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帕金森病情变化、睡眠质量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UPD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0年7月门诊或住院治疗且诊断明确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面对面采集临床资料并门诊或电话随访,对其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家族史、首发症状、就诊症状、诊断延误时间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共21例患者人组,男4例、女17例,平均发病年龄(7.19±3.40)岁,平均诊断延误时间(13.76±11.38)年。均以肢体肌张力障碍为首发症状,20例(95.24%)呈现晨轻暮重现象,6例(28.57%)伴帕金森样症状,2例(9.52%)伴痉挛性截瘫;经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随访18例患者,仅1例治疗后仍遗留肢体残疾;3例失访。随访期间左旋多巴/多巴丝肼平均维持剂量(175.35±113.51)mg/d,3例患者辅助应用盐酸苯海索(4.6mg/d)治疗。结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多于儿童期以肢体肌张力障碍发病,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对于儿童肌张力障碍或青年帕金森样症状患者应行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诊断性治疗,以降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误诊率。
简介: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随皮肤瘙痒及失眠患者88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以常规方式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给予加巴喷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为79.54%,观察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4.13±0.98)分,对照组为(6.21±1.25)分,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加巴喷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及睡眠质量,具有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SCS)和Alzheimer病(AD)在非匹性负波(MMN)检测中的特征。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电生理仪,对38例SCS和32例Alzheimer病(AD组)及40例正常老人(NC组)的MMN作检测。结果(1)与正常老年组比较,AD组MMN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2)SCS组无上述变化;(3)AD组MMN潜伏期延迟及波幅低于SCS组。结论MMN技术可作为P300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而用于老年精神科临床。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完美主义心理特点及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本病例对照研究中,选取65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及65例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在完美主义总分(90.05±17.48)分VS(68.01±10.23)分、担心错误(24.46±7.40)分vs(12.38±5.07)分、行动的疑虑(14.89±3.79)分vs(8.26±3.03)分、父母期望(12.45±4.24)分vs(8.76±4.01)分、退避(0.61±0.26)分vs(0.27±0.24)分、幻想(0.49±0.24)分vs(0.32±0.15)分和自责(0.56±0.26)分vs(0.29±0.14)分上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求助(0.33±0.14)分vs(0.52±0.23)分、解决问题(0.28±0.13)分V8分(0.59±0.27)上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完美主义总分与退避、自责正相关(r=0.58,0.48,P〈0.01),与求助、解决问题负相关(r=-0.55,-0.55,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比正常人更追求完美,更多使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