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贫血及代谢的情况,分析贫血与代谢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规律随访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77例进行横断面调查。排除感染、器官衰竭、恶性肿瘤、肝脏疾病及急性失血者等,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贫血及代谢相关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7例患者年龄20-79岁,男、女比例为1:1.6,腹透龄3个月~10年。病因构成: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66.9%,高血压肾病占16.9%,糖尿病肾脏病占9.9%,其他病因占5.8%,仍贫血者92.2%,轻度贫血占55.8%。40.3%患者存在缺乏,23.4%存在负荷,41.6%代谢指标达目标值。贫血程度与缺乏无相关关系,贫血程度与负荷、血肌酐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正相关。甲状旁腺素与缺乏正相关,年龄、贫血程度与负荷正相关。血钙、血白蛋白水平与负荷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贫血,缺乏发生率较高,代谢指标达标率较低,补铁应注意避免负荷过重。

  • 标签: 腹膜透析 贫血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调素(hepcidin)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3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hepcidin、IL-6及TNF-α水平,高分辨二维超声对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测量,分析hepcidin水平与颈动脉病变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MHD组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139.04±77,91)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1.13±22.01)μg/L;MHD组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MHD组IMT值为(1.15±0.21)mm、斑块形成率(59.2%)、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77.6%)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78±0.28)mm和2.5%与10%(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HD组血清hepcidin水平与CRP、1L-6、TNF-α、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率的患病率均呈正相关;与SBP、DBP、年龄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epcidin、CRP、SBP和年龄是MHD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通过促进CRP、IL-6等炎症因子的产生,参与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标签: 血液透析 铁调素 微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比较蔗糖注射液与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补铁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选择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试验前检测每例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0例)和口服补铁组(20例),4、8、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升高,但静脉组比口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上升速度快于口服组。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C反应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肾性贫血。

  • 标签: 贫血 肾透析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益肾生血饮治疗肾性贫血对患者红细胞系及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9例肾性贫血患者给予益肾生血饮治疗连续8周,同时补充剂、叶酸和维生素B12。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取血测sTfR血清浓度,并行骨髓穿刺进行骨髓显微图像分析和染色、部分骨髓标本行电镜观察;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分别取血测RBC、Hb、HCT、Ret%和SI、SF水平;观察治疗前后骨髓形态学变化,并对骨髓增生情况、sTfR、E%、各类幼红细胞比率、G/E、外粒幼细胞百分数等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1)患者在治疗后2周Ret%、RBC、Hb、HCT等开始上升,8周时比用药前有显著增高(P〈0.01),总有效率89.85%。(2)治疗前骨髓显微图像4例(8%)示骨髓增生减低,可见棘细胞和环状红细胞,电镜下可见中幼红细胞核周间隙增宽,晚幼红细胞的胞膜厚薄不均匀;治疗后骨髓红系增生较治疗前明显活跃,各类幼红细胞比率及E%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以晚幼红增生最为明显。(3)治疗后sTfR显著升高,而其他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1)对慢性肾脏疾病3~5期的患者给予益肾生血饮治疗可有效地刺激骨髓红系增生,该中药合剂可以用于临床治疗肾性贫血。(2)用益肾生血饮治疗后红细胞形态有明显改善。(3)sTfR作为一种新的参数,它不仅准确地反映机体贮存状况,而且也反映机体骨髓红细胞的增殖活性。

  • 标签: 肾性贫血 中医药疗法 红细胞系 铁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血宁0.5g,一天3次,疗程3个月,并于观察结束时分别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血清铁蛋白水平。2组治疗期间均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0~100IU/kg,每周2~3次。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血清铁蛋白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方面比较,治疗组平均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2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改善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所致。治疗组在血清铁蛋白、血清上升的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血宁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缺铁性贫血状态,提高患者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促进转运及利用,增加储备,降低耗竭,改善代谢。

  • 标签: 生血宁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铁代谢
  • 简介: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美国,CKD的发病人数达260万,占总人口的8%。在中国,CKD发病率为13%,而在日本,约有20%的成人患有3~5期的CKD。心血管疾病是导致CKD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在控制了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影响后,仍发现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随着肾衰竭的进展而增高。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疾病 患者 铁代谢 疾病危险因素 CKD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调素25(hepcidin-25)水平和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CAC)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10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血清hepcidin-25的平均值为界,分为CAPD高hepcidin-25组107例、CAPD低hepcidin-25组103例;另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所有CA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hepcidin-25水平.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ulti-slicecomputedtomography,MSCT)钙化评价研究.结果CAPD高hepcidin-25组在随访12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71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21例(占19.6%);而CAPD低hepcidin-25组发生心血管事件27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仅10例(占9.7%).CAPD高hepcidin-25组和CAPD低hepcidin-25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2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46.7%(98/210)]与健康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5.6%(5/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高hepcidin-25组CAC发病率均明显高于CAPD低hepcidin-25组(P<0.01);而且相关性分析显示,hepcidin-25水平与CAC积分呈正相关(r=0.98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epcidin-25水平[偏回归系数(B)=0.402,P<0.01]和CAC(B=-0.015,P<0.01)是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epcidin-25水平升高及CAC是CAP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提示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且促进了CAC的发生、发展,并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清铁调素25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疾病中最常见多发病,尤以青壮年居多,由于其独特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复杂的病因病机,治疗效果不理想,并易于反复发作。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前列腺有关慢性炎症改变的总称,由于致病因素不同,而分为细菌陛、非细菌性以及前列腺痛三类。本病类似中医学中的“淋浊”、“淋证”、“白淫”、“白浊”、“精浊”、“血精”等范畴。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效果 临床体会 中药配合 花粉片 男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