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病例共473例,男182例,女291例;年龄67~95岁,平均76.9岁,共手术577个椎体,术中使用C型臂机透视手术节段正侧位X线片,术后1个月复查手术节段正侧位X线片及CT,记录穿刺失败的解剖位置。分析穿刺失败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73例患者一共577个椎体,穿刺失败42例,42个椎体,穿刺失败率7.3%,其中椎弓根型8例,终板型8例,椎体外侧壁型16例,椎体前壁型10例。结论预防穿刺失败出现的关键是熟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像学变化,规范透视,手术操作标准熟练,术中C型臂机多方位检测,能减少穿刺失败的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穿刺失败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18例25椎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国产球囊行PKP手术。其中男性6例9椎,女性12例16椎;年龄65~88岁,平均73.4岁;压缩椎体分布:T10椎体1椎,T11椎体5椎,T12椎体9椎,L1椎体7椎,L2椎体3椎。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线及后缘高度变化,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均采用单侧穿刺。本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观察:术后椎体前缘和中线高度恢复明显(P〈0.05)。骨水泥充填满意。本组有5例6椎出现椎体前缘渗漏,4例4椎出现椎间隙少量渗漏,1例1椎出现椎旁少量渗漏,1例1椎椎前及椎间隙渗漏,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椎体成形术对煤工尘肺合并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本院自2003年10月~2007年6月共收治煤工尘肺合并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3例共42个椎体,均采用局麻下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及术后数据差异的显著性。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d、3个月疼痛缓解,肺功能改善。结论该术式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肺功能。且比较安全有效。

  • 标签: 球囊扩张椎体椎体成形术 煤工尘肺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9年2月采用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108例,其中多椎体骨折30例,骨折累及椎体后壁24例。局麻下扩张146个椎体,每椎注射2.5~6.5mL,平均4.6mL。根据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球囊扩张程度明显大于椎体高度复位程度,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2.7mm(33.4%),伤椎中部高度平均恢复2.8mm(丢失高度的37.8%),Cobb角平均矫正3.3°,单侧与双侧扩张无显著性差异;疼痛改善程度与复位无相关性。结论PKP球囊在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内扩张会使骨小梁压缩骨折,一般仅能使伤椎部分复位,复位程度与近期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脊椎穿刺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8例67个病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24h内均明显缓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X射线片复查,显示病椎高度明显恢复,畸形大部分矫正。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安全有效。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两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对33例两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66个伤椎,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测量手术前后伤椎的椎体矢状面指数、Cobb角,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进行模拟视觉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和脊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骨水泥外渗3例4个椎体。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年,平均椎体矢状面指数分别为0.67±0.33、0.93±0.15和0.91±0.48,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83.62,P〈0.01);Cobb角分别为(36.33±6.83)°、(7.33±6.37)°和(9.18±6.75)°,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值=64.41,P〈0.01);模拟视觉类比评分分别为(9.09±0.83)分、(1.72±1.10)分和(1.90±0.94)分,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值=207.89,P〈0.01);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81.27±4.12)分、(17.96±3.37)分和(20.41±4.03)分,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值=297.23,P〈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两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的矫正、止痛效果和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均满意。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两节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于过伸体位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18例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62~86岁,平均69.5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3年,平均3.5个月。测量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上受累节段矢状面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乎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5.8个月。Cobb角由术前的32.60°±3.82°改善至术后7.60°±1.68°,VAS评分及ODI由术前平均8.7分、88.6%改善至术后平均2.6分、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Cobb角9.60°±2.06°,VAS评分和ODI分别为2.2分和26.4%,与术后2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体位下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全身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经常会因骨质疏松或椎体转移性肿瘤发生椎体骨折,椎体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已经成为这种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某些特定原因(如转移性硬膜外肿瘤造成的脊髓压迫或椎体压缩所致的椎管短缩)导致的局部畸形,需通过短时程外科手术减压并稳定椎体。本文作者介绍了在行椎体成形术稳定椎体时,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转移性肿瘤 骨质疏松症 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开放式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7~2013年收治的38例胸腰椎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资料。≤20°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并Cage融合内固定术(A组,共8例);〉20°采用后方突出椎间盘摘除、经椎弓根截骨矫形内固定(B组,共3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38例均骨性融合。A组患者术后凸角度无变化,B组患者凸角由术前的平均48°,改善为术后25°。2组患者VAS评分和DO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FrankelC级1例恢复到D级,D级7例恢复到E级。B组FrankelC级6例恢复到D级,4例恢复到E级;FrankelD级16例恢复到E级,4例无明显变化。34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21例腰背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患者创伤的脊柱畸形通常继发于胸、腰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和不恰当的手术治疗,可导致重力线前移及脊柱不稳,从而引起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现将手术治疗方法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矫形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Arnold—Chiari畸形(基底压迹综合征),又称Arnold-Chiari综合征,指小脑下部畸形或同时有脑干下部和第四脑室畸形,向下作舌形凸出,并越过枕骨大孔嵌入椎管内,可伴发脊柱畸形,其中部分患者以脊柱严重畸形为首诊原因。现报告1例Arnold—Chiari畸形伴脊柱畸形术后双棒断裂的病例。

  • 标签: Arnold—Chiari畸形 脊柱后凸 内固定器 设备失效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侧手术失败原因及翻修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的脊柱侧矫形术后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患者33例.男10例,女23例.翻修时距初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3.4个月(0.5~66个月).33例患者共行43次翻修手术,其中29例进行1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3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4次翻修手术.另有4例患者增加脊柱矫形和融合,同时行脊柱前路松解、支撑植骨手术.结果翻修手术时间平均3.9h(1.5~7.3h),手术中平均出血601ml(50~2000m1),平均输血量643.3ml(0~2000ml).术后随访平均27个月(3~67个月),未出现畸形加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脊柱侧翻修手术是脊柱畸形矫形术后的一种补救手术.术前完善的手术策略和良好的手术技术是翻修手术的关键.

