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众所周知,神经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指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脑或脊髓)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常见的神经性膀胱病因有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损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以及手术引起的神经损伤等。

  • 标签: 神经性膀胱 非神经性神经性膀胱 尿道狭窄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男,21岁,因发现阴囊内无痛性渐大包块2年入院,无外伤史,一直未做任何治疗。体检双侧阴囊内可及正常大小睾丸组织,附睾、精索未及异常。阴囊中缝处可及正常睾丸大小包块,质地稍硬,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图1)。入院后B超检查示包块大小约3.3cm×2.7cm,有类似正常睾丸血供,无附属组织;CT提示包块组织密度与双侧睾丸相当,未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标签: 阴囊内神经鞘瘤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睾丸组织 双侧睾丸 无外伤史 正常大小
  • 简介: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是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细胞的少见良性肿瘤。发生在肾脏的病变非常罕见,国内迄今文献报道不足5例。由于该病例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容易误诊。本文对1例确诊为肾节细胞神经瘤的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节细胞神经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肾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renalprimitiveneuroectodermaltumor,rPNET)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肉瘤,临床罕见,预后极差,术前影像学检查通常难以确诊。本文报道我院2016年12月收治的1例rPNET青年女性患者。

  • 标签: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术前影像学检查 女性患者
  • 简介: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即神经鞘)所形成的肿瘤,亦称为神经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好发于颈神经或外周神经神经干,以四肢屈侧多见,发生于泌尿生殖系统的比率很低,其中发生于阴囊内的报道更少~([1])。神经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直至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局部症状~([2])。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中有完整病例资料者约为20余例。

  • 标签: 神经鞘瘤 文献复习 阴囊 泌尿生殖系统 肿瘤体积 周围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收治的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完善盆腔CT、MRI、膀胱镜检等检查,按膀胱副神经节瘤完善术前准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证实为膀胱副神经节瘤。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非常罕见,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血压波动导致的高血压危象。围手术期应做好充分准备,手术方式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术后需定期随访。

  • 标签: 膀胱 副神经节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睾丸内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文献复习及报道我院诊治的经影像学及病理证实的睾丸PNET1例。结果患者左侧阴囊无痛性肿物,直径约5cm。彩超示:左侧睾丸占位,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右侧未及异常。血HCG、LDH、AFP检查均无异常,胸部全腹盆腔CT未见远处转移,经根治性切除获得病理标本。病理结果:睾丸原始神经外胚层恶性肿瘤;免疫组化:Vimentin(+)、CD99(+)、HCG(区域+)、AE1/AE3(-)、PLAP(-)、Glypincan-3(-)、LCA(区域+)、Syn(-)、Ki67(约40%+)。术后1个月出现腹膜后多发肿大,行化疗3周后消失,于第6周复查CT示:左肺下叶可见结节灶,腹主动脉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3.6cm,考虑肿瘤发生转移。结论睾丸PNET的病理和免疫组化可提供诊断依据。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位置。但该病恶性度高,预后极差,治疗方法无统一标准,需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睾丸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睾丸 VIMENTIN CD99 HCG
  • 简介:目的提高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患者,男,51岁,排尿后头晕同时血压升高,血儿茶酚胺和尿香草苦杏仁酸明显升高,MRI见膀胱前壁33mm×27mm肿块,膀胱镜检未发现肿瘤。术前考虑膀胱前壁副神经节瘤,完善扩容降压3周以上,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顺利,切除范围包括瘤体及部分膀胱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0d拔除导尿管,未见排尿时血压升高及头晕。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后3个月复查,血压正常,盆腔CT未见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术中预防血压波动导致的高血压危象,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需定期随访。

