂的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眉弓眶上和翼点锁孔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36例,包括前交通动脉瘤13例,后交通动脉瘤1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7例。手术均为发病后1~3d进行。结果术中动脉瘤显露良好,36例均成功夹闭,其中2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29例恢复良好,6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锁孔入可显著减小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完善的术前准备和设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良好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 简介:目的神经导航、内窥镜辅助下垂体腺瘤的经单鼻孔经蝶手术治疗.方法对6例经磁共振成像诊断垂体腺瘤的病人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定位,将影像资料输入导航工作站,作术前手术计划.采用零度及45度镜经单鼻腔,在导航的动态指引下确认鞍底,于内窥镜下实施瘤实质切除.结果本组5例完全切除,1例因为瘤实质较韧而作大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视力均得到了改善.导航预期误差1.48mm,实际误差1.8mm.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的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定位准确,内窥镜下操作对鼻腔的解剖结构影响小、组织损伤轻,病人恢复快.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导航 内窥镜
  • 简介: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胚胎残余性良性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难点之一。经蝶窦入切除颅咽管瘤是最早被采用的手术方式之一,但由于手术视野小,脑脊液漏发生率高,对鞍上肿瘤部分切除困难等原因,经蝶窦入一直被视为一种颅咽管瘤手术切除的补充入。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进步,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扩大经蝶手术方式的发展,经蝶窦手术入逐渐成为治疗颅咽管瘤的理想手术方式之一。本文就目前采用经蝶窦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颅咽管瘤 经蝶窦入路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查探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研究运用国内外通行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SCL-90,对三千多名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查研究,将查所获数据输入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处理,并将结果与全国常模,与某一般性普通高校同类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索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特点。结果:职业技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整体上看比较低,与全国常模相比,九项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与某一般性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其心理健康九项因子中有七项明显较低。问题比较突出的依次是:恐惧、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症状等。结论:本查研究还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查研究比较标准方面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 标签: 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测查
  • 简介:目的:报告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切除垂体腺瘤32例显微手术经验,井与其他经蝶入进行比较。方法:扩张器插入手术侧鼻孔直抵蝶窦前壁进行扩张.显露蝶窦开口,凿开前壁,进行手术。结果:31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脑脊液鼻漏。结论:此入与其他经蝶切除鞍区病变的术式相比,对鼻部组织损伤小。不必分离鼻中隔和两侧粘膜,省时,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 切除术 垂体腺瘤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