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持续机械通气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脓痰及痰痂易聚集并堵塞支气管管腔,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加重呼吸衰竭,甚至引起继发性肺不张。吸痰的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但同时也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吸痰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同时又因负压抽吸将肺内口高氧气体吸出,可引起低氧血症,加重器官损害。不必要的频繁吸痰和常规的按时吸痰增加了气道分泌物的产生,易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此外,如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所以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适时吸痰 吸痰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常规组给予抗感染、平喘、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变化。结果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治疗组血气、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急性发作重症哮喘患者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是重症呼吸衰竭病人重要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但是病人在上机及脱机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性心理反应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了解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动态及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给病人个性化的护理,制定有效的诊疗计划,对保持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是很有意义的。

  • 标签: 呼吸机 呼吸衰竭 心理反应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方法对行PICC的217例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从年龄、性别、体重、导管型号、穿刺血管几方面对机械性静脉炎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年龄、性别、体重、导管型号、穿刺血管对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临床上应针对肿瘤内科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对机械通气病人的疗效观察。方法对56例机械通气病人进行回顾,对照分析。结果通过56例病人在痰液的性状,颜色,以及在玻璃接头内壁的附着情况等各项指标对比的百分率。结论机械通气病人使用人工气道湿化后能使气道湿润,痰液利于吸出。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恶性肿瘤病人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将2009.2~2010.1在我科行PICC的患者86例,按病例号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系统化健康教育。记录两组病人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少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病人PICC后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病例23例,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使用常规治疗,对治疗前后病人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衰具有肯定的疗效。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时的检查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收录我院ICU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5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对检查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本组共45例共48次纤支镜检查治疗,成功42次。涉及疾病包括肺部感染25例;ARDS7例;外科术后肺不张8例;食管一气管瘘5例。行纤支镜检查治疗后,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小时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纤支镜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比较安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机械通气 ICU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法监测和评价腔镜器械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8月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卵巢手术所使用的腔镜器械,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签法)随机抽取30套腔镜器械,包括分离钳及管腔、5mm穿刺器各30件。按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进行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在清洗前、初步冲洗后、酶液浸泡刷洗后、超声清洗后、干燥后等5个时间点,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测试管中专用棉拭子沾湿无菌水进行取样,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RLU值≤2000为清洗合格判断标准。结果清洗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265,P=0.000),其中操作钳齿RLU值最高。完成清洗干燥程序后与清洗前比较,3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均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清洗组的操作钳齿和钳柄管腔,其RLU值均低于人工清洗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穿剌器在两组清洗方法中RL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洗后,90个内镜部件的清洗合格率为84.4%,不合格率为15.6%(X2=69.091,P=0.000)。三种不同部件的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清洗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钳柄管腔(93.3%)、操作钳齿(90%)、穿剌器(70%),(X2=6.948,P=0.031)。通过清洗和干燥后,三种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比清洗前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器械采用机械清洗的清洗效果优于人工清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