  • 标签: 膀胱 副神经节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肉毒素A治疗抗胆碱能药难治性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发表在Pubmed、MEDLIN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的文献,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照纳入标准收集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911例患者。目前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膀胱内注射安慰剂比较,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缓解尿失禁症状(WMD=-1.53;95%CI:-1.88~-1.18),增加最大膀胱容量(WMD=159.71;95%CI:111.47~204.95),降低最大逼尿肌压力(WMD=34.49;95%CI:-39.69~-29.29),改善生活质量(WMD=17.49;95%CI:13.99~21.00),但是也同时增加了尿路感染(RR=1.34;95%CI:1.06~1.70)和尿潴留(RR=7.19;95%CI:3.66~14.12)的风险。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地改善抗胆碱药难治性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增加最大膀胱容量和提高膀胱顺应性,减少尿失禁次数及降低最大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压,但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A型肉毒素 神经源性 膀胱过度活动 尿失禁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提高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至2005年13年间我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果12例均手术切除,术后恢复顺利。随访4个月至9年,平均4年,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上十分罕见,其发病率不到前列腺上皮癌的10%[1-3]。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与前列腺腺癌的临床特征区别极大,早期即易出现远处转移,常常不伴有PSA的升高,并且对传统的抗雄激素治疗无效,目前暂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我院于2016年3月收治1例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例的诊治情况做一总结,以期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前列腺腺癌 文献回顾 抗雄激素治疗 临床特征 腺上皮癌
  • 简介: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carcinoma,NEC)是指广泛分布于机体内许多器官和内分泌腺中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发生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病率低,最常见部位为消化道(75%)和肺部(10%),发生于泌尿系者较为少见[1],发生于肾脏更是罕见。2010年11月23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肾脏原发性NEC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5岁,因"左侧腰部不适20d,血尿2d"入院,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左侧腰 神经内分泌细胞 NEUROENDOCRINE 上皮性 肾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68岁,平均46岁;有高血压症状者3例,无症状体检发现者2例。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位于肾上极区3例,肾门区1例,肾下极区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4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与转移。2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范围,患者口服降压药辅助降压。1例术后1.5年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瘤体。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尽早手术切除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尽可能的完整切除肿瘤组织,避免肿瘤组织的残留,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是否复发与转移。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副神经节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阴茎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报告1例阴茎神经鞘瘤病例,患者以阴茎根部肿块收治,术前细胞学穿刺报告为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阴茎神经鞘瘤;术后恢复较好。结论阴茎神经鞘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及鉴别。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证据,必要时可加做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阴茎肿瘤 神经鞘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起源、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无明显症状及阳性体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入院。术后标本大体观:左肾上中极见一肿物,大小9cm×8cm×8cm,切面灰白,质软呈实性,肾盂、肾盏结构破坏。镜下观:肿瘤细胞为小圆形或梭形,小梁状、巢状或片状排列,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CD10(-)、CD117(+)、CD56(+)、CD99(+)、CgA(-)、CK(部分+)、CK7(-)、CK8(+)、Ki-67(≥25%)、Syn(+)、Vim(+)。结论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较差。

  • 标签: 肾脏 神经内分泌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我们收治了23例终末期尿毒症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23例患者,男9例,女14例,年龄37~86岁,病程1~96个月。血尿素氮(23.5±8.7)mmol/L、血肌酐(872.7±317.2)μmol/L,均符合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尿毒症的诊断标准。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终末期尿毒症 临床分析 并发 mol/L 神经精神症状
  • 简介: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是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它以尿急为核心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OAB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观临床症状,尚缺乏能够客观、准确、无创地反映OAB症状及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神经生长因子 诊断 尿液 排尿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
  • 简介:正常的性功能和生殖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男性神经系统受损可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射精障碍和精液异常,进而导致不育。出现这些受损的主要原因有盆腔和腹腔损伤、糖尿病、先天性脊柱异常,多发性硬化症和脊髓受损。勃起功能障碍已经可以通过越来越具侵入式的治疗方法而有所改善,从药物疗法、注射疗法到外科的阴茎植入术。病情较轻的逆行射精患者可以用药物来逆转条件进行治疗,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则在射精后从其膀胱中收取精液。对于中度的不射精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而对于严重者,则可采用阴茎震荡刺激和电射精等辅助射精技术。假如这些措施都失败了,可尝试采用手术方法取精液。对于一些脊髓受损的男性,假如环境条件和精液质量足够好,可在家中采用阴茎震荡刺激,然后将精液放入伴侣阴道内。其他方法就要求助于辅助生殖技术了,包括宫内受精和体外受精(用ICSI或者不用)。选用何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精液中活性精子的数量。

  • 标签: 辅助生殖技术 射精 电激取精术 勃起功能障碍 不育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客观评价比较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1月18日,同时手工检索相应中文文献。收集以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为干预措施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所检索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文章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评价者严格筛选后,共纳入9篇国内符合标准的RCT,样本量共计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RR=2.13,95%CI1.69~2.69,P〈0.01),且经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相比有明显提高(RR=6.92,95%CI5.77~8.08,P〈0.01)。结论对于我国尿毒症患者,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相比,临床疗效更好,而且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但由于进行Meta分析的文献较少,样本量及文献质量不高,故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的RCT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 META分析
  • 简介:有极少的关于服用西地那非或其他PDE5抑制剂治疗ED的患者出现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报道。本文中,GorkinL等使用全球临床试验和欧洲观察研究的安全性方面的数据资源评估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IntJClinPract,2006,60(4):500~503)。从有超过13000名患者参加的临床试验数据和不少于每年35000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出使用西地那非后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率约为每年100000患者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约为2.8例,与已报道的美国普通人群样本的估算值相似(为2.52例和11.8例/100000患者/年;年龄≥50岁)。这些数据并不能提示使用西地那非会提高非动脉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

  • 标签: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西地那非 动脉性 发生率 临床试验数据 PDE5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