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cT与MRI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份-2014年8月份我院诊治的9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cT与MRI检查的图像特点以及检出情况。结果对于肿瘤直径〉5cm的患者,MRI与CT关于其内部特点以及周围特征的显示情况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肿瘤直径3—5cm以及〈3cm的患者,cT显示其内部结构以及周围特征的情况显著优于MRI检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MRI检出纵隔肺门淋巴结、血管断面,侵犯情况、积液以及胸膜凹陷征的情况显著优于cT检查;CT检出钙化情况显著优于MRI;P均〈0.05。CT与MRI检查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误诊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是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方法,MRI能够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更重要的信息,是CT检查的补充手段。
简介:目的观察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体外耐药特征.方法对36例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在36例感染病例中,全部患者在感染前均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94%患有各种严重基础疾患,67%的患者接受过超过3天的糖皮质激素治疗,56%接受过有创机械通气.体外药敏提示该菌多种耐药明显,敏感率大于60%,仅有头孢他定、环丙沙星、TMP-SMZ.结论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缺乏特征性,由于该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抗感染治疗困难.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d更换呼吸机管道比每间隔2d、5d和10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方法治疗重症哮喘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100名重症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呼吸内科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8.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0.0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