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NSSI)广泛存在,成为心理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分析青少年NSSI教育现状及成因,总结出了四种常见的NSSI动机类型,即缓解负性情绪型、防御或求救型、报复或威胁型、自虐或病理型,并结合案例阐释了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对青少年NSSI的影响,提出了培养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和营造校园心理文化氛围的应对策略,对学校开展NSSI防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 自伤行为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采取非自杀自伤行为的目的、动机及特征,为青少年非自杀自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348例非自杀自伤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对其采取非自杀自伤行为的目的、动机及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为控制父母的为 110例(32%),为发泄情绪的99 例(28%),为希望得到关心和关注的98 例(28%),为好玩的37例(10%);聚众自杀自伤行为 216例(62%)。研究发现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有如下特征:女性204 例(59%),女性青少年更容易采取非自杀自伤行为;受到过同学欺凌的199例(57%),说明同学关系不融洽的更容易采取非自杀自伤行为;选取上臂自伤的221例(64%),上臂方便实施。结论: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但希望控制父母和发泄情绪的占比更重,因此对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很有必要,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引导其通过其他方式发泄情绪,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我们对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特点进行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楚其非自杀自伤行为的目的、频率、方式、部位等,为我们实施干预提供了基础。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在非自杀自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70例非自杀自伤患者,均为我院精神科2022年7月-2023年6月时期收治,依据组间信息均衡可比原则将纳入样本分入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均n=35),前组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杀态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QSA问卷4个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非自杀自伤患者心理状态、自杀态度改善均可起到积极影响,值得推荐。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自杀态度
  • 简介:摘要: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是近年来急需重视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非自杀自伤行为可能将导致对生命的威胁。文章采用辩证行为疗法(DBT)去探讨其对处理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的效果。我们通过对具有非自杀自伤行为的青少年进行DBT治疗,通过记录和比较治疗前后的行为变化、心理健康指标等,评定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DBT治疗后,参与者的非自杀自伤行为次数明显减少,心理健康趋于稳定且向积极方向发展。因此,DBT疗法在处理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该研究有助于提供科学方法论为处理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提供依据,对青少年的综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辩证行为疗法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童年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病人非自杀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份,研究时间为期一年,参与研究病人的数量为60例,并将其分成两组,甲组与乙组,甲组为单纯的青少年抑郁症病人,乙组为抑郁症伴有非自杀自伤行为,分析其存在的独立因素。结果: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出现抑郁症伴有非自杀自伤行为的乙组病人在CDI、CTQ、SPR等总分以及因子分均高于甲组病人,尤其在低自尊因子分、情感忽视分、侮辱因子分和躯体攻击因子分关系较为密切。结论:在童年如果儿童的情绪被忽视以及被同伴侮辱,容易导致青年少抑郁症非自杀自伤行为的产生,有利于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行为。

  • 标签: 童年创伤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简介:摘要: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身心发展关键期,近年来非自杀自伤(NSI)行为的发生率却显著上升,给当事者及其家庭身心带来巨大伤害,接受有效治疗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旨在探究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青少年非自杀自伤的干预效果。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抽取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行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同时对双方实施6个月的随访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的干预组青少年在非自杀自伤发生率、自我剖析能力以及复原力上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此外,干预组青少年的情绪稳定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及其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这些研究发现,为NSI青少年进行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提供了有效理论支持。

  • 标签: 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 随机对照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自伤行为青少年中应用积极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定118例青少年抑郁障碍者为研究对象,均存在非自杀自伤行为,于2023年2月-2024年2月入院医治,以奇偶数列法为标准分组,将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干预组,将基础护理给予常规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三个月后比常规组的自我伤害评分和抑郁评分更低,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青少年抑郁障碍伴非自杀自伤行为,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积极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障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青少年非自杀自伤患者中,探究分阶段护理的具体内容、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后,具体构成为:青少年非自杀自伤患者,抽取时间方面,跨越了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而后划分组别,指导依据为:奇偶数字法,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以上患者统计后,共62例;其中,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分阶段护理为实验组提供,每个组别中,纳入31例研究样本,对比护理效果。结果:(1)实验组中,筛选青少年非自杀自伤患者关于PHQ-9评分、GAD-7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表现更低,P<0.05;(2)心理亚健康、躯体亚健康、MSQA总分比较,实验组VS对照组,数据更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和常规护理相比,分阶段护理的开展意义重大,既可改善青少年非自杀自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又能提高患者心理、躯体亚健康程度,值得推行。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患者 情绪状态 MSQA评分 分阶段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自杀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开展情感共鸣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26例自杀药物中毒患者,根据基础资料匹配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情感共鸣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幅度较大(P<0.05)。结论:对急诊自杀药物中毒患者强化情感共鸣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加速其康复。

