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考察游离脂肪酸(FFA)诱导足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中药组分丹酚酸与黄芪多糖防治FF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效果。方法:采用永生化小鼠足细胞株,通过温度选择的培养方法诱导足细胞分化,分为空白组、FFA组(FFA30μmol/L)、FFA+丹酚酸组(10mg/L)、FFA+黄芪多糖组(0.2g/L),干预24h后收集细胞,以AnnexinV-FITC和PI双染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足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加FFA组足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加入丹酚酸与黄芪多糖后能够减少细胞凋亡的百分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丹酚酸与黄芪多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FA有促进足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丹酚酸与黄芪多糖对足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
简介:血浆置换(PE)疗法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采用膜式滤过法对15例多病种患者进行32次PE治疗,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1997年10月~2000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共15人,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15岁~70岁,平均41岁.所患病种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反复输血致免疫性溶血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例,硬皮病1例,过敏体质者肾移植术前1例,重症肝炎3例,肝癌切除术加氩氦刀治疗术后严重肝衰竭1例.以上疾病患者均符合相应诊断标准[1].
简介:目的探讨α-酮酸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营养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CKD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低蛋白饮食进行治疗(n=48),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α-酮酸进行治疗(n=52),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值差别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更低(P<0.05);治疗前,2组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6、CRP)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相关指标值更低(P<0.05);2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eGFR、SCr、BUN、PRO)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eGFR更高(P<0.05),SCr、BUN、PRO水平值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82.69%vs.62.50%,P<0.05);治疗前,2组患者各营养相关指标(TP、Alb、Hb、TRF、血钙、血磷、HCO3-、iPTH)值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酮酸治疗CKD有利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评估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α酮酸加低蛋白质饮食;对照组给予碳酸钙,不限蛋白质饮食,共观察6个月。比较2组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上臂肌围(MAMC)。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PTH呈升高趋势(P〈0.05或P〈0.01),观察组血磷呈降低趋势(P〈0.01),血钙、钙磷乘积呈升高趋势(P〈0.05),iPTH无变化(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BMI、Hb、Alb、MAMC均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可在不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同时有效纠正患者钙磷代谢紊乱。
简介:目的:研究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A)对人肾小管细胞(humankidneycell,HKC)的损伤与分泌性磷脂酶A2(secretoryphospholipaseA2,sPLA2)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KC为研究对象,脂多糖(LPS)和氯化钙(CaCl2)为sPLA2激活剂,将实验分为单用AA组和联用激活剂组两大类,用sPLA2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上清中sPLA2活性改变。结果:10mg/LAA刺激HKC24h后,引起细胞上清sPLA2活性降低(1.154±0.079vs1.389±0.1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随着AA剂量的增大,sPLA2活性升高,40mg/L时高达5.422±0.091(P〈0.05),且40mg/LAA培养组sPLA2活性表现出与时间呈正相关的变化。2LPS和CaCl2剂量正相关地激活HKCsPLA2,该过程可为10mg/LAA所抑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10mg/LAA可抑制LPS和CaCl2激活HKCsPLA2,呈浓度正相关性。同时,较高浓度AA可损伤HKC激活sPLA2。据此,推测AA损伤HKC的过程中,sPLA2活性达不到损伤程度应有的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性、诊治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经治3例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肿瘤分别位于右肾中上部、左肾上极和左肾肾盂旁,肿瘤大小分别约5.3cm×4.5cm、8.2cm×4.7cm、6.0cm×4.8cm。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结果肿瘤边界清楚,切面呈棕黄色,质地均匀,无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或类圆形,细胞均匀一致,排列呈腺泡状或实性片状,胞质含有许多嗜酸性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随访10~35个月,均存活。结论肾脏嗜酸细胞瘤在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方面无明显特异性表现,确诊须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确诊后治疗以保留肾脏手术为宜,因肿瘤中可能含有恶性成分,术后密切随访很重要。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KD患者共60例: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14例肾病综合征(NS),30例非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另28例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液中NGAL的浓度,并分析血清和尿液中NGAL的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CKD组患者血清NGAL(sNGAL)和尿液NGAL(uNGAL)浓度分别为(416.23±77.35)μg/L、(194.53±26.56)μg/L,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sNGAL(46.69±9.12)μg/L和uNGAL(7.62±1.22)μg/L,P均〈0.01]。(2)Pearson相关分析:sNGAL和uNGAL的水平均与GFR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5,P〈0.001;r=0.806,P〈0.001]。结论:NGAL可能在CKD的病理生理学方面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和尿液NGAL浓度可能成为CKD患者无创并有效的检测手段。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脂肪因子网膜素-1(omentin-1)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44例作为肿瘤组,同期前列腺增生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相匹配,均空腹经肘静脉采集血液,ELISA法测定血清omentin-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患者omentin-1、PS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mentin-1与HDL-C、PSA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0.363,P=0.0006;r=0.356,P=0.0008),与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230,P=0.033)。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mentin-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是肿瘤分组,即罹患前列腺癌是使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升高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P=0.0004)。结论血清脂肪因子omentin-1水平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间有显著差异,提示其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浓度改变及其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22岁~55岁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测定其血清PSA浓度.根据前列腺按摩液中(EPS)白细胞(WBC)计数的多少,将患者分为轻(WBC<10/HP)、中(10/HP≤WBC<30/HP)、重(WBC≥10/HP)三组,并行三组PSA的组间比较.9例重度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PSA分别进行比较.30例行EPS细菌培养.结果血清PSA升高比例为46.7%.其中轻组10%、中组10%,重度26.7%.轻、中、重三组血清PSA平均值分别为(2.383±2.8350)mg/ml,(3.1571±2.6432)mg/ml及(7.1557±5.9110)mg/ml.轻中组间PSA改变无明显差异,P>0.2而轻、中组与重组间PSA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05.9例重度者治疗后PSA大幅度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血清PSA升高比细菌性前列腺炎更明显,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浓度升高比例大约为50%左右,PSA可作为衡量该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治疗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简介:目的探究肾癌患者术前血清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水平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140例肾癌患者,分为高DHA组(n=110,患者DHA水平≥3.81%)和低DHA组(n=30,患者DHA水平〈3.81%),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数据,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DHA水平,以评估相关性。结果高DHA组患者M1期的比率显著低于低DHA组患者(P〈0.05);Kaplan-Meier分析发现,高DHA组患者的癌症-特异生存率显著高于低DHA组患者(P=0.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恶病体质(HR=4.973,95%CI:0.136~7.851,P=0.009)、M1(HR=3.209,95%CI:1.113~4.386,P=0.023)、低DHA(HR=3.891,95%CI:0.360~8.225,P=0.021)是肾癌患者癌症-特异生存率的显著危险因素。术前DHA水平与术后DH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DHA水平可以作为肾癌患者术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简介:目的比较蔗糖铁注射液与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补铁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选择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试验前检测每例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0例)和口服补铁组(20例),4、8、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升高,但静脉组比口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上升速度快于口服组。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C反应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肾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