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扳机是引起疼痛的重要病因,也是临床疼痛治疗的主要部位,目前对扳机的定位尚缺乏客观的方法。本研究拟应用红外热图和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扳机进行定位并探讨其价值.方法:选择7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的扳机,先用指诊触摸法对扳机进行初步定位,然后用红外熟图对其进行测试,同时与扳机的周围以及躯体对侧相应点进行比较,1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扳机应用3.0T磁共振成像进行定位研究。结果:①140个扳机的体表温度明显高于周围和对侧,差异非常显着(P分别〈0.01和0.05),温度升高范围在0.5—2.2℃之间,平均1.3±0.4℃;②治疗后,扳机体表温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③140个“扳机”中有113个显示为“热”,阳性显示率为80.1%;④部分指诊未能探查出的扳机,经红外热图检测同样显示为“热点”,⑤10例病人的磁共振成像未发现有明显的扳机影像学变化。结论:红外热图对扳机具有客观的辅助定位价值。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扳机的定位没有诊断价值。

  • 标签: 骨骼肌 肌筋膜 扳机点 红外热图 磁共振成像仪
  • 简介: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由外周神经或脊髓损伤、疾病所引起,并往往持续到原发损伤愈合后数月甚至数年,与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伤害性疼痛和炎性疼痛不同,普通镇痛药物往往效果欠佳,而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应又与疾病的病因学有关,某些药物对三叉神经后遗痛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幻肢痛却无效,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单一药物所有类型神经性疾病疾病都有效,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镇痛药物 治疗靶点 神经性疾病 脊髓损伤 神经后遗痛
  • 简介:目的:观察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FPS)病人“扳机”(TrPs)的皮质电位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定位价值。方法:选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65例,先由同一医师用指诊法定位TrPs,并在TrPs、TrPs周围(上、下、左、右3m1)及躯体对侧相应点(对侧)测定每一的体表电位,然后在扳机施行镇痛药注射疗法或小针刀治疗,待疼痛明显好转后再一次测定每一的皮质电位。结果:治疗前TrPs的皮质电位明显高于周围及对侧(P<0.0l和P<0.05);治疗后扳机皮质电位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TrPs具有皮质电位增高的特性;TrPs皮质电位的变化可间接反映其应激性。皮质电位测定具有辅助定位TrPs的价值,如果结合临床指诊测定,可做到正确定位TrPs。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扳机点” 皮质电位 镇痛药 小针刀
  • 简介:肩及上臂的神经支配较广。对肩及上臂上部手术采用单纯臂丛阻滞往往出现阻滞不全现象,以往我们采用二法阻滞(指肌间沟臂丛阻滞+C4横突水平颈深丛及浅丛阻滞),以力求保证麻醉效果。今我们改良采用了颈丛加臂丛一法阻滞(下文简称“颈臂丛阻滞”),取得良好效果,今报告如下。

  • 标签: 肌间沟臂丛阻滞 颈丛阻滞 上臂手术 一点法 肩部 颈臂丛阻滞
  • 简介:90年代早期,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将“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这一技术引入中国。“急性疼痛服务(acutepainservice,APS)”,即通过引入一支由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专职于全院范围内所有急性疼痛的治疗。尽管欧美等在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国内的发展仍显滞后,北京协和医院自2004年4月正式开展APS至2005年4月间,共收治1050例患者,在此作一回顾。

  • 标签: 术后镇痛 急性疼痛服务
  • 简介:为了不断提高广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管理技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推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经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初级卫生保健分会主办、上海创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国社区卫生服务评估研讨会暨讲习班”[项目编号:2009—15—02—132(国),10个学分],定于2009年5月22日-24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届时邀请全国著名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并就相关专题展开研讨。

  • 标签: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讲习班 评估 中华预防医学会 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