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化疗对65岁以上的老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中文版对我院94例≥65岁的老年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卡氏行为状态评分。其中辅助组38例,姑息组56例。在化疗前、化疗第3个周期后分别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全体患者化疗3个周期后生活质量评分显示:恶心呕吐、便秘的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加重评分增高,但疼痛减轻评分下降(P〈0.05);5项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其他症状(疲乏、睡眠、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泻、经济困难)和整体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与化疗前相比,辅助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的症状加重(P〈0.05)。姑息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症状明显加重、但疼痛减轻(P〈0.05)。在化疗前后卡氏行为状态评分均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别。化疗后辅助化疗组与姑息化疗组相比,姑息组在疼痛、便秘症状和经济困难的评分明显高于辅助组,姑息组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辅助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肿瘤患者的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功能受化疗的影响较小,化疗后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加重,疼痛减轻,总体生活质量下降不明显。卡氏行为状态评分不能全面反映患者化疗时的生活质量,QLQ-C30(V3.0)中文版评估量表对中国老年肿瘤患者测评生活质量优于卡氏行为状态评分。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教学路径教学法在肿瘤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2022年4月~2023年4月为限,对我院45例在肿瘤内科规培的医生进行研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22)采用传统带教,实验组(n=23)采用临床教学路径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对比学习情况、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整体学习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教学路径教学法在肿瘤内科教学中具有应用价值,可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探讨及分析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住院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通过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睡眠质量,分析睡眠不良(PSQI≥7)和睡眠良好(PSQI<7)的情况;对PSQI≥7的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并观察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睡眠不良者141人,占70.5%,PSOI评分为11.62±2.17,睡眠良好者59人,占29.5%,PSOI评分为3.54±1.16,两组的PSO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睡眠不良者采用干预性护理后,患者睡眠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OI评分为9.41±2.03,与未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及噪音是影响肿瘤患者住院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住院患者睡眠情况,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简介:目的:研究鼻咽癌未复发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UW-QOL简体中文第4版对放疗后未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增加了3个专项问题:耳部症状、视力、鼻部症状。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和临床分期的生存质量(QOL)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的QOL总分高于其他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耳部症状、咀嚼及鼻部症状4项得分较低。QOL的时间趋势是呈下降后上升变化,治疗后第5~9年得分较低,以第7年为最低。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未复发患者的QOL不受年龄、性别和临床分期的影响。QOL得分最低的项目所对应的器官均在放疗照射野的覆盖范围。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在肿瘤内科美国综合肿瘤网络中心(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临床实践指南(简称NCCN指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LBL和CBL对56名肿瘤学研究生进行NCCN指南教学,通过试卷考核及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CBL组学生的基础理论成绩和临床应用成绩均优于LBL组(P=0.02,P=0.03),学生对CBL评价更高(P〈0.05)。结论CBL在肿瘤内科NCCN指南教学中的效果优于LBL。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切除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老年组(n=40)与非老年组(n=40)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通过QLQ-C30和QLQ-OES18量表对手术前后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术后25天,老年组QLQ-C30各项生存质量指标与治疗前基线状态相比基本恢复,与非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老年组QLQ-OES18中进食、梗阻、食欲减退、咳嗽等指标较非老年组显著降低,吞咽困难显著升高,于治疗40天,两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食管癌手术前后生存质量通用量表QLQ-C30评分的变化与非老年组患者相近,而食管癌专用量表QLQ-OES18中部分指标的恢复较非老年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化疗前和化疗后3个月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的整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症状维度和单项问题中疲倦、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下降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癌化疗患者实施全程系统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0例大肝癌患者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进行自身调查,采用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Piper疲乏修正量表。结果:手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与手术前相比,患者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QOL评分总分以及自评总分均较前提高,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四个维度均较前降低,P值均&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和术后1个月比较,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以及QOL评分总分均有所提高,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四个维度均有所降低,P值均&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评总分无明显差异。患者手术后1个月生存质量维度等级分类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8~10分的比例明显提高,0~3分的比例减少,P值均&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后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中,有必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通过评价的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与希望水平现状,并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膀胱癌手术患者104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和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以“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维度得分最高,为(12.11±3.04)分;生存质量以社会关系评分最高,为(13.24±1.14)分;年龄、收入水平、肿瘤分期、治疗方法及泌尿系感染是导致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水平越高,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及精神/宗教信仰等维度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较低,随着希望水平的降低,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应在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其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描述食管癌患者的症状群种类,分析其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0例食管癌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价系统量表(ESAS)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G)对癌症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食管癌的症状群,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活质量和不同症状群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患者同时受多种症状困扰,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最高的是疲乏为180(94.6%),(6.13±1.65)分;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3.53±12.44)分,处于中等水平。评分最低为情感状况(14.37±4.72)分,最高为社会/家庭状况(17.45±3.40)分;食管癌患者存在胃肠道、情感及病感3种症状群,且症状群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P〈0.05);胃肠道症状群和病感症状群是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症状多,受多个症状群困扰,生活质量水平中等。护理人员应根据症状群特点,制定更高效、更个体化的干预机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调查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研究原发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测定45例原发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比较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生存质量的不同.结果患者术后GLQI评分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随病理分期增高,患者GLQI总分、心理情绪状态、生理功能状态及主观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社会活动状态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男性患者在GLQI总分及生理功能状态上均优于女性患者(P<0.05),而在心理情绪状态、社会活动状态及主观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2周腹腔镜组在GLQI总分、生理功能状态及主观症状方面优于开腹组(P<0.05),而在心理情绪状态及社会活动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3个月以后,腹腔镜组在GLQI总分及主观症状优于开腹组(P<0.05),而在心理情绪状态、生理功能状态及社会活动状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肿瘤病理分期、性别及手术方式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中病理分期早优于分期晚的患者,男性优于女性,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
简介:目的观察知信行模式干预在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镇静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明显增加,疼痛评分和镇痛药量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入睡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较术后1d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d的相应项目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镇静和睡眠。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弹性训练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通过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弹性训练,均连续护理8周。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简明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分和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两年内胃癌复发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CD-RISC评分、POMS量表评分(疲劳、慌乱、愤怒、抑郁和紧张)、KP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CD-RISC评分、PMOS量表评分(疲劳、慌乱、愤怒、抑郁和紧张)、KP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胃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2年复发率为8.33%(4/48),低于对照组的25.0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心理弹性训练,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人口学因素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11年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的患者,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QLQ-C30与CR38量表进行术后生存质量的横断面调查,按不同人口学指标进行分组,对各组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分析.结果共收到269份有效量表.青年比中老年直肠癌患者在社会-心理学相关领域如情绪功能(P=0.021)和未来期望(P=0.044)方面,承受更大损害,而老年患者则主要是在生理相关领域如躯体功能(P=0.039)、性功能(P<0.001)和性感受(P<0.001)方面受损更严重.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低主要集中在性功能(P=0.022)、性感受(P=0.036)及症状领域如疲倦(P=0.043)、疼痛(P=0.002)、失眠(P=0.018)及胃肠症状(P=0.029).教育程度低以及无工作的患者生存质量更差.结论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受损领域和程度各不相同,术后随访、康复治疗以及社会支持需有针对性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