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家属行为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08例AMI患者抢救及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将家属行为中对患者抢救效果可能有影响的11个正性因素和11个负性因素填写表格,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1个正性因素和11个负性因素与AMI的抢救均相关。其中,排在前六位的正性因素为:送医院及时、了解相关急救知识、尊重和信任医护人员、家属意见一致、能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积极协助抢救(OR=13.12~9.87,P均〈0.01)。排在前六位的负性因素为:送医院不及时,不信任医护人员、不配合抢救、家属意见不一致、在患者身边讨论病情、家庭经济状况差(OR=13.28~8.47,P均〈0.01)。结论:家属行为与AMI抢救密切相关,要提高AMI抢救的成功率,就要增加家属行为的正性影响因素,减少负性影响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生活行为方式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收集2017年3月~5月间于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397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WC)、臀围(HC)、心率等基本情况资料及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睡眠状况等生活方式资料,并检测CAVI值。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CAVI正常组(CAVI<9m/s)和CAVI升高组(CAVI≥9m/s)间进行一般情况比较,并对CAVI增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AVI正常组与CAVI增高组比较,年龄、体质指数(BMI)、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是否高血压、体育锻炼、饮酒、吸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C和饮酒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育锻炼与CAVI增高呈显著负相关(β=-0.617,P<0.05)。结论年龄增长、腰围增大、饮酒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可预防CAVI的增加,积极控制体重,避免饮酒,加强锻炼将有助于防止动脉血管硬化性疾病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妇女乳癌认知和乳腺自检行为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我院在2013年2月~2016年2月对68名健康妇女开展调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对照组人员值进行常规防癌宣传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主要方法为开展与乳癌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讲座和专栏报告,对所有人员进行乳腺自我检查的技能辅导。在3年内,每6个月向研究组人员邮寄宣传资料,每隔3个月举行电话访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人员接受护理干预后防癌知识水平与乳腺自我检查能力明显提高,组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妇女乳癌认知教育,加强乳腺自检行为,可以显著提高妇女的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乳腺自我检查的积极性,便于开展乳癌早期筛查工作,护理干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中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中频发室早与血压变动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伴频发室早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无室早患者、频发室早不伴有原发性高血压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各148例及148名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并用统计学软件从多维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组中,伴室早患者的收缩压高于无室早组;伴有室早的高血压患者频发室早的发生率较高,心电图异常也较为严重,而无室早的高血压患者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结论频发室早的发生与血压的改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新发心肌梗死与血清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4年12月于四川省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0例(AMI组),其中男性166例,女性11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6.39±12.93)岁。同时选取在心内科住院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55.10±14.41)岁。所有心肌梗死患者于6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相关梗死血管,结合心电图表现,分为单病灶组(178例)和多病灶组(102例)。所有入选者检测血清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同时测定胸痛发作后12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MI组血清尿酸为(352.18±65.20)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01.37±72.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病灶组比较,多病灶组血清尿酸[(322.17±69.40)mmol/Lvs.(374.38±54.39)mmol/L]、CK-MB[(40.32±18.41)U/Lvs.(75.50±20.27)U/L]、LVEDD[(47.53±6.39)mmvs.(54.30±5.13)mm]升高,LVEF[(61.27±7.18)%vs.(41.94±8.5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与CK-MB呈正相关(r=0.58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05,P〈0.05),与LVEDD无相关性(P〉0.05)。结论新发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同时血清尿酸水平越高心功能越差,心肌损伤越严重。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28)含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为研究Aβ1-28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β1-28含量,其中青年组(20~35岁)l00例、中年组(36~59岁)100例、老年组(60~79岁)100例与高龄老年组(80~94岁)35例.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血清Aβ1-28含量分别为(0.77±0.16)μg/L、(0.77±0.17)μg/L、(0.68±0.20)μg/L、(0.67±0.25)μg/L.结论我国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β1-28水平与年龄无直接关系.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时机与长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948例急性NSTE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NSTEMI介入治疗方案分为早期介入治疗(48h内接受介入治疗,411例)组及晚期介入治疗(≥48h接受介入治疗,537例)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又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亚组,比较各组的长期临床结局。结果:随访1年,与晚期介入组比较,早期介入组住院死亡率(4.8%比2.2%)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13.4%比10.0%)明显降低(P均〈0.01);早期介入组中,中低危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高危患者(3.3%比8.9%,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及高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高TIMI危险评分、晚期介入治疗是NSTEMI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7-2.079,P〈0.05或〈0.01)。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于高危险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改善预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