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丰富,人均寿命也逐渐上升,许多曾经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急诊(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 多发于老年人群体。如果发病后治理(疗)不及时,对患者的脑部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甚至引发生命危险。围溶栓期护理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极为关键,该阶段患者处于应急状态之中。本文对本院神经内科近年来收治的 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围溶栓期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经过研究分析比对,证明通过及时的科学合理的护理介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上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溶栓微信群在卒中溶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未使用微信平台的溶栓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使用微信平台的卒中溶栓病人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静脉溶栓例数,比较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门-针时间(DNT)、溶栓前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差值。比较两组病人DNT时间、溶栓前与出院时NIHSS评分、ADL评分的差值。[结果]对照组溶栓病人15例,观察组56例;两组病人DNT时间及溶栓前与出院时NIHSS、ADL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微信群在优化卒中流程和卒中溶栓病人安全管理中具有优势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溶栓期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该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为研究对照。6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行静脉溶栓(rt-PA)治疗,但是在护理方式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溶栓期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围溶栓期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实施围溶栓期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静脉溶栓进行治疗,研讨其围溶栓期护理措施。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64例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给予分组,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各 32 例,两组 围溶栓期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系统化护理措施 ,将两组最终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护理 后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成功率以及 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从对照组相比均具备显著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溶栓期及时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使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溶栓治疗,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
简介:【摘要】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重者不仅肢体瘫痪,甚至可以出现急性昏迷、死亡。临床上脑梗死的患者主要的治疗是时间窗内行静脉溶栓。阿替普酶目前是静脉溶栓药物中最常用、作用最快,效果最显著的一种,其是人工培养的一种纤维蛋白溶解药,它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它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能使梗死的血管再通。同时还能提高血管 A D P酶活性,抑制 A D 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是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首选药。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倾向。以注射或穿刺局部血肿最为常见。其次为组织内出血,多轻微, 如牙龈、皮下、泌尿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故采用阿替普酶冲击疗法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好,但疗效与风险共存。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 MP抗体检测与 MP-DNA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8年 1月至 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 100 例 MP 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用被动凝集抗体检测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 100 例 MP感染的患儿进行检测,其中应用被动凝集抗体检测法检测出 94例呈阳性,阳性率为 94.00%,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出 95例呈阳性,阳性率为 95.00%,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的 4-6岁组患儿阳性率均最高,均为 100%,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在各年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被动凝集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中特异性强,且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P<0.05),均可以应用于临床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 ICU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护理措施,并分析护理效果及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 ICU 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 102 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采纳全面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 结果: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为 9.80% ,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 31.37% , =9.687 , P <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护理后的 NIHSS 、 BI 评分而言, 2 组患者的 NIHSS 、 BI 评分均呈现改善趋势,但是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面优质护理应用于 ICU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借鉴并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胸片检查中,单侧大片絮状阴影比较常见,血清中MP-IgM的阳性率也比较高;给予患儿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不错。结论 学龄儿童常常会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