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人长期服用曲美他嗪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观察7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35例,治疗组37例常规治疗加服曲美他嗪。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程度,以及肝肾功能、血脂、心率的变化和有无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减少明显(P〈0.01),运动耐量增加(P〈0.05),但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减少的对比无显著差异。心电图异常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龄冠心病人长期服用曲美他嗪治疗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曲美他嗪 高龄 冠心病人 心绞痛
  • 简介:心病冠心病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两者单独存在容易诊断,若两者并存,则临床上冠心病容易漏诊,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关系到患者预后。现就我院近几年来5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漏诊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

  • 标签: 肺心病 合并症 冠心病 漏诊 原因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以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对照组患者(6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70)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及1个月时的血脂水平、炎症指标(hs-CRP、IL-18)水平、肾功能(Cr)情况以及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75.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TG、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1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高龄冠心病介入术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高龄冠心病 血脂 炎症反应 肾功能
  • 简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近年来,日益增加的研究证据表明,内皮功能在包括UA在内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造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失衡、致血栓形成作用的增强等变化,通过促发冠状血管痉挛、冠脉内血栓形成,构成了急性心肌缺血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下面对近年来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综合征 ANGINA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不适1周,加重2d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活动后突然出现心前区不适,有轻度压迫感,休息后症状逐渐缓解。入院前1d开始反复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伴有憋喘,休息后无改善,给予硝酸甘油口服后症状缓解。人院当日早饭后再次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症状剧烈,伴有呼吸困难、意识模糊,

  • 标签: 复杂冠脉病变 肾功能不全 介入治疗 心前区不适 症状缓解 老年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冠心病(CHD)的主要发病原因。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但在发展成为CHD的病人中,只有1/2的人表现为血脂增高。因此,Ross提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大量研究证实了这种假设。许多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冠脉)局部或全身的炎症与免疫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所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炎症 冠心病
  • 简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所有的心绞痛患者(年龄非常老而症状较轻的患者则有可能是例外)都应转诊至心脏专科医师那里进行评估。处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判断将来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以及采取措施改善预后。充分证实有效的试验、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科学资料均可帮助临床医师。不过,对每个患者的优化处理仍然有赖于临床判断。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治疗方法 非ST段抬高型 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绞痛患者
  • 简介:慢性肾病的病程一般表现为不可逆性进展,即从无症状或轻微血生化异常进展到有潜在生命危险的尿毒症,并伴有钾磷代谢紊乱、血压和血容量调节异常。慢性进行性肾病分四个阶段——肾储备功能丧失、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终末期肾衰(ESRF)。内科医师要面临每一阶段的不同问题和临床表现。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血容量 肾后性尿毒症 肾动脉病 高血压
  • 简介:肾脏疾病包括遗传、代谢失调和获得性的肾脏损害,后者又可分为免疫性、代谢性、肿瘤性和感染性等各种类型。许多“肾脏”疾病(特别是免疫性或代谢性问题)存在系统性表现,所以病人常常表现为另一个器官或系统症状。这样就会导致误诊、漏诊和潜在的伤害。如,病人有乏力、肌肉强直、鼻

  • 标签: 慢性肾功能损伤 肾脏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中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女性与男性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等方面的异同点。结果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较低(13.0%),与男性患者相比,吸烟者比例较少(12.5%VS81.4%,P〈0.001),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较高(33.3%VS11.2%,P〈0.01),其它危险因素与男性相比无明显差异,女性患者更易发生室颤(12.5%VS2.5%,P〈0.05)。结论国内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女性吸烟者比例低于男性,冠心病家族史及室颤发生率高于男性,其它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与男性相似。

  • 标签: 冠心病 变异型心绞痛 女性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和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组,超声观察颈动脉血流参数、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指数(PI),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径和血管阻力指数均增加(P〈0.05),IMT及PI随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间接判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诊断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2型 冠状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
  • 简介:冠心病心力衰竭(简称冠心病心衰)顾名思义是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据统计大约65%的心力衰竭由冠状动脉疾病引发的。冠心病心衰在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心衰主要由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缺血诱发的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所致,慢性心衰主要是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和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由于冠心病导致心衰的成因不同,因此治疗上的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下面就对冠心病心衰发病机制及诊治作一浅谈。

  • 标签: 冠心病心力衰竭 冠心病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舒张功能异常 心肌收缩
  • 简介: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治疗组(n=66),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TC、TG、LDL-C明显下降(P〈0.05或P〈0.01),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改善UAP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辛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3年后的预后情况,探讨该类患者如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确诊T2DM伴多支血管病变并成功行PCI或CABG治疗且病例及随访资料完整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分析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cerebralevents,MACCE)。结果3年期随访显示,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31.58%vs17.68%,P<0.01),PCI组心源性死亡(4.82%vs1.10%,P<0.05)、心肌梗死(4.39%vs1.10%,P<0.05)及再发心绞痛(17.27%vs10.50%,P<0.05)发生率较高。结论与PCI相比,CABG仍然是目前T2DM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更好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vWF水平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本院1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对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夜间收缩压较白昼收缩压下降百分率分为杓型组(n=23)、非杓型组(n=70)和反杓组(n=67)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血浆vWF水平。结果各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三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脂、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肌酐、诊室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反杓型组的nSBP较杓型组明显升高(P〈0.05),反杓型组nSBP较非杓型组明显升高(P〈0.05)。血浆vWF水平非杓型组明显高于杓型组(984.74±219.27,717.32±241.09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杓型组与杓型组比较有差异(1019.99±256.64,717.32±241.09P〈0.05)。结论血浆vWF水平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与血压节律相关。

  • 标签: VWF 动态血压 血压节律
  • 简介:在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内皮受损及内皮功能失调不仅是始动因素之一,也是其发展和转归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内皮功能冠心病相关研究的分析来阐述内皮功能障碍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发生发展及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