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寻乳腺增生病的较佳疗法。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乳腺增生病患者136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68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谷维素、乳癖消片。观察组口服中药联合做微波理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服联合微波理疗,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不易反复,副作用小,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乳腺增生症 西药 中药 微波理疗
  • 简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为一种综合性疾病,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国内外及各地之间对其命名十分混乱,分类均不统一。鉴于本病实质是腺体的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故称为乳腺增生症较为合适。由于乳腺增生症的命名和分类均未得到国际公认,目前的分类是国内为便于临床诊疗而提出的分类。根据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和病理表现,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乳腺增生症的新分类。

  • 标签: 乳腺增生症 分类 诊断 治疗
  • 简介:乳腺癌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herapy—relatedmyelodysplasticsyndrome,t-MDS)病例较少见,不易早期发现,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不良。现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加味逍遥散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加味逍遥散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结果:治愈3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加味逍遥散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乳腺增生能收到满意疗效。

  • 标签: 乳腺增生 联合口服 中医治疗
  • 简介:儿童乳腺癌(breastcarcinomainchildren或pediatricpatientswithbreastcarcinoma)泛指发病年龄小于20岁的乳腺癌患者[1],占儿童恶性肿瘤的比例〈1%,占乳腺癌的比例〈0.1%。分泌乳腺癌(secretorybreastcarcinoma,SBC)以肿瘤细胞可在胞内和胞外产生丰富的乳汁样、嗜酸性分泌物为显著特征[2-3],占乳腺癌的比例〈0.15%[4-5],但却是儿童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1-2,6-8]。SBC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6[9-10],因此,男性SBC较为少见,而男童SBC则更为罕见。笔者以"乳腺肿瘤(breastneoplasm)"、

  • 标签: 乳腺肿瘤 儿童 男性
  • 简介:乳腺分泌癌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程度较低的乳腺肿瘤,WHO将其归类为特殊类型乳腺癌中的少见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发病率的0.15%。男女均可发病,由于其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中缺乏特异性,加上临床发病率较低,术前穿刺及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 标签: 乳腺分泌性癌 特殊类型乳腺癌 癌发病率 冰冻病理诊断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 简介:乳腺浸润筛状癌(invasivecribriformcarcinoma,ICC)是一种少见的浸润乳腺癌类型,其发病率约占乳腺癌的0.3%-3.5%,1983年由Page等[1]首次提出。随后ICC因其独特的病理学特点和良好的预后,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对ICC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等方面已有较多共识,但也存在分歧。

  • 标签: 乳腺肿瘤 腺癌 综合治疗 预后
  • 简介: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JackCuzick教授等乳腺癌专家在2011年12卷第5期《LancetOncology》上以"Preventivetherapyforbreastcancer:aconsensusstatement"为题名,正式发布了2010年瑞士St·Gallen乳腺癌大会上达成的乳腺癌预防治疗专家共识。乳腺癌的预防方法包括生活习惯养成、外科手术干预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而该共识主要侧重于乳腺癌的药物预防。考虑到"化学预防(chemoprevention)"可能使患者联想到"癌症"和"化学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预防性治疗 发病率 二甲双胍 不良反应 外科手术
  • 简介:隐匿乳腺癌(occultbreastcaneer,OB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一般系指临床上乳房触不到肿块,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或其他部位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隐匿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0.3%~1.0%。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水平的进步,也使隐匿乳腺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本院2003年至2007年度共收治33例隐匿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总例数的0.9%。现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隐匿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癌 特殊类型乳腺癌 诊疗 首发症状 发病率
  • 简介:隆突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少见的皮肤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DFSP常发生在躯干、四肢,其次是头颈部,其发生于乳腺皮肤的比较罕见[1-2]。同时,DFSP临床常表现为突出于体表的结节状软组织肿物,一般能较早发现并进行手术治疗,所以影像学报道相对较少。为提高放射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现将天津市人民医院诊断的1例乳腺DFSP报道如下。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7岁,于2015年1月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肿物,偶有胀痛不适,并于2015年10月以“左乳房肿物”收住天津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科。

  • 标签: 乳腺 皮肤肿瘤 皮肤纤维肉瘤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隆突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发生于真皮和皮下间叶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不明,发病年龄为20~40岁,男性略多见,好发于躯干和下肢皮肤[1]。其发生于乳腺皮肤时,临床容易误诊。现将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 皮肤纤维肉瘤
  • 简介:隐匿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准确的定义、诊断与治疗目前均存在争议。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寻其诊断随着医学科技进步所发生的变化,提出思考和展望,希望成立一个国际隐匿乳腺癌患者登记网,以便于纵向研究和制定全球治疗标准。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 未知原发灶 诊断
  • 简介: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近年来被命名的主要发生于软组织和内脏的少见间叶肿瘤。临床和影像学易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根据WHO肿瘤分类(2002年),IMT为中间偶有转移型肿瘤。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复杂,诊断较为困难且病例少见。发生于乳腺的IMT更为罕见。以下通过对一例乳腺IMT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临床症状的分析,增加对该肿瘤的认知。

