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长托宁联合阿托品与单独应用长托宁或阿托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阿托品治疗组33例,应用阿托品+氯解磷定治疗,长托宁治疗组33例,应用长托宁+氯解磷定治疗,联合治疗组32例,应用阿托品+长托宁+氯解磷定治疗。三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正常值低限60%)的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长托宁治疗组和阿托品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但三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阿托品或长托宁治疗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联合应用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能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导师制配合临床带教路径带教实习护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实习的护生7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名。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带教,观察组护生采用导师制配合临床带教路径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的临床带教效果、护生的综合能力及其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带教前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后两组护生理论及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带教前(P〈0.01),观察组护生的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程序运用能力、护理评估能力、护理诊断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导师制配合临床带教路径带教实习护生,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带教效果,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及对教学的满意度。
简介:目的本研究探索冠心病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ASO3973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调控作用。方法应用敲低和过表达ASO3973的策略,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IL-6、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表面ICAM-1的表达。结果敲低ASO3973导致炎症因子(IL-6、IL-8、IL-1β)和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中的IL-6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总蛋白中IL-6和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膜表面I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过表达ASO3973导致IL-6、ICAM-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上清液中的IL-6的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细胞膜表面ICAM-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LncRNAASO3973显著调控内皮细胞IL-6、I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提示ASO3973可能通过调控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汉族人群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SLFP)技术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Ser49Gly多态性。结果高血压组Set49等位基因频率为86.6%,Gly49等位基因频率为13.4%,对照组分别为89.7%和10.3%,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Ser/Ser基因型占64.3%,Ser/Gly基因型占26.7%,Gly/Gly基因型占0%,对照组分别为80.1%、19.2%和0.6%,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β1-ARSer49Gly多态性可能与本研究群体的高血压病无关。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以下简称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下简称ICD)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在预防患者猝死中的差异。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出院诊断为遗传性LQTS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或ICD的全部21例患者,结合门诊、电话和程控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晕厥、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结果起搏器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9.3±14.3岁,随访时间50.6±26.3个月,1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再发晕厥前兆,其中1例最终更换为ICD。ICD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4.5±11.9岁,随访时间61.4±43.5个月,3例患者接受了ICD的适当治疗,另2例患者接受了ICD的不适当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囊袋感染,1例患者更换为永久起搏器。治疗有效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72.7%(8/11)和100.0%(10/1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27.3%(3/11)和30.0%(3/10),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对于不能植入ICD的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法,但对于QTc≥539ms的患者,只有植入ICD才能预防猝死。植入ICD后长期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考虑更换为永久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