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向导的家庭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患者需求为向导的针对性家庭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MMSE)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方面的认知功能评分及MMSE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患者需求为向导的家庭延续性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3C"大剂量向导治疗方案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3C"大剂量向导治疗方案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同时给予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58例患者在3~6d内三餐后2h血糖控制在6.4~10.7mmol/L,24h血糖控制在4.8~10.7mmol/L。结论"3C"大剂量向导治疗方案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患者餐后血糖达标,又可避免使用大剂量胰岛素所导致的低血糖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饮食健康教育是治疗的基础,良好的护理配合是顺利实施治疗方案的前提保证。
简介:[目的]探讨实习护生情绪管理能力与临床沟通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沙市三级甲等医院的5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总得分为83.066分±13.982分,其影响因素有性别、家庭住址、情绪和应对方式;临床沟通能力总得分为80.106分±9.705分,其影响因素有年龄、家庭结构、实习时间、性格和应对方式;实习护生情绪管理能力总分与临床沟通能力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应针对实习护生情绪管理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同时可通过提升护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其临床沟通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平行病历对实习护生共情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实习的60名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实习方法,实验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增加叙事护理相关培训及平行病历写作,记录患者的就医故事、体验及心理感受,并进行分享讨论,采用中文版杰斐逊共情量表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实施评价。结果 培训结束后,观察组共情能力总分及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沟通技能正性态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平行病历引入护理临床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生的共情能力,提高沟通技能及护生的职业获益感及认同感。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优质护理干预是否对初产妇保健能力和新生儿护理能力有较好积极的影响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选择的是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来我院登记进行分娩的初产妇,共146人,将她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参考组有73人,依据常规上的护理方法对初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护理即可;而另一组是实验组有73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考察两组初产妇的心理变化及现状、保健能力是否提高还有新生儿的护理情况是否良好以及初产妇对护理是否满意。结果 优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心理状态有很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其中实验组的SDS、SAS评分指数明显低于参考组且P<0.05;实验组初产妇保健知识的掌握能力效果远好于参考组,差异显著;新生儿护理的正确性也是实验组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初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8.63%相较参考组的满意度83.5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初产妇进入人生新角色,还能有效改善其余相关科室和护理人员的关系。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分析学生不同思维类型对其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我校护理学院本科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共情商一系统商简版问卷、职业素养评估问卷、健康评估能力评分表进行调查。结果59.0%(49/83)的学生属于平衡型思维,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79.96±5.30)分,健康评估能力总分为(79.49±10.59)分。护患沟通能力中交流、言谈举止维度得分在不同思维类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评估能力中总分、专业沟通、职业态度维度得分在不同思维类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处于中上等水平,提升共情型学生健康评估能力是情境模拟教学设计的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同时针对患者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作详细阐述。方法:入组样本均选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计人数100例,运用奇偶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50例),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显优势,其患者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数据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期间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使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倡将此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语言能力与精细动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保健的学龄前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保健护理指导,观察组患儿采取预见性保健指导。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干预疗效、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和社会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运动、交往、作业操作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儿语言发育能力,提高患儿社会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语言能力与精细动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保健的学龄前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保健护理指导,观察组患儿采取预见性保健指导。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干预疗效、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和社会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运动、交往、作业操作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儿语言发育能力,提高患儿社会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语言能力与精细动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保健的学龄前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保健护理指导,观察组患儿采取预见性保健指导。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干预疗效、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和社会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运动、交往、作业操作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儿语言发育能力,提高患儿社会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语言能力与精细动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保健的学龄前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保健护理指导,观察组患儿采取预见性保健指导。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干预疗效、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和社会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运动、交往、作业操作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儿语言发育能力,提高患儿社会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语言能力与精细动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保健的学龄前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保健护理指导,观察组患儿采取预见性保健指导。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干预疗效、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和社会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运动、交往、作业操作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儿语言发育能力,提高患儿社会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试验,观察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语言功能及精细动作能力的干预效果,便于育龄前儿童的全面健康监护。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2月于本院进行保健指导的患儿106例作观察对象,采取电子抽号法分组。对照组(n=53),给予常规护保健指导护理。观察组(n=53),给予预见性保健指导护理。对比两组患儿语言及精细动作能力、血清25-(OH)D水平。结果:护理后,两组患儿CRRCAE及Gesel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学龄前儿童的保健护理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其对患儿语言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均有显著提升。所以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保健中具有较高的实施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