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复位、chiari骨盆截骨术及股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6.5~13岁患儿12例.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2~5年,平均2.5年,优良率为83.3%.结论:该术式虽然不是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方式,但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手术治疗 大龄儿童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复位 截骨术 先天性畸形
  • 简介:齿状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颈椎损伤,Anderson—D’AlonzoⅡ型骨折即齿状突与枢椎椎体连接处的骨折,其晚期骨不愈合的发生率高,因此目前所争论的问题也都集中于对其治疗的方法上。国内近几年开展了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虽然保留了寰、枢椎的功能,提高了骨折愈合率,但系切开手术,创伤大,组织剥离多,也易损伤颈部重要的血管、神经。从2003年1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经皮纯钛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脱位患者12例,效果满意。

  • 标签: 寰椎 枢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方法对12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法治疗,并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a,优良率为75%.结论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方法可靠,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双钢板 临床研究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2年前因抬重物后出现双下肢后侧放射痛,呈一过性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6d后发现右下肢乏力,右足下垂,行走活动困难,尤其上楼时明显,16个月后左下肢也出现无力,症状类似右下肢,大小便尚能自解,起病以前患者无明显腰痛、乏力症状,双下肢肌力、感觉无异常。

  • 标签: 胸椎 脊柱骨赘病 脊髓压迫症 四肢麻痹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脊索瘤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局部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脊柱脊索瘤标本和5例胎儿脊索组织标本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表达情况。结果脊索瘤标本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胞膜表达减低率分别为75.0%(30例)和67.5%(21例)。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侵犯的椎节数目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120ctn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P〈0.01)。二者均与肿瘤的平均复发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和P〈0.01)。另外,E-cadherin和P120ctn的表达下调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证实P120ctn和肿瘤病理分级是脊柱脊索瘤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脊柱脊索瘤中常发生E-cadherin和P120ctn的胞膜表达下调,且与脊柱脊索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均是肿瘤侵袭和局部复发的有价值的生物学预测指标,P120ctn是脊柱脊索瘤局部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脊索瘤 钙粘着糖蛋白类 染色与标记 P120CTN
  • 简介:目的研究山羊椎间盘损伤后的组织学改变及P物质(substanceP,SP)免疫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在损伤纤维中的分布。方法15只山羊,用直径1.2mm的穿刺针刀刺伤L5/L6椎间盘前纤维环全层和L6/L7后部纤维环内侧,以L4/L5椎间盘作为完整对照椎间盘。分别于损伤后3周、3个月、6个月随机处死5只山羊。观察实验椎间盘后部纤维环组织学改变和SP免疫染色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L6/L7椎间盘后部纤维环内层损伤后3周均未愈合。损伤3个月及6个月时,在L6/L7椎间盘的右后外1/4区很容易检测到SP免疫染色阳性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沿穿刺通道及周围组织向内生长。L4/L5/L6椎间盘相同区域未检测到相关免疫染色阳性反应神经纤维。结论经山羊椎间盘前方损伤后部纤维环内层后,纤维环内层很难愈合,并出现SP免疫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分布。

  • 标签: 山羊 腰椎 椎间盘 神经纤维 P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estrogenreceptormodulator,SERM)雷洛昔芬对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雷洛昔芬(10^-9mol/L、10^-8mol/L、10^-7mol/L)处理培养3T3-E1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24h后检测各指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qRT-PCR)检测细胞内IRE-1、ATF6、eIF2α的表达.结果雷洛昔芬与对照组相比较可促进3T3-E1细胞增殖(P〈0.05),随着雷洛昔芬浓度的增高,细胞增殖程度升高(P〈0.05),高浓度的雷洛昔芬(10^-7mol/L)促增殖能力最强;雷洛昔芬不同浓度处理后各组ALP活力增加(P〈0.05),而且高浓度雷洛昔芬(10^-7mol/L)升高ALP活力较明显;IRE-1、ATF6及eIF2α的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雷洛昔芬可能通过上调IRE-1、ATF6及eIF2α的表达促进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

  • 标签: 成骨细胞 雷洛昔芬 细胞增殖 内质网应激 骨质疏松 绝经后
  • 简介:肱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非手术治疗.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但由于外固定时间长、痛苦大、畸形愈合率高,并且易过牵造成不愈合或造成延迟愈合。近年来由于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肱骨骨折内固定已被广大患者接受,但肱骨中下1/3骨折内固定仍易引起骨不愈合和桡神经损伤的并发症。从1987年~1996年我对39例肱骨中下1/3骨折进行了内固定,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并发症 肱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临床报告 内固定技术 畸形愈合
  • 简介:目的应用胰岛素(INSU)、阿仑膦酸钠(ALEN)干预体外高糖环境下培养的MC3T3-E1,探讨胰岛素、阿仑膦酸钠对MC3T3-E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DMEM培养基培养MC3T3-E1细胞并以高糖(30mmol·L^-1)、INSU(10-mol·L^-1)、ALEN(10^-7mol·L^-1)进行干预,按①对照组(NG);②高糖组(HG);③高糖+胰岛素组(HG+INSU);④高糖+阿仑膦酸钠组(HG+ALEN);⑤高糖+胰岛素+阿仑膦酸钠组(HG+INSU+ALEN)进行分组,抽取24h样本,采用对5.溴-2-脱氧尿嘧啶的嵌入法检测增殖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胰岛素和阿仑膦酸钠均可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HG+INSU+ALEN组促增殖作用最显著(P〈0.05),在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的凋亡率对于单-加用胰岛素和阿仑膦酸钠均有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HG+INSU+ALEN组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INSU、ALEN可以增加MC3T3-E1细胞数量,使其凋亡率降低,INSU、ALEN对高糖环境下MC3T3-E1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MC3T3-E1细胞 胰岛素 阿仑膦酸钠 增殖 凋亡
  • 简介:胫腓骨下1/3骨折在治疗上仍比较棘手,尤其是开放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清创后用钢板髓内针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着感染、钢板外露、骨不连、关节僵硬等弊端.自1996年至2002年12月,我们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下1/3骨折共89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治疗 胫腓骨 单臂外固定架 开放性骨折 关节僵硬 钢板外露
  • 简介:对胫腓骨下1/3四块以上的粉碎骨折多主张非手术治疗。92~94年初作者采用梅花针加钢丝环扎治疗12例该型成人病例,术后不用外固定,并早期功能锻炼。随访半年均在20周内达骨性愈合,膝踝功能良好。作者认为梅花髓内针加钢丝环扎是治疗下1/3粉碎性胫腓骨骨折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髓针
  • 简介: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基质金属蛋白-3(MMP-3)在人类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对照组为取自脊柱侧凸患者的正常腰椎间盘组织;实验组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2组椎间盘组织中uPA及MMP-3的光密度值。结果uPA和MMP-3在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平均光密度值较正常椎间盘组织中的平均光密度值表达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突出椎间盘中uPA、MMP-3呈正相关关系。结论uPA和MMP-3均可能参与了人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且MMP-3与uPA在人类退变椎间盘组织中有相同的增高趋势。