  • 标签: 急诊 自杀性药物中毒 情感共鸣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现实虚拟VR技术在青少年抑郁症及非自杀自伤行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旨在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医学科就诊的的60例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自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接受基于VR技术的心理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传统心理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自伤行为问卷和生活质量量表等工具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方法。结果  实验组在抑郁症状改善、减少非自杀自伤行为和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较高,但也有少数患者报告在使用VR设备过程中出现轻微的不适感。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现实虚拟VR技术在青少年抑郁症及非自杀自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和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减少自伤行为,提升生活质量。然而,在推广VR技术应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优化用户体验,减少不良反应。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VR技术在不同心理问题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结合其他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现实虚拟VR技术 青少年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现实虚拟VR技术在青少年抑郁症及非自杀自伤行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旨在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医学科就诊的的60例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自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接受基于VR技术的心理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传统心理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自伤行为问卷和生活质量量表等工具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方法。结果  实验组在抑郁症状改善、减少非自杀自伤行为和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较高,但也有少数患者报告在使用VR设备过程中出现轻微的不适感。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现实虚拟VR技术在青少年抑郁症及非自杀自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和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减少自伤行为,提升生活质量。然而,在推广VR技术应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优化用户体验,减少不良反应。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VR技术在不同心理问题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结合其他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现实虚拟VR技术 青少年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对青少年非自杀自伤患者负面情绪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2—2024.2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青少年非自杀自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的负面情绪及行为状态。结果: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非自杀自伤行为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青少年非自杀自伤患者采取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非自杀自伤行为,同时降低其负面情绪,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 心理护理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负面情绪 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共情共赢护理模式对自杀药物中毒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考察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00名试图通过药物自杀的个案,将其均匀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位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共情共赢护理模式,对比患者的情绪与依从。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情绪与依从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自杀药物中毒患者采取共情共赢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提升患者依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共情共赢护理模式 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 焦虑 抑郁情绪 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自杀药物中毒患者急救护理与共情共赢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2.1~2023.12期间内收治66例急诊自杀药物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与共情共赢心理干预,每组33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时间指标以及心理状态。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的相关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与共情共赢心理干预的应用,可以缩短急诊自杀药物中毒患者的相关时间指标,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 急救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扩大自杀行为或企图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55例抑郁症有扩大自杀行为或企图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28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针对个体具体情况予心理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HAMD7项因子分值低于对照组(均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控制和消除患者扩大自杀行为或企图,促进身心健康。

  • 标签: 心理 护理 抑郁症 自杀
  • 简介:肿瘤病人的自杀意念比一般人群高,通过及时评估病人的自杀意念可预防肿瘤病人的自杀行为。对目前国内常见的肿瘤病人自杀评估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综述,以期促进肿瘤病人自杀问题的研究,从而杜绝肿瘤病人自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肿瘤病人 自杀 自杀评估
  • 简介:【摘要】 对1例刎颈自杀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全方位、个性化人文关怀护理,关注患者心理护理,预防患者再次自杀。该患者住院期间情绪稳定,以健康、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住院期间无再次自杀、自伤事件发生,治疗护理过程顺利。

  • 标签: 人文关怀 自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前瞻护理模式对改善其攻击行为的效果。方法:研究抽选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均选自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收治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存在攻击行为,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划分2组,对比组(n=50)和实验组(n=50),经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组,以此为基础,再经前瞻护理干预实验组,讨论分析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攻击行为改善效果优于对比组,差异突出,P<0.05。结论:通过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再予以前瞻护理方案,可以使患者的攻击行为得到缓解与控制,病情好转。

  • 标签: 攻击行为 精神分裂症 常规护理 前瞻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