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征。方法对186例脑震荡患者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并与常模(正常人阳性症状均分)比较。结果脑震荡患者SCL.90总分(137.71±39.48),总均分(1.53±0.44),阳性项目数(32.90±19.41),躯体化症状因子分(1.57±0.52)、强迫症状因子分(1.79±0.50)、焦虑症状因子分(1.50±0.49)、敌对症状因子分(1.63±0.57)、恐惧症状因子分(1.57±0.51)、偏执症状因子分(1.62±0.51)、精神病性因子分(1.49±0.43)明显高于常模(129.96±38.76、1.44±0.43、24.92±18.41、1.37±0.48、1.62±0.58、1.39±0.43、1.48±0.56、1.23±0.41、1.43±0.57、1.29±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1.67±0.54)也高于常模(1.65±0.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震荡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的产生,应早期就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其患病率高,病残、病死率高,病程比较长,医疗和照料负担重,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都很高,系高负担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阿尔茨海默病通常起病潜隐,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可分为认知功能、精神行为和社会生活功能障碍三个方面的症状.迄今,尚没有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非常特异的生物学标志,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确诊则有赖于脑神经病理检查.在各种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中,均包括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除病程标准外,都可能需要心理测验和量表检查的客观量化指标来帮助诊断,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也离不开这类测评.本文介绍常用的比较成熟的几个心理测验和量表并作简要评论.
简介:睡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且和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何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睡眠质量的评价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个大方面。本文就标准化的睡眠中心常用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简介:如今,专家的名声似乎不太好,但是专业的口碑还不错,以至于前两天无意间翻看一本电影的杂志,影评人这个头衔前面还要加上“专业”两个字。我搞不太清楚影评人和专业影评人的区别,猜想或许是为了强调这篇评论作者的权威性。不过,加上了“专业”,其专业性也可能会被质疑,就像最近在网络上被炒的沸沸扬扬的罗锤子和王自如的论辩(图1),一个是天天制造噱头的手机制造者,一个是号称“专业”的手机测评机构。通宵的争吵后,连我们这些在手机方面不专业的外行都看出了手机测评专家王自如败北了。论辩之后的周一,王自如在微博上公布了一条6分钟的视频,为锤子SmartisanT1视频测评中出现的错误和误导向观众和公众道歉。同时,王自如还表示,面向厂商的收费咨询业务叫停,未来会停止更新视频休整一段时间。新的Zealer视频测评将不会自称第三方,并在显著位置说明投资方情况。
简介: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院外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常规进行出院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
简介: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再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2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ADL评分、Fuel-Meyer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与Fuel-Meyer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现存生活状态与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应用意义。
简介: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并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附加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后,应用SF-36量表调查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将其生命质量进行提升,并改善其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究并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生命质量比较,对照组患者所有指标得分均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焦虑感,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有效增强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实际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提升整体生命质量、睡眠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49)和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n=49),比较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在护理后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其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提升生命质量、提升睡眠质量的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控制、生命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入院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出院后仅定期电话随访,不做过多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生命质量、睡眠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前,2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GQOL-74与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提高生命质量与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