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为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2000年以来,各级政府人事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先后联合颁布一系列规章,强化和规范医务人员岗位教育与培训,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 标签: 血站人员 继续教育
  • 简介: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以下简称国标)由卫生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5月11日发布,7月1日实施。2012年2月卫生部颁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对献血者健康检查、全血采集、血液成分制备、

  • 标签: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GB18469-2012
  • 简介:随着输血医学迅速的发展,人们对血液质量、输注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直以来,我国血液供应短缺,但每年过期报废的血液却高达十几吨,这主要是血液库存管理不善导致的。要实现安全输血,即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血液库存的安全必不可少。本文就血液在库存时的标签、性质、入库信息、

  • 标签: 血液库存 标准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 实施过程
  • 简介:临床检验水平关系到医疗质量,临床检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是目前我国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加强湖北省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标准,对81所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考核,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实验室 标准化 管理
  • 简介: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在输血机构质量管理项目中提出输血机构应建立一个覆盖生产和服务所有过程并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血管到血管整个输血链条过程的控制,即建立在过程方法模式上。

  • 标签: 新法规 采供血 关键质量控制点
  • 简介:输血科的工作人员每天要直接与血液接触,承担着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全院的供血任务,其医院感染管理对医疗安全非常重要。虽然血站提供的血液都经过了严格的检验,运输条件也有严格的规定。但患者的血液标本大都属于生物危险品,各种病原菌,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都经血液传播.

  • 标签: 输血科 医院感染 管理 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合理用血的状况,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文献计量法,对临床合理用血的状况及管理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有74篇论文提到了临床用血存在不合理现象,研究地区覆盖我国东中西24个省市。有17篇定量研究,表明了我国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在不同的医院、科室、成分血之间存在差异。在16篇临床用血管理论文中,加强临床用血的制度建设被提及次数最多。结论: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加强医院的输血管理重点在于提升临床医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及医院管理层的重视。

  • 标签: 临床用血 合理性 文献计量法
  • 简介:自开展无偿献血以来,在日常采血过程中,发现了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的一些献血不良反应,不仅给献血者增加了心理负担,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再次献血的勇气和热情,为了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比例,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对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 标签: 献血 不良反应
  • 简介:医院输血科行政管理上多半隶属于医院检验科,两者工作性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输血科是医院储存血源,检测血型、交叉配型、分离急用血细胞和成分输血供血、为亟待营救生命的患者提供血源的重要学科,该学科已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由于输血每个环节的生物安全至关重要,关系到国民的血液健康,因此医院输血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经输血方式感染的传染性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除了受血者可能由于输入了携带某种病毒的血源引起感染之外,实验操作中密切接触血源的输血科人员也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1]。据报道,由于输血感染的HIV和HBV都来自于“感染窗口期”的供血人群的血液[1];张雪花等[2]报道,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6%。因此,输血科员工和医院受血患者都面临着血源病毒感染的严重威胁[3]。为了达到安全输血的目标,笔者对医院输血科亟待改进的工作环节和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进行了调查与归纳。

  • 标签: 输血科 生物安全 隐患 干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