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引言众所周知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大脑皮层对缺氧十分敏感,脑缺血缺氧时,氧化代谢障碍造成脑内乳酸性中毒,加重脑组织的缺血、水肿和坏死。各种氧疗对脑缺血、缺氧,改善脑水肿均有治疗作用。但无简便易行的仪机体缺氧变化进
简介: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赛来昔布联合热疗对人胰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应用热疗、赛来昔布(100μmol/L)及两者联合处理胰腺癌SW1990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建立裸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热疗、赛来昔布及两者联合应用,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病理改变,RT—PCR检测bcl-2及baxmRNA的表达。结果热疗、赛来昔布及联合组SW1990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6.63±5.78)%、(44.55±4.76)%和(21.83±2.33)%;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11.78%、17.33%和33.32%;抑瘤率分别为81.3%、93.0%、99.7%,各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以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最明显。各组瘤组织baxmRNA表达上调,以联合组上调最明显,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bcl-2表达无变化。结论赛来昔布、热疗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对胰腺癌治疗有效,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简介:目的对照评估三维超声VOCAL(virtualorgancomputer-aidedanalysis)技术与二维超声测量甲状腺体积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测量50例18~68岁女性成人的甲状腺体积。二维超声测量甲状腺最大切面的3个径线(L、H、W),用经典的椭圆体公式V=0.523×L×H×W计算甲状腺体积;三维超声VOCAL技术先获取甲状腺三维数据,而后用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最终对比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结果三维超声VOCAL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测量甲状腺体积,操作者组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738%、1.59%,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26cm^3,0.22cm^3)、(-0.32cm^3,0.46cm^3);组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xx、0.942^xx,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36cm^3,0.37cm^3)、(-0.75cm^3,0.64cm^3)。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组内变异系数小、组间相关系数高、95%一致性界限宽度窄,说明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的重复性优于传统二维超声。结论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的重复性高,优于传统二维超声,其作为一种安全、简单、易行、精确的测量方法,为临床测量不规则脏器体积提供可靠、有效的新方法。
简介:目的分别采用4种方法测定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鼠血糖并比较采用不同检测仪器和标本类型测定血糖结果的差异。方法将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1(8只)与烫伤组B1(16只),烫伤组B1于伤后12、24h采血(每个时相8只)。另外取2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2(10只)与烫伤组B2(10只),烫伤组B2于伤后12h采血。烫伤组B1、B2大鼠置于(95.0±0.5)℃热水中15s,制作30%总体表面积(totalbodysurfacearea,TBSA)、IU度烫伤模型。烫伤组B1(即时复苏)伤后立即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40ml/kg),烫伤组B2(延迟复苏)伤后6h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40ml/kg)。对照组A1、A2仅37℃温水中15s模拟烫伤,不进行液体复苏。用血糖仪/尾动(静)脉全血法、血糖仪/腹主动脉全血法、分光光度计,股静脉血浆法、分光光度计,腹主动脉血浆法4种方法测定大鼠血糖。结果①与对照组A1比较,烫伤组B1伤后12、24h血糖仪/尾动(静)脉全血血糖、分光光度计/股静脉血浆血糖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A2比较,烫伤组B2伤后12h血糖仪,腹主动脉全血血糖、分光光度计/腹主动脉血浆血糖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对照组A1的血糖仪/尾动(静)脉全血血糖与分光光度计/股静脉血浆血糖比较、对照组A2的血糖仪/腹主动脉全血血糖与分光光度计/腹主动脉血浆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烫伤组B1的血糖仪/尾动(静)脉全血血糖显著低于分光光度计/殷静脉血浆血糖(P〈0.05);烫伤组B2的血糖仪,腹主动脉全血血糖与分光光度计/腹主动脉血浆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4种血糖测量方法均表明血糖升高,用腹主动脉全血采用血糖仪�
简介:目的评价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两名测量者对23名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和7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臂踝脉搏波速度的测量。测量分为两阶段,中间间隔2周,每一阶段在同一天上午(8:30~11:00)和下午(13:30~16:00)分别进行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不同时间)臂踝脉搏波速度无显著性差异。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5~0.992(P〈0.01),组内相关系数为0.924-0.992(P〈0.01);健康受试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4-0.974(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0.672-0.973(P〈0.05)。Bland-Altman图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规范的测量条件下,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的臂踝脉搏波速度的重复性好。
简介:目的比较二维(2D)与三维(3D)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所得出的相关参数,探讨3D-QCA在分叉病变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入选176例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使用Medis分叉病变软件对所有病变分别进行2D-QCA与3D-QCA分析。得到的参数包括:最小管腔直径,管腔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程度,病变长度,主支和分支远端分叉角度。比较相关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结果对于主支血管,3D-QCA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小于2D-QCA(63.6±11.5vs71.6±17.5;81.2±11.8vs88.9±12.8,P<0.05);而对于分支血管,3D-QCA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大于2D-QCA(42.0±15.6vs30.2±20.3;54.2±18.2vs47.2±25.2,P<0.05)。3D-QCA所测病变长度均大于2D-QCA。另外,3D-QCA分析出的分叉角度明显小于2D-QCA(50.1±13.5vs53.9±20.0,P=0.006)。各参数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一致性欠佳。结论2D-QCA与3D-QCA在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一致性欠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和发掘3D-QCA在分叉病变分析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