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此前有几个研究发现,出生时体重低儿童长大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科学家怀疑,在母体宫内发育不良,改变了胎儿代谢特点.使他长大后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最近更有研究人员发现,出生体重低孩子儿童时期可以有不同生长模式,而不同生长模式也会带来不同代谢紊乱易感性,也是出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标签: 生长模式 儿童时期 心血管疾病 血压 成年 宫内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发生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梗死组(各24只),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梗死后7、14、21及28d时,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数及BrdU分别与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双染细胞数变化。结果:MCAO术后7d,脑梗死组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假手术组与脑梗死组分别为45.0±5.6和245.0±26.1、0和201.9±21.3、0和159.3±16.4,14d后开始下降(P〈0.05)。脑梗死组MCAO术后7和14d,可在小鼠损伤侧SVZ区、纹状体观察到BrdU和DCX阳性细胞;术后28d,损伤侧纹状体可见BrdU和NeuN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BrdU和GFAP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可促进成年小鼠损伤侧SVZ区、纹状体及皮质BrdU阳性细胞数增多,并诱导SVZ区干细胞向纹状体迁移且分化为神经细胞,从而促进SVZ区神经发生。

  • 标签: 脑梗塞 室管膜 神经发生
  • 简介:近日,来自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研究团队发现,饮食结构会改变基因组中特别不起眼部分,从而影响后代身体指标。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之前很多研究未能完全解释某些疾病会遗传给下一代,例如2型糖尿病、肥胖症。研究证实孕妇高脂肪和高糖饮食容易引发子孙后代代谢问题,增加后代患肥胖相关疾病风险。甚至于这种影响会延续三代以上。

  • 标签: 伦敦大学 高糖饮食 饮食结构 玛丽 地铁报
  • 简介:目的探讨双下肢缺血预处理(DLIP)对未成熟心肌间质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动物Langendorff灌注模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8),仅灌注K-H液90min;I/R组(I/R,n=8),建立灌注模型,灌注K-H液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E组(n=8),动物麻醉后反复3次阻断双下肢血流5min,松开5min,建立模型,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然后各组全心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以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心肌羟脯氨酸(HP)及血清内皮素(ET)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E组在心功能恢复、HP含量方面高于I/R组(P<0.05),ET含量低于I/R组(P<0.05).结论DLIP对未成熟心肌间质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标签: 双下肢缺血预处理 DLIP 心肌间质 心脏手术
  • 简介:目的动态监测1岁以下婴儿未成熟心肌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I)含量动态变化,探讨其在临床中意义。方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患儿30例,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72h及术后7d取外周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并与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作相关分析。结果cTnI在术后24h、72h,及术后7d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K—MB在术后24h、72h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与LDH分别在术后24h、72h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青紫型与潜伏青紫型组,以及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组在各时间点cTnI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cTnI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TnI浓度可准确及时反映婴儿先心病手术未成熟心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程度。青紫型与潜伏青紫型,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组之间cTnI对评价未成熟心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无明显差别。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cTnI浓度升高越明显,提示术中心肌损伤程度越大。

  • 标签: 肌钙蛋白Ⅰ 未成熟心肌 心肌损伤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耿小霞大学毕业后在设计院工作已三年多了,在头一两年从校门出来,理论和实际工作有些差距.所以较为忙些,但是,近一年来各方面已熟练多了,工作轻松很多,因此也逐渐认识了一些男朋友。当然,其中有一位较为要好,正是很情投意合,出双入对,她父母仅得这位美貌女儿.而今又知她已有意中人.一家人心情都很快慰。熟料有一天晚饭后,小霞觉得左胸前区有些微痛,但不久又消失了,

  • 标签: 心胸痛 实际工作 毕业后 胸前区
  • 简介:晕针是各种注射、静脉输液、抽血、穿刺及针灸过程中均可发生一种反应。通过查找其发生愿因,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理,从而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晕针 愿因 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影响,并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相关机制。方法:采用4支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应用5-溴脱氧尿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分裂细胞、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7、14、21d时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体细胞增殖速度。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结合激光共聚显微镜观察确定新生细胞分化特点。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速度在7-14d时明显增加,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1d时恢复正常水平。新生细胞大多迁移入颗粒细胞层,并分化为神经元。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可增强每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引起激素水平、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浓度改变以及齿状回局部微环境变化有关。

