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选择60岁以上T2DM患者20例,进行健康教育,坚持饮食控制、运动、按时服药等,7~12月后回访患者。结果治疗依从性提高至95%,无一例患者发生酮症。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简介: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低糖对照组(N)、高糖组(H)、高糖+GSH(1mmol/L)组、高糖+GSH(5mmol/L)组及高糖+GSH(10mmol/L)组五组。培养24h、48h及72h后,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高糖组SOD活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组浓度的GSH均可增加SOD活力(P〈0.05),并减少MDA含量(P〈0.01),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高糖可导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氧产生增多,而GSH可进行有效干预。
简介:80例初诊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口服糖适平30~60mg/次,3次/天,共26周。结果:TPG、2hPG、HbA1c均降低(均P〈0.01),FTI略降低,HOMA—B升高(P〈0.01),HOMA—IR下降(P〈0.01)。结论:糖适平可显著降低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简介:利用单侧肾切除加STZ注射法改良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山茱萸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缬沙坦对照组),RT-PCR法检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odocin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肾组织podocinmRNA含量显著升高,podocin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程度提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山茱萸颗粒可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肾脏足细胞podocin蛋白表达有关。
简介:选择初发T2DM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0例,分别治疗半年,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肽及HOMA—β、HOMA—IR。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胰岛功能有较大改善,有统计意义。结论:T2DM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有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
简介:选取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平均分为三组,分别加入5μg/mL,10μg/ml和20μg/mL三种浓度的异丙酚1μL,采用ATP—Lite法测定三组48小时后对应的活细胞数,每组重复试验9次,结果取平均值。计算HepG2细胞抑制率:HepG2细胞抑制率(%)=(异丙酚组活细胞数/4×10^4)×100%;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β-catenin和Tcf-4的基因表达mRNA的作用。结果随异丙酚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加,并且因子β-catenin和Tcf-4的基因表达mRNA的计量亦逐渐降低。结论异丙酚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并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HepG2细胞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简介: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2015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诺和灵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2hPBG和FB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HOMA-B、Fins明显低于观察组,HOMA-IR、HbA1c和FPG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对老年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简介: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初诊T2DM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S、PBS及HOMA-I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MA-β和C肽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用于初诊T2DM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视屏,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