  • 标签: 椎间盘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基质溶解素1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与标记
  • 简介:目的探讨CYP3A7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绝经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185名内蒙古地区健康绝经期妇女经SspI酶切后CYP3A7基因多态性,同时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前臂骨密度。结果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正常组TT型84.4%,TG15.0%,GG0.7%,骨质疏松组TT型71.1%,TG26.3%,GG2.6%,等位基因频率正常组T为91.8%,G为8.2%;骨质疏松组T为84.2%,G为15.8%。通过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身高、体重、BMI,结果显示,CYP3A7基因型与左前臂BMD有相关性(P〈0.05)。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P3A7基因型与蒙古族妇女前臂BMD有关联(P〈0.05),可作为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因素。

  • 标签: 蒙古族妇女 骨质疏松症 CYP3A7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新兵训练伤致股骨中下1/3完全应力骨折治疗的方法,临床疗效和预防。方法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新兵训练伤致股骨中下1/3完全应力骨折患者11例,均为男性新入伍战士,年龄17~21岁,平均18.5岁。左7例,右4例。骨折部位均为股骨中下1/3部位。骨折类型:横形骨折7例,斜形骨折4例,采用动力髁螺钉钢板(dynamiccondylarscrew,DCS)固定,骨膜骨痂植骨进行治疗,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19个月。依据膝关节功能评定HSS标准,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动力髁螺钉钢板固定是治疗股骨中下1/3完全应力骨折较好的方法,早期手术,解剖复位,稳定固定,骨膜骨痂植骨,早期正确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前提。所有病例,骨折前均有大腿内侧疼痛、膝关节活动受限,应早期发现,适当休息,重在预防。

  • 标签: 训练伤 应力骨折 治疗
  • 简介:肱骨干中下部骨折手术内固定,传统手术入路多采用上臂外侧、前外侧切口,因过度牵拉造成桡神经麻痹、损伤,内固定不牢靠造成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临床并不少见,自1998年~2000年3年间,我们采用上臂后侧入路(Henry1966)治疗肱骨干下2/3骨折,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上臂后侧入路 治疗 胫骨干下2/3 肱骨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采用Mimics软件数据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三维模型。按胫骨平台三柱分型重新进行分型,在3D打印模型上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体位,并进行骨折的准确复位及钢板放置的选择等模拟手术。结果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模型能准确反映出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可准确的进行骨折的三柱分型,可初步实现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前手术设计。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临床可行性良好,可作为术前准备的常规项目。

  • 标签: 3D打印 胫骨平台骨折 模拟手术
  • 简介:目的基于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其临床症状积分,探讨金天格胶囊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78例膝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金天格胶囊、对照组予阿伦磷酸钠,连续干预12周,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及12周症状积分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关节液中P38α、P38γ、MMP-13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92%,对照组总有效率58.97%,经统计学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计分分别为(6.20±1.71)、(6.27±1.86),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VAS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12周治疗组VAS积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KOA患者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MMP-13mRNA变化均呈上升趋势;治疗后,治疗组MKK4、P38αmRNA变化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P38γ、MMP13mRNA变化呈下降趋势,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具有明确缓解膝关节炎疼痛效用,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较少MMP-13表达相关。

  • 标签: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金天格胶囊 膝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type1N-terminal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C-telopeptideoftype1collagen,β-CTX)水平的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立两者的参考区间.方法以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72名30~54岁女性血清P1NP和β-CTX水平进行检测.以5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运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和Kolmogorov-SmirnovZ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两者的组间分布趋势差异,确定参考人群的特异年龄段,并应用非参数方法建立参考区间.结果272名入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39.51±5.85)岁,总体P1NP与β-CTX水平呈非正态分布.35~39岁与40~44岁的血清P1NP与β-CTX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30~34岁及45~49岁水平分别与35~44岁水平的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35~44岁年龄段的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参考人群,由此所建立的血清P1NP参考区间为:17.95~65.60ng/mL,血清β-CTX参考区间为0.10~0.49ng/mL.结论北京地区35~44岁健康绝经期前女性血清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水平分布趋势相对平稳,受变异因素影响最小,两者在此年龄段人群的测定结果适宜作为建立参考区间的参考值.

  • 标签: 骨转换标志物 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 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 参考区间 健康绝经期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