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提高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治疗子宫疾病的护理,让患者在微创、微痛或无痛治疗中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方法手术前有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手术目的、好处、方法等,解除患着心理负担,术中有专职护士配合医生,确保手术高效、快捷,术后仍有责护负责患者的术后护理、出院指导、注意事项等。结果微创技术的开展既保证了手术质量,减轻了手术痛苦。

  • 标签: 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 子宫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7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而对照组单纯采用跟骨牵引、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术后3天早期功能锻炼,1周后扶拐,3个月后静力改动力,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防5~20个月。治疗组2个月有少量骨痂生长,3个月有较多骨痂生长,6~7个月已达临床骨愈合。愈合最快4月,最慢8月,平均愈合时间6.2个月。全部病例负重功能及膝、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其中疗效优良43例(占76.9%),5例疗效一般(占9.6%),总有效率86.5%。而对照组愈合最快5.5月,最慢10月,平均愈合时间7.9个月。其中18例中疗效为优良10例(占55.6%),2例疗效一般(占11.1%),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能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 固定 胫腓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起搏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7例)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行胃肠起搏治疗,一组(23例)只行常规治疗,未给予胃肠起搏治疗。结果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值分别为X1=27.52h和X2=47.09h,标准差分别为S1=12.08和S2=21.49,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胃肠起搏可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胃肠起搏器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结果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占91.5%。结论对骨折卧床患者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定时训练腹肌并作腹部按摩,改变患者排便时不良心理与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强了健康教育,给予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适当辅助用药帮助排便。

  • 标签: 骨科 床患者 便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重血浆置换(DFPP)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探讨处理对策,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DFPP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科开展DFPP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共行DFPP治疗33例次,发生低血压5例次,发生率为15.1%;发生溶血1例次,发生率为3.0%;发生滤器凝血1例次,发生率为3.0%;因跨膜压、血浆入口压高,改换其它治疗方式2例次,发生率为6.0%。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3%。结论合适的血浆成份分离选择,合理的抗凝剂应用,有效的血流量,严密的病情观察,适宜的分浆、补浆、弃浆量设置,可以减少DFPP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 标签: 双重血浆置换 不良事件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ADS1274与TMS320VC5502型数字信号处理相结合的高精度四通道数字化医学信号采集平台。充分利用DSP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设计了IIR数字滤波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并通过蓝牙通讯模块实现了与PC机无线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数字信号采集系统具有电路设计简单、体积小、功耗低、信号采集实时性好、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多种优点。

  • 标签: 数字化采集 数字滤波 蓝牙通讯
  • 简介:摘要目的说明静脉注射泵报警信号的脆弱性,提出在现阶段实施静脉注射的护理措施,增强静脉注射过程的安全性。方法分析静脉注射的概念和过程,参考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atientSafetyReportingSystem的数据记录,找出存在医疗隐患的环节及其表现,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明确了现阶段我国医疗单位静脉注射泵报警所存在的问题,说明了静脉注射过程中的渗透和溢出所造成的后果,并由此提出了降低渗透和溢出危害的做法,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结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静脉注射泵的报警还不能完全做到及时准确,护理人员应遵循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原则,不能完全依赖信号报警。

  • 标签: 护理人员 静脉注射 报警 护理 静脉注射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性胸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方法复习有关文献结合笔者经验对肝性胸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讨论。结果肝性胸水的发生机制主要是横膈裂孔学说,治疗方法主要是综合疗法,胸膜粘连术或排放胸水后加胸膜粘连术是治疗肝性胸水的较好方法。结论了解肝性胸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有助于提高疗效。

  • 标签: 肝性胸水 横膈裂孔 胸膜粘连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3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诱因分析,得出发生危象的诱因。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可引起呼吸肌麻痹,导致患者死亡。该病发生危急,死亡率高。需立即给予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维持患者生命。如果医务人员针对重症肌无力的患者能够进行早期知识的宣教,就会有效避免或降低危象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重症肌无力危象 诱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PCI能成功地打开血管,给缺血心肌带来血运重建,免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大大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PCI在临床上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PCI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是一种临床较常见且极其危险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VVRs的特点是心率缓慢并低血压,其主要发生机理是各种刺激因素(如外伤、疼痛、恐惧、看到出血等)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通过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1]。其多发生在拔鞘管后10min内,也有发生在股动脉穿刺、拔管时,已被高度重视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其发生,且随着桡动脉穿刺的广泛引用,发生率逐渐降低。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PCI术后并发VVRs,与护理方面有很大关系,通过护理干预可预防其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PCI术 迷走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我科近1年来对在门诊输液过程中救治的3例高热惊厥患儿的病例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救治的3例高热惊厥小儿经快速止惊、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降温、加强监护等综合治疗及护理,均转危为安。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降温,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男子型秃发毛发生长的影响。方法对3例男子型秃发患者高压氧治疗前后秃发区毛发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治疗可促进男子型秃发患者的毛发生长。结论高压氧治疗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毛囊生长期一休止期比率及减少5α-二氢睾酮在毛囊内的聚积而促进男子型秃发患者的毛发生长。

  • 标签: 高压氧 男子型秃发 毛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预防术后尿潴留干预模式及具体措施,并验证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8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68例,对照组312例。干预组患者术前、术后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尿潴留病人的发生率,缓解伤口疼痛,帮助其保持较良好的身心状态。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 尿潴留
  • 简介:摘要介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护理进展,重点阐述了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紧急评估、护理(包括药物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 标签: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药物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6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出院时评估吞咽功能正常的31例,占51.67%;明显改善22例,占36.67%;无改善4例,占6.7%。结论康复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通过早期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应用输血改制闭式负压引流,对214例甲状腺手术后切口引流,具有取材容易、方法简便、微创,引流通畅彻底、促进切口愈合,术后患者携管活动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输血器 改制 甲状腺术后 切口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在治疗颈部疤痕应用。方法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38例颈部烧伤后遗留瘢痕的病人在植入扩张后注水1-3个月后,行扩张皮瓣修复瘢痕创面。结果共植入41个扩张,除2个出现并发症,终止扩张外,其余经6个月~1年随访,修复的创面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结论颈部瘢痕治疗中,应用扩张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

  • 标签: 颈部瘢痕 扩张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氟康唑在预防儿科重症细菌性肺炎长期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58例儿科重症细菌性肺炎中未采取预防性静脉用氟康唑的患儿(对照组)30例,采取预防性静脉用氟康唑的患儿(预防组)28例,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肝功能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4例(13.3%),预防组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预防组肝功能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儿科重症细菌性肺炎长期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后的患儿,预防性静脉用氟康唑可有效减少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几率,改善预后,且无明显肝功能损害。

  • 标签: 儿科 重症肺炎 抗真菌药 氟康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