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常男性37例,T2DM男性4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总T、总E2、SHBG浓度测定。结果男性T2DM患者较正常对照总T降低,总E2、SHBG升高。男性T2DM患者总T、总E2、SHBG与空腹、120分胰岛素无相关性。结论男性T2DM患者存在性激素分泌功能紊乱,其改变对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简介: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低糖对照组(N)、高糖组(H)、高糖+GSH(1mmol/L)组、高糖+GSH(5mmol/L)组及高糖+GSH(10mmol/L)组五组。培养24h、48h及72h后,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高糖组SOD活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组浓度的GSH均可增加SOD活力(P〈0.05),并减少MDA含量(P〈0.01),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高糖可导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氧产生增多,而GSH可进行有效干预。
简介:采用高热量饲料及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方法模拟糖尿病肥胖大鼠的模型。选择大黄醇提物给大鼠灌胃,测定FFA、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脂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醇提物大、小剂量组TC、TG、LDL、FFA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性提高(P〈0.01)。结论:大黄醇提物能提高糖尿病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其血浆FFA、血脂水平。
简介:观察辛伐他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NARLD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通过两者的联合应用,可控制体重、降低TC、TG、LDL消除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降酶、改善NASH,防治NAFLD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到肝功能等改善明显,两药合用治疗疗效显著。
简介:应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临床确诊的IGT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47例,予以锻炼,饮食控制等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组在上述锻炼、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250mg每日3次,持续3个月后,二甲双胍组较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同时体重指数(BMI)血脂(TC、LDL-C)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二甲双胍是口服降糖药家族的元老之一,历经半个世纪的洗礼,不仅没有被临床淘汰,反而却像窖藏的老酒,历久弥醇,备受青睐。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ASD)又联合发表了专家共识,对应用二甲双胍的态度更加积极。新的专家共识建议:将二甲双胍列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步治疗中,即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这也就意味着,除非患者有禁忌证,否则一旦确诊均应接受二甲双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