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改进治疗面部色素痣及其他皮肤损害的无疤痕治疗措施。方法回顾介绍近几年我院应用微梭形切口,无疤痕修复祛除体表部位微小病损531例的治疗情况,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本组观察的病人中,应用上述方法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愈后都没有产生疤痕,及其他痕迹,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作者认为,无疤痕祛除面部色素痣及其他皮肤损害的治疗方法,经验值得推广,是这类病人的优选治疗方法,本文还通过近几年来对面部微小病损的无疤痕手术经验,结合近年来对疤痕形成机理,组织愈合机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组织局部自控的疤痕形成内分泌理论及皮肤张力最小单位的新概念,望同道共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烧伤创面后色素沉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月12月强脉冲光技术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经1疗程(4次)治疗,随访6个月,患者疗效治愈12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0%;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浅Ⅱ度烧伤30例总有效率90.0%高于深Ⅱ度烧伤20例的70.0%(P<0.05);41例总有效患者平均年龄(46.34±13.23)岁小于9例无效的(57.78±12.34)岁(P<0.05)。结论强脉冲光治疗烧伤创面后色素沉着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呈瘤内瘤组合的皮肤局限性淋巴管瘤内毛母质瘤。方法对1例皮肤局限性淋巴管瘤内毛母质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右肩皮肤蕈状肿物,大小4.5cm×3.5cm×2.0cm,切面基底部见一结节,部分有石灰样感,结节外周囊性多房,内含灰白色半透明糊状物。镜检基底部结节表现典型毛母质瘤的组织学特点,外周呈淋巴管瘤结构。免疫组化结果衬覆淋巴管腔的扁平细胞D2-40弱阳性,CD31、CD34(内对照,瘤内血管内皮细胞阳性)及VEGFR-3均阴性。结论皮肤淋巴管肿瘤和毛母质瘤分别为皮肤软组织和附件来源的肿瘤,二者同时发生并且形成独特的瘤内瘤现象非常罕见。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40例有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行肝动脉插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硬化肝血管瘤体,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结果栓塞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术后第3、6、12个月复查肿瘤平均缩小45%、75.0%、80.9%。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我院自2004-5至2009-12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颗条进行对40例肝血管瘤进行了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对一例右髂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破裂合并左髂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后监护与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经过术后病情的严密观察、细致的护理,耐心的心理疏导,足够的营养支持,该患者顺利恢复。
简介:摘要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护理人员积极的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特殊护理以及相应的治疗,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适应症和可行性。方法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42(14~52)岁,左侧6例,右侧3例。行B超,CT,MRI检查提示肾上腺占位,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6例。9例均行经腹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术中除1例出现血压波动(升高至178/118mmHg),降压处理后恢复正常。术中无大血管及邻近脏器损伤,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50~110)min,估计出血量20(10~25)ml。术后1~3d排气,2~3d拔引流管,平均7d出院,均无明显外科并发症。肿瘤大小2.5cm×2.5cm×2.0cm~6.0cm×6.5cm×6.5cm,病理诊断均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随访0.5~5年,复查彩超和CT均未见肿瘤复发及恶性变。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眩晕对突发性耳聋的影响,对预后作出判断。方法把5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是否伴发眩晕分为两组,分别测出治疗前后的平均听阈及治疗后听阈提高的平均值,并分析其结果。结果14例伴发眩晕的突聋患者听阈水平治疗前后值分别为79.0000±19.3832,60.0714±22.2000均高于40例非眩晕组59.3250±20.8085,36.0200±21.8293。(P<0.01)两组听力提高值分别为18.9286±11.1525,23.3050±18.633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78>0.05),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同一种治疗方法对是否伴有眩晕的突发性性耳聋患者听阈提高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伴有眩晕组听阈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非眩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