  • 标签: 乳腺肿瘤 肌组织
  • 简介:乳腺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良性乳腺疾病(BBD)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达妇女人数的70%以上。2004年南京的资料表明,BBD达98%左右。我们从2004年4月开始对22例26处BBD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活检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的放射安全.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计(thermoluminescentdosimeters,TLD)检测在SLNB过程中患者乳房注射部位、胸腺、盆腔性腺及医务人员优势手食指、胸腺、盆腔性腺、眼晶体接受的放射线剂量.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连续检测行乳腺单纯切除/保留乳房+SLNB的乳腺癌患者40例.结果患者乳房注射部位的吸收剂量最大(5.946±5.023)mSv,显著高于胸腺及盆腔的吸收剂量(均P=0.000).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器械护士各部位核素吸收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远低于我国卫生部确定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依据该标准,术者每年完成约1000台SLNB手术在放射安全方面是安全的.结论核素法SLNB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是安全的,不需要进行防护.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热释光剂量计 放射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癌(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5年1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97例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并分析IMPC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及COX法分析IMPC患者的预后。结果IMPC患者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3%(97/3231);年龄为28~89岁,中位年龄是50岁;淋巴结转移率为72.2%(70/97),脉管侵犯率为40.2%(39/97);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3级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组织学分级2级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8.9%比47.6%,χ^2=8.039,P=0.005)。不同分子分型的IMP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41,P=0.033);多因素分析证明,组织学分级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65,95%CI:0.053-0.517,P=0.002);随访结果显示,5年OS为92%。COX分析结果显示,IMPC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分子分型、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Ki67指数等因素均不是影响OS的高危因素。结论IMPC是一种侵袭高的乳腺癌,高淋巴结转移率可能与IMPC的分子分型及组织学分期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淋巴转移 预后
  • 作者: 雷家朝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7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卫生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群众对健康的观念也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转变。当然检查手段和检查设备的更新和普及也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近年来,很多女性朋友在体检时发现“乳腺结节”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人对“乳腺结节”不了解,认识不足,担心自己患上了“乳腺肿瘤”,焦急万分,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到底乳腺结节是啥?出现了乳腺结节该怎么办呢?

  • 标签: 乳腺结节;乳腺结节;BI-RADS超声
  • 作者: 青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四川现代医院,四川成都610047
  • 简介:乳腺疾病在女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更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为关爱女性健康,女性群体应当格外重视乳腺疾病的检查。当前各类影像学诊断方法中,超声诊断适用较强,也是针对乳腺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实现病灶诊断率的提升,达到及早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乳腺健康;乳腺超声;科普小知识
  • 简介:精神和情绪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长期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递质分泌失调,尤其是儿茶酚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过多的儿茶酚胺类激素除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外,还能导致乳腺癌、卵巢癌、鼻咽癌等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乳腺癌作为女性发病之首的恶性肿瘤,尽管预后相对较好,但一部分患者最终还是因复发、转移而危及生命。乳腺癌患者术后由于担心肿瘤复发,往往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这些不良情绪导致的肾上腺激素分泌紊乱对乳腺癌患者预后有不利影响。

  • 标签: 肾上腺素受体 乳腺癌患者 癌相关性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不良情绪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寻找超声BI-RADS4A级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证据,从而探讨部分BI-RADS4A级乳腺病变患者选择随访的可行。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经乳腺超声诊断为BI-RADS4A级病变且完成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经病理证实的良性病变有48例(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有15例(恶性病变组)。分析患者的年龄、初潮年龄、流产史、病变部位、是否为多发病灶,超声图中病变的直径、边界、形态和内部血流,以及X线检查结果与病变良恶性的关系。先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患者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恶性病变组中,病变位于外上、外下、内上及内下象限者分别占11/15、4/15、0/15和0/15,而在良性病变组中,病变位于外上、外下、内上及内下象限者分别占22.9%(11/48)、39.6%(19/48)、27.1%(13/48)和10.4%(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1,P=0.003),其中外上象限病变为恶性的可能大于内上象限病变(P〈0.008)。并且,在恶性病变组中,超声显示病变直径≥2.0cm、边界不清、内部存在血流,以及X线检查提示可疑恶性者分别占9/15、14/15、10/15和6/15,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的14.6%(7/48)、14.6%(7/48)、16.7%(8/48)和12.5%(6/48)(χ2=10.160、31.894、11.657、3.964,P均〈0.050)。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直径〈2.0cm、边界清晰、内部无血流的BI-RADS4A级病变而言,超声显示病变直径≥2.0cm、边界不清、内部存在血流是超声BI-RADS4A级乳腺恶性病变的证据(OR=22.162,95%CI:2.083~235.756,P=0.010;OR=121.694,95%CI:8.670~1708.145,P〈0.001;OR=17.400,95%CI:1.779~170.218,P=0.014)。结论对于乳腺超声提示病变直�

  • 标签: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