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73岁。因反复咳嗽、咯痰3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3天入院,查体:体温36.4℃、呼吸19次/分、心率56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楚,唇舌发绀,桶状胸,叩诊过轻音,双肺呼吸音粗,

  • 标签: QRS波群 肺呼吸音 双下肢水肿 反复咳嗽
  • 简介: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可挽救生命,但有时药物或其他办法更有效。虽然心脏节律有时会出现异常,但心脏终生稳定跳动的能力是非常强劲的,它的电路系统亦非常稳定的。当中两个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是:(1)室性心动过速和(2)心室颤动。中止这些节律并恢复正常的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用电击:

  • 标签: 心脏转复除颤器 植入式 致命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节律 心脏除颤器
  • 简介:李亚林新近提出:传统心电图导联系统在测试状态时,正负电极的数目多于二个以上,实际上构成了一种逻辑不同电压源并联测试电路,其电压源支路数等于正负电极数目的乘积,所测电压,实际上是一种相应的并联等效电压。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合成 测试状态 导联系统 电压 电极
  • 简介: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均是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主要原因,且多发生在院外,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除颤器(ICD)可及时识别并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已成为SCD一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

  •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护理
  • 简介:患者男性,79岁。4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经休息或口服利尿剂缓解,无典型心绞痛症状,未经系统治疗。于2004年12月气短加重,不能平卧。心电图(ECG)(图1A)示:P顺序出现,Ⅰ、Ⅱ、Ⅲ、aVF、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振幅、时间均正常,ST—T改变(ST1、aVL、V4-V6呈下斜型下移达0.3mV,TI、aVL、V4-V6倒置0.2~0.5mV)。

  • 标签: 心电图 QRS波 AVR导联 碎裂 心绞痛症状 系统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运动员的心电图改变。方法选择出一千例运动员的心电图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心电图自动分析报告结果99%出现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心包炎、高血钾、早极综合征等异常心电图诊断。结论99%的运动员出现早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

  • 标签: 心电图 运动员 早复极综合征
  • 简介:最近,甲型H1N1流感病例又迅速增加,据世卫组织所辖的全球6大地区报道,确诊病例已超过20万例,造成全球2185人死亡。但由于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已不再检测和汇报新增病例,实际感染数字显然比这个数字高得多。今年3月甲型H1N1流感首先在墨西哥暴发后,疫情迅速蔓延至墨国邻近的美

  • 标签: 流感疫情 人死亡 预防工作 甲型 病例 感染
  • 简介:1991年Brugada兄弟首次报道了心电图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有V1~V3导联ST段抬高及猝死[1],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后被称为Brugada综合征.此后,国内外文献有不少类似病例报道,有些病例既有典型心电图改变,又发生过心脏性猝死(死亡或存活),符合Brugada综合征;另有一些仅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而无症状,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和功能性心脏改变如药物作用等[2].2001年Hurst将Brugada兄弟描述的心电图改变称为Brugada.根据文献资料,可以肯定的是,出现Brugada者不一定是Brugada综合征,还可能有其他的病因.临床遇到出现Brugada者,应该详询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区别Brugada综合征与其他病因引起的Brugada.

  • 标签: BRUGADA波 BRUGADA综合征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生活中,当我们使用电脑、听MP3、看电视、接打手机时,电磁辐射无处不在,如影随形。不仅如此,甚至连霓虹灯都可能发出干扰信号,从而产生头痛、精神紧张和压力等症状。电子产品产生的过量电磁辐射可对人体造成影响,被称为“电子病”。

  • 标签: 电子病 电磁波 电磁辐射 干扰信号 精神紧张 电子产品
  • 简介:高科技器械可以挽救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植入型心律转除颤器(简称ICD)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ICD可以监测心脏心律及心率,当检测到心率有稍微异常时,可以释放低能电击矫正异常。另外,ICD还能释放更强的电击,像在胸膛上迅速踢一脚,从而终止可能威胁生命的心律紊乱。

  •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生活 挽救生命 心律紊乱 ICD 高科技
  • 简介: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室梗死的病例比较少见,诊断心房梗死的就更少见,本院收治的1例晚期肺癌,其体表心电图呈典型的心房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心房梗死的表现形式不是常见的P-Ta改变,而是出现罕见的房性“Q”,报道如下.

