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选取年龄≤35岁的128例青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以及同期年龄﹥35岁的130例中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作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分型的差异。结果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情况、淋巴结转移数目和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大,病理分期较晚,Ki-67阳性表达率≥14%的比例较高,但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无明显差异,应早期筛查并给予积极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特征 分子分型
  • 简介: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分子靶向治疗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有望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就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卵巢肿瘤 分子靶向性 治疗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2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误诊情况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误诊率高达72.7%。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占40.9%,Ⅲb~Ⅳ期患者高达81.8%,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机会。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青年肺癌的认识,重视青年人呼吸道症状,常规行X线胸片,痰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支纤镜、CT或MRI检查等,以减少误诊,争取早期诊断,早治疗,改善青年肺癌的预后。

  • 标签: 肺肿瘤 青年人 临床分析
  • 简介:28岁的小黄大学毕业后,沿着"孔雀东南飞"之路,在特区的商海中翻腾闯荡了数年.苍天不负有心人,小黄的事业总算扎下了根基,去年还建立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可正当他准备甩开臂膀大干一番的时候,不久前因"胃痛"到医院就诊,却被告知患上了胃癌.好在发现早,即刻住院动了手术,才避免了一场家散人亡的人间悲剧.

  • 标签: 胃癌 青年人 胃肠 晚餐 休息 夜生活
  • 简介:不能手术和已转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很差,放化疗难以使患者受益。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对一些肿瘤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也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目前的肝癌临床研究主要针对EGFR、VEGF/VEGFR、Raf/MAPK—ERK、HGF、乙肝表面抗原等靶点。本文针对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4例青年人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以低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为主,确诊的主要方法是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

  • 标签: 青年人 胃癌 病理特点 胃镜 上消化道造影 肿瘤转移
  • 简介:现代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首先发现氮芥类药物,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但缺乏选择性,50年代末根据设想合成了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70年代蒽环类和铂类药物进入临床实践,都是抗肿瘤药物发展的里程碑。以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新的衍生物,新的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癌植物药等相继出现,包括20年前上市的紫杉类药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但选择性仍不够。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
  • 简介:胃癌因其症状不特异,诊断晚,治疗效果不理想,为全球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随着对胃癌分子生物学特性认识加深,针对特异性分子或基因的靶向药物逐步进入临床试验。本文回顾了相关靶向药物在胃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 标签: 胃癌 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分子病理流行病学(molecularpathologicalepidemiology,MPE)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基于疾病的异质性和分子病理特征为基础,应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暴露因素及疾病个体细胞或细胞外分子水平的改变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暴露-疾病”关系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独特见解,为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诊疗提供科学策略。目前,MPE已成为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一个不断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就近年MPE在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肿瘤病因学以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分子病理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 肝癌 乳腺癌 肺癌 病因学
  • 简介:淋巴瘤都是恶性肿瘤吗过去在书籍文献中,我们往往在“淋巴瘤”的前面加上“恶性”两字,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瘤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目前认为淋巴瘤均为恶性,没有必要再进一步强调“恶性”。因此,临床和病理诊断的“淋巴瘤”都是恶性肿瘤,无“良性淋巴瘤”的说法。

  • 标签: 淋巴瘤 知识问答 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病理诊断
  • 简介:什么样的人容易得乳腺癌研究发现与乳腺癌发病机会升高相关的因素,有一些是无法改变的,包括种族、性别、年龄增长、基因突变、乳腺癌家族史、自身乳腺癌病史、致密型乳腺、某些良性乳腺疾病史、行经期长(初潮早,绝经晚)和胸部放射治疗史等。

  • 标签: 乳腺癌 知识问答 致密型乳腺 发病机会 基因突变 癌家族史
  • 简介:胰腺在人体什么位置胰腺在人体的上腹部,胃的正后方。胰腺附近的器官除了胃,还有十二指肠、胆管、脾脏和横结肠。但和这些器官相比,胰腺位置更加居中,靠后。正因为位置深,周围器官多,胰腺病变常常让人误以为是胃肠道不舒服。

  • 标签: 胰腺癌 知识问答 胃肠道 十二指肠 胰腺病变 上腹部
  • 简介:目的分析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与老年大肠癌的不同,为青年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我院1999.1~2009.6年共收治的32例年龄低于35岁的青年大肠癌资料进行研究,对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组织类型、Dukes分期、误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同期老年病例作对照。结果青年组在血便、腹痛及腹部不适、黏液腺癌、Dukes分期、误诊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误诊多,恶性度高,预后差。

  • 标签: 临床 病理 大肠癌 青年患者
  • 简介:近年来,随着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的改变,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在逐步攀升。据最新文献报道,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乳腺癌的多线治疗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重点及热点。

  • 标签: 乳腺癌 微环境 靶分子 恶性肿瘤 生活方式 死亡率
  • 简介:头颈部恶性肿瘤(HeadandNeckCancer,HNC)发生率约为14/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6%-40%,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在我国亦比较常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HNC包括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头颈部各器官的恶性肿瘤,种类繁多,治疗手段各异。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以及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的涌现,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途径。现就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分子靶向 治疗 头颈部恶性肿瘤
  • 简介: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一直以来其发病机制并未明确,存在较多的假说和争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垂体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得到了一些统一和发展,本文重点综述了垂体瘤发病机制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 标签: 垂体腺瘤 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12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女性设为对照组。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CBF-PI-B)对两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确定研究组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及正常人群的人格特征。结果124例乳腺癌患者IHC结果显示,LuminalA型40例,LuminalB型3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24例,三阴性22例。各乳腺癌分子分型患者CBF-PI-B中神经质、宜人性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开放性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腺癌各分子分型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关系,改变性格有可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 标签: 乳腺癌 人格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大五人格问卷
  • 简介:转移扩散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首要原因,单纯从大体病理学水平评估胃癌淋巴结、腹膜转移已成为限制其研究进展的主要瓶颈问题.胃癌转移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包括癌细胞在原发部位经过粘附与去粘附的交替作用,破坏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完整性,而后脱离原发灶,通过侵犯脉管壁、浆膜面等到达继发部位,经过粘附、增殖、侵袭等最终形成转移灶.参与这一过程的诸多信号通路和基因网络都可能成为候选的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因此,探索胃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转移高危个体预测和转移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索相应的防治靶点,确立新的干预策略对提高胃癌的疗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标签: 分子标志物 标志物研究进展 相关分子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18~35岁)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2年度在本院治疗的青年女性乳腺癌176例,就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及C-erbB-2表达等方面与同期就诊的242例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35岁)相比较。结果青年组就诊时间明显晚于中老年组;两组在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分布上并无明显差异;组织学分级中,青年组Ⅰ级明显较中老年组少,而Ⅲ级明显多于中老年组,青年组腋窝淋巴结以及内乳淋巴结的转移率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晚期(Ⅲ、Ⅳ期)病例数比例较中老年组高,青年组ER、PR阳性率低,而C-erbB-2阳性率高,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乳腺癌相对于中老年乳腺癌具有临床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激素受体阳性率低,c-erbB-2阳性率高等特点,且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

  • 标签: 乳腺癌 青年 临床分析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