  • 标签: 成年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海马齿状回 溴脱氧尿苷 神经前体细胞
  • 简介:动态心电图(DCG)对各种复杂心律失常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干扰与伪差可影响DCG分析。使不少医生误导病人。让病人戴上仪器后进行运动,使运动及各种原因产生伪差与正常心电波形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从而影响分析速度甚至误诊。为此。我们对如何减少干扰做了认真统计与分析。采取了相应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干扰 原因分 复杂心律失常 心电波形 DCG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晕厥原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3例运动试验发生晕厥资料。结果:4例发生晕厥时运动量是极量,9例是亚极量,11例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倒,2例发生运动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为心源性。结论:为减少运动试验晕厥及其严重后果,应严格掌握运动试验禁忌证,对病人宜采用亚极量运动.严密血压心电图监护,并作好急救准备。

  • 标签: 晕厥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运动试验
  • 简介:问:医生你好.我今年32岁,男。近半年来常觉得一阵一阵心慌.有时几秒.有时几分钟就自己好了.心慌时心律大概是每分钟160—170次左右。请问.我是什么问题呢?

  • 标签: 阵发性心动过速 原因分析 心律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高热惊厥发生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收治256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分析高热惊厥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年龄0-5岁、有感染、抵抗力低下、降温不及时、散热不良、体液缺乏时高热惊厥患儿占到全部高热惊厥患儿82.81%、98.44%、60.16%、63.28%、56.64%、54.69%,是引起高热惊厥发生主要原因(P〈0.05)。结论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疾病,低年龄、有感染、抵抗力低下、降温不及时、散热不良、体液缺乏是引起高热惊厥主要原因,应针对高热惊厥相关原因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以降低高热惊厥发生。

  • 标签: 高热惊厥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卫生公共事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医疗水平也有所提高,给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带来了保障。但与此同时,用药不合理情况在临床中仍然是一个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临床医生对各专业用药相关禁忌证没有充分了解,掌握药品知识并不全面以及医师与药师间沟通不够紧密。为了对用药不合理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本文以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例,通过对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类型及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以后临床治疗工作中提供了借鉴。

  • 标签: 消化内科 用药不合理 常见飞问题 分析与研究
  • 简介:人体衰老,生理功能减退毕竟是不可抗拒,老年人因脏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因而影响了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可能性增高,因此老年人用药尽可能降低其危险性,确保药物既达到有效又安全双重目的。据研究资料显示,41~50岁病人中药物产生不良反应达11.8%,

  • 标签: 双重目 药物治疗 药物中毒 排泄过程 组织结构 危险性
  • 简介:自1987年支架置入术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n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领域以来,成功解决了单纯PTCA术急性血管弹性回缩导致再狭窄问题,但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仍然有约30%再狭窄率,而药物洗脱支架,特别是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支架出现,将再狭窄率进一步降至10%以内,随后关于DES与支架内血栓临床研究显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作为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在抑制平滑肌细胞同时,也抑制了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甚至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本文将对DES再狭窄与支架血栓可能存在原因和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 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置入后 支架内血栓 再狭窄率
  • 简介:目的研究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院内发生或6小时内到院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原因统计,并对原因进行对策分析。结果1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42例接受溶栓治疗,占24.41%。溶栓患者平均到院时间(4.00±1.61)小时。发病6小时内就诊132例脑梗死患者未接受溶栓治疗,其原因有醒后卒中,完成评估后超过时间窗,患方拒绝或犹豫,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年龄不符等。结论加强对醒后卒中研究,加强公众对脑卒中了解,优化院内卒中流程,更新我国溶栓指南等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溶栓治疗比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醒后卒中
  • 简介:目的分析继发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后封堵器相关严重并发症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7年在云南省多个介入中心行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型房间隔缺损患者1214例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封堵器与心脏大血管接触组(n=1030例)、封堵器与心脏大血管未接触组(n=184例)。封堵器与心脏大血管接触组又依据接触是否成角及封堵器有无相对活动分为相应亚组。结果全组共发生封堵器相关严重并发症6例(0.5%),其中封堵器脱落5例,主动脉右心房瘘1例;当封堵器与大动脉呈切线位接触且无相对活动时,封堵器相关严重并发症减少。结论建议根据不同房间隔缺损选择适合封堵器,封堵器释放前应关注封堵器是否与大动脉接触成角以及有相对运动。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并发症
  • 简介:为了探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全身耐力下降原因,我们用心肺运动试验系统对16正常人和16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最大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并测定运动前后动脉血乳酸浓度和酸碱代谢参数,结果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全身耐力和动脉血乳酸浓度显著低于正常人,但二组其它酸碱代谢参数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酸性代谢产物乳酸不是影全身耐力主要因素,本研究还发现;病人组最大潮气量.每分通气量都减低,生理死腔和肺泡动脉氧压差升高,二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心力储备下降,运动诱发肺淤血,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心脏病患者全身耐力下降主要原因

  • 标签: 耐力 心肺运动试验 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