  • 标签: 翻修手术 脊柱侧凸 患者 矫形术 并发症 术后
  • 简介:目的研究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段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骨折陈旧性胸腰段椎体畸形患者共21例,既往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8例,后路手术治疗1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疼痛的VAS评分为4.3~7.5分,平均5.6分;神经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进行评定,A级5例,B级3例,C级7例,D级2例,E级4例。本组畸形的Cobb角为28°~75°,平均48°,顶端均为原骨折椎体节段,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节段“蛋壳”技术于顶椎处进行椎体截骨,通过椎弓根固定系统加压固定。观察手术前后畸形的矫正率、疼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手术平均用时212min(128~360min),平均出血量为800mL(400~2200mL)。术后凸角平均为13°,平均矫正约35°;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访VAS评分平均2.3分(1.0~3.5分),比术前平均降低3.3分。结论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截骨前中三柱均为骨性接触,融合率高,矫正效果可靠(平均35°),避免了前方大血管损伤的危险,此术式在矫正胸腰段脊柱畸形这一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截骨术
  • 简介:脊柱侧畸形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其发病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对畸形矫正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对患者畸形特点而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因此不同的术者往往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疗效也完全不同.要达到较为理想、肯定的疗效,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化、系统化的治疗方案.脊柱侧合理的治疗方案,还有助于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及对侧最终疗效的评价,便于国内外学者进行交流讨论,对推动我国脊柱畸形领域诊治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许多医疗单位开展了脊柱侧畸形的手术治疗,但层次不一,没有完善而系统的治疗方案,难以进行疗效的相互比较.因此,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脊柱侧的治疗规范化,促进我国脊柱侧治疗水平健康蓬勃地发展.

  • 标签: 脊柱侧凸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疗效 矫治 畸形矫正
  • 简介: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畸形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6-70岁,平均53岁。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评定VAS评分改善情况、胸腰段Cobb角矫正情况、融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无术中死亡及术后感染病例,术中1例患者硬膜破裂,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0个月,平均38.8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平均降低5.3分,Cobb角平均矫正30.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术后1年截骨界面均达骨性融合,末次随访X线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畸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好,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骨折 后凸畸形 截骨术 腰椎
  • 简介:脊髓空洞是指脊髓中央管室管膜内外有液体积聚且呈筒样串联,可以在颈髓或上胸段几个节段内发生,也可向上、下延展.脊髓空洞形成的最常见原因为枕大孔区畸形和小脑扁桃体下疝,即Chiari畸形,90%的脊髓空洞与Chiari畸形有关.临床上脊髓空洞也可呈"特发性"而单独存在.脊髓空洞可伴发脊柱侧.在各种类型的脊柱侧中,脊髓空洞的发生率为4%~8%,而在脊髓空洞患者中,脊柱侧的发生率高达25%~85%.

  • 标签: 脊髓空洞 脊柱侧凸 Chiari畸形 发生率 室管膜 特发性
  • 简介:成人脊柱侧相对青少年脊柱侧有其自身特点,疼痛等神经症状更加明显,手术矫正率较青少年侧明显减低,各种并发症可能较多.

  • 标签: 脊柱侧凸 成年人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纵韧带骨化症(mutiple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tiudinalligament,MOPLL)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痛发生特征、病理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单开门椎板成形和连续节段Centerpiece开门侧钉板系统固定,治疗颈椎管MOPLL患者共计79例,其中术后轴性痛发生者12例,减压范围均不低于4个节段,比较术后轴性痛和非轴性痛患者C(2-7)节段整体、C(3-4)和C(5-6)椎间屈伸术前活动度和术后矫正值,评估术后轴性痛和非轴性痛者间C(2-7)椎体中心间距和侧块关节最大间距术后矫正值差异。结果颈肩轴性痛发作者,术后C(2-7)屈伸运动范围下降幅度大于非轴性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轴性痛者C(5-6)术前屈伸度大于非轴性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轴性痛者术后C(3-4)椎间活动度矫正值大于非轴性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中心和侧块关节最大间距术后矫正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如合并颈椎失稳,易致减压范围内各椎间屈伸度变化程度失衡和周围软组织应力动态失衡,继发术后轴性痛发生。

  • 标签: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 椎间活动度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 简介:由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SpineDeformityStudyGroup,简称SDSG)中国分会主办,西京医院承办的“2008年首届中国脊柱侧年会暨西安脊柱侧学习班”将于2008年7月10日至13日在西安召开。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是2000年在美国成立,由50多位国际脊柱畸形矫正专家组成的国际专业脊柱畸形研究学术组织。

  • 标签: 脊柱侧凸 中国分会 学习班 西安 年会 脊柱畸形
  • 简介: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成人脊柱侧的进展特点,目的是为了确定成人脊柱侧的预后。很多研究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在骨骼成熟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但是结果却非常不一致。本研究共纳入51例患有进展性脊柱侧的成人患者,由2名高年资医师来测量这51例患者所有的X线片。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拍摄X线片的平均间隔时间为27年。每一例患者均建立一个X—Y平面图表,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成人患者 进展性 自然病程 间隔时间 X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