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晚期肝癌患者动脉灌注人重组腺病毒p53介入治疗前后的生物学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人体内微核实验检测介入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突变型p53表达及自发微核形成的改变。结果经p53基因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后,患者突变型p53平均表达率明显下降,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前平均23.74%,治疗后平均1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微核率(MNF)与治疗前的比较(0.144%VS0.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灌注人重组腺病毒p53介入治疗晚期肝癌中的生物学研究对治疗剂量的选择、治疗效果的判断有积极的指导和监测作用。
简介:背景与目的:面神经瘫痪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术后面神经功能已得到较好的保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本院收治手术的57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35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2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面瘫情况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Ⅵ级)进行评价,监测组Ⅱ级2例,Ⅲ级2例,其余均元面神经功能异常(Ⅰ级);未监测组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Ⅵ级1例,无面神经功能异常者(Ⅰ级)17例。监测组面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率明显高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面神经的可能位置,辨别面神经.决定粘连于面神经上肿瘤的剥离程度,判断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存情况,明显降低面瘫率,对听神经瘤手术的面神经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监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l25、CA19-9、AFP)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监测162例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血清CEA、CA125、CA19-9、AFP水平.结合其临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2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中,56例(34.6%)术后复发或转移,其中术后局部复发12例(7.41%),腹腔复发包括腹腔淋巴结转移13例(8.02%),术后远隔脏器转移31例(19.13%).复发或转移组CEA阳性率为76.8%,高于无复发组4.7%(P<0.05);复发或转移组CA19-9阳性率为60.7%,高于无复发组15.1%(P<0.05);复发或转移组CA125阳性率(39.3%)、AFP阳性率(14.3%),与无复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检测CEA水平预测结肠癌复发或转移的敏感性为76.8%,特异性为95.3%;CA19-9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84.9%;CA125、AFP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联合检测CEA和CA19-9,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阳性率为16.7%,术后腹腔复发阳性率为53.8%,术后远隔脏器转移阳性率为80.6%:联合检测两个指标对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96.5%.结论术后血清CEA、CA19-9水平与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可预测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或转移,检测CA125、AFP水平对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意义不大.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A125水平监测在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测定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每1周期化疗结束后3周及手术前血清中CA125浓度。计算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分析术前血清CA125水平及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与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的关系;分析初始血清CA125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CA125〉35U/ml者72例。5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50%组与〈50%组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无差异(P=0.187);新辅助化疗后患者术前血清CA125≤200U/ml组与〉200U/ml组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无差异(P=0.084);初诊时血清CA125〉800U/ml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高于≤800U/ml组(P=0.026)。结论初诊时血清CA125〉800U/ml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高,可以作为选择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指标。术前CA125水平及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对选择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时机无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