  • 标签: 房性“Q”波 心肌梗死 诊断 心电图
  • 简介: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扩张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选最有效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打通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实现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血流再灌注,从而明显降低其近期的死亡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 PCI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极综合征(ERS)的特点并进行误诊分析和鉴别诊断。方法对60例ERS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中男性54例、女性6例,年龄平均45.47±10.13岁。45岁以下36例占60%。32例(53.3%)以心脏急症收住入院,其中14例(23.3%)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1.7%)误诊为急性心包炎。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4例单支血管狭窄〉70%。结论ERS者主要易误诊为冠心病及AMI。

  • 标签: 早期复极综合征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跨室壁极离散度。方法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11例,健康对照组13例,对两组的跨度壁极离散度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病人的跨室壁极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跨室壁极离散增大可能是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跨室壁复极离散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既往有甲亢病史5年,阵发性房颤间歇服用胺碘酮一年.于2002年8月19日因精神悲伤,突然意识丧失,晕倒在地,口唇发绀小便失禁,5min后送入我院急救中心,心电图示: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前、后反复电除颤10次,恢复窦性心律,频发房早,间歇短阵房颤,T倒置,Q-T间期440~480ms,为防止再次室颤,于2002年9月7日安置单腔起博律除颤器(ICD),测R波幅度5.7mV,感知灵敏度0.5mV,电极阻抗420Ω,程控诱发室速室颤感知11秒,20J放电一次转成功,术后半年平稳.于2003年4月~8月间,自感间断4次电击感,ICD程控资料显示:快速房扑,超过设定心率上限频率,误放电(5~10J)4次,均终止.后程控打开,增加QRS宽度识别,减少抗心动过速起博次数,增加放电能量,调整为8、16、20、30、30J能级,同时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富马酸比索洛尔5mg/d)控制心室率,至今未再放电.

  • 标签: 复律除颤器 单腔起搏 反复 2002年 放电 突然意识丧失
  • 简介:2009年11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向全体医生发出警告:奥美拉唑(商品名:奥美拉唑缓释剂、复方奥美拉唑口服混悬剂龄等)会使抗凝药氯吡格雷(商品名:立维)的抗凝效果减半。这封信建议奥美拉唑不能和立维同时服用。这个警告意味着一个很大的转折,因为奥美拉唑一度被推荐用于缓解由立维产生的胃部不适。

  • 标签: 波立维 复方奥美拉唑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同服 胃药 2009年
  • 简介:目的观察生理和缺血状态下兔心室间极离散,探讨临床缺血心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兔心室肌细胞,采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观察对照组(正常心室内膜动作电位时程)和缺血组(缺血心室内膜动作电位时程)在不同刺激频率下[即基础循环周长(basiccyclelength,BCL)=2000、1000、500及250ms]左右心室肌心内膜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变化.结果对照组生理心肌的室间离散分别为(47.70±7.89)ms,(45.50±7.00)ms,(40.30±7.33)ms,(37.90±6.45)ms;缺血后心室间离散则分别为(91.90±7.67)ms,(91.40±7.62)ms,(88.60±7.78)ms,(89.20±6.91)ms.结论生理状态的心肌左右心室间存在极离散,缺血状态下心室间极离散增大.这种心室间的极异质性可能是缺血心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之一.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电生理学 膜片钳术 动作电位
  • 简介:冠状动脉“无流”(no-reflow)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再灌注治疗开通闭塞或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仅为0~1级。而相关的近端心外膜冠状动脉无痉挛、夹层、撕裂、血栓和严重残余狭窄。如果TIMI血流为2级,则称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floW)。有时,尽管心外膜面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达到3级,但其心肌细胞仍然无再灌注,也属于实质上的“无流”或“慢血流”。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无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