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应用肝素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8例中31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症状缓解,5例症状缓解不明显,总有效率达86.9%。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是一组可随时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症,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最大可能的保存心肌细胞,防止疾病恶化;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药物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酶 低分子肝素钠 硝酸甘油 肝素
  • 简介: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按照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第五版关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标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病人心绞痛症状变化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对心电图也有一定改善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在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 标签: 葛根素注射液 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RT-3DE)技术在稳定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5例稳定冠心病患者根据造影检查所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组。应用RT-3DE技术获取患者左心室容积-时间曲线(volume—timecurve,VTC),观察整体及各节段VTC形态,计算舒张早期峰值充盈率(peakfillingrate,PFR)、平均充盈率(meanfillingrate,MFR)、1,3充盈分数(I/3fillingfraction,1/3FF)等参数,比较组间差异,选择有效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RT-3DE所测左心室容积、射血分数、峰值射血率(peakejectionrate,PER)及MFR在各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FR、1/3FF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逐渐降低.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者与造影结果正常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FR、1/3FF与E/E’比值及NT—proBNP浓度均呈负相关,1/3FF相关性优于PFR(与E/E’比值,r=-0.751.P〈0.01;与NT—proBNP浓度,r=0.612,P〈0.01)。以1/3FF判断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即狭窄程度〈70%)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P=0.001).95%置信区间为0.633—0.911。1/3FF≥36.75%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的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76%。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结论RT-3DE可定性、定量反映稳定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1/3FF可在一定程度上检测此类患者初期出现的以舒张早期心肌弛缓异常为主的轻度舒张功能受损。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舒张功能 冠状动脉狭窄 容积-时间曲线
  • 简介:原发性血管炎包括Wegener肉芽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和Churg-Strauss综合征,通常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这些疾病的发生率正在增长,每百万人超过20例。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包括儿童,但以年长者居多(发病高峰年龄在55—70岁)。白种人高发,没有性别差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 标签: 原发性小血管炎 WEGENER肉芽肿 过敏性紫癜 病因学 发病机制
  • 简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所有的心绞痛患者(年龄非常老而症状较轻的患者则有可能是例外)都应转诊至心脏专科医师那里进行评估。处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判断将来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以及采取措施改善预后。充分证实有效的试验、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科学资料均可帮助临床医师。不过,对每个患者的优化处理仍然有赖于临床判断。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治疗方法 非ST段抬高型 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绞痛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治疗组(n=66),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TC、TG、LDL-C明显下降(P〈0.05或P〈0.01),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改善UAP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辛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至2000年,中国大众媒介发展概况如下:广播电台304座,人口覆盖率为92.47%:电视台为354座,人口覆盖率为93.65%;出版报纸2007种,杂志8725种。

  • 标签: 四川 媒介 使用 定性研究 结核病 流行病学
  • 简介: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回升,中国是WHO认定的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据WHO估计: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结核病例发生在中国。2000

  • 标签: 年龄 农村 结核病 可及性关系 定性研究 诊断
  • 简介:背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价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情况。我们研究NT-proBNP在血浆中的浓度是否可以作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放入支架治疗后的预后标志物。方法和结果:测定1059位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疾病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NT-proBNP的浓度。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死亡事件。经过平均3.6年的随访(四分位数间隔范围为3.3~4.5年),106位患者死亡。Kaplan-Meier曲线估计五年死亡率在第一个四分位点为4.7%,第二个四分位点为7.8%,第三个为11.4%,第四个为32.7%(P〈0.001)。Cox氏比例危害模型显示NT-proBNP与死亡率强相关(第四个较第一个百分位点调整后危害比为5.83,95%可信限为2.08~16.44)。NT-proBNP对心血管病被证实有相同的预后价值(第四个较第一个百分位点危害比位5.98,95%可信限为1.55~23.13,对纽约分级为I或II级的病人第四个较第一个百分位点危害比位6.03,95%可信限为2.07~17.52)。结论:血液循环中NT-proBNP的水平是评价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很强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NT-PROBNP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预后价值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生物标志物 心绞痛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贝尼地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应用一般治疗+盐酸贝尼地平(4mg2/d);对照组25例,应用一般治疗+硝苯地平(10mg2/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患者的药物耐受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盐酸贝尼地平组总疗效率86.5%,对照组总有效率48.0%,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90.5%和50.2%,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总缺血时间均有显著减少(P〈0.05),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盐酸贝尼地平不仅是有效的降压药物,而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绞痛药物。

  • 标签: 盐酸贝尼地平 心绞痛 稳定型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克林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克林澳240mg,对照组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0mg,连用10天。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心肌耗氧量改变。结果克林澳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心肌耗氧量显著下降,心电图改善。结论与硝酸甘油相比,克林澳能更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

  • 标签: 克林澳 药物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图 心肌耗氧量 硝酸甘油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10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无显著差异(P>0.0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疗程均为1周.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UAP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A组临床症状及ECG的改善均优于B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BPC)及纤维蛋白原(FG)均无明显改变,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UAP安全快速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近期心绞痛的再发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肝素治疗 老年人 腹部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近年来,日益增加的研究证据表明,内皮功能在包括UA在内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造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失衡、致血栓形成作用的增强等变化,通过促发冠状血管痉挛、冠脉内血栓形成,构成了急性心肌缺血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下面对近年来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综合征 ANGINA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近年来,G蛋白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以Ras及Rho为主的G蛋白家族成员介导多种信号通路,广泛参与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参与左心室重构及氧化心激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在心力衰竭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G蛋白在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小G蛋白 心力衰竭 凋亡 心室重构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常见的肺部慢性炎症疾病,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性表现,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进展。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随着气流受限的发展,COPD患者可出现气道阻塞症状加重,肺功能下降,降低其生存质量并增加病死率。而COPD稳定期是肺疾病症状相对稳定或症状轻微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症状的相对稳定,患者往往放弃继续治疗而导致症状的反复发作和肺功能逐渐恶化。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支气管舒张剂 激素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利金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氨茶碱治疗,治疗组予利金颗粒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I、FVC、FEV1□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金颗粒对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有较好疗效,且对肺功能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利金颗粒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气虚证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同期超分割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非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初治局部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48例分别采用超分割同步放化疗(实验组)或常规分割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治疗.实验组患者24例,放疗剂量:56~64.4Gy/40~46次,1.4Gy/次,2次/d;对照组患者24例,放疗剂量:60~66Gy/30~33次,2Gy/次,1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同步化疗.采用RTOG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66.7%)高于对照组(54.2%)(P<0.05);1年总生存率(OS)实验组患者(70.8%)高于对照组(58.3%)(P>0.05),实验组患者≥2级和≥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细胞肺癌同期超分割3DRT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获得较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主要毒性反应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超分割放射疗法 同步放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淤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如扩张心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调脂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静滴黄芪注射液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缓解心绞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7.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多项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以及调脂方面,有满意疗效。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气虚 血淤 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