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配合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6月间被本院ICU收治给予机械通气干预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n=40。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性情况进行对比以归纳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所需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期间配合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干预有助于更快控制病情,保障整体治疗过程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 ICU机械通气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方法为首先选取到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鼻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样本,具体样本数量为5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这58例患儿在均分为研究组29例与常规组29例,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案为研究组患儿采取安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常规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分组完成之后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待两组患儿分别接受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再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在统计两组患儿护理情况的过程中分别对比了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可知,研究组患儿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果:最后通过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针对于采取机械通气鼻饲进行治疗的患儿应采取安全护理模式经干预。结论:本次课题研究的最终结论为,安全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儿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安全护理模式 儿科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鼻饲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21.1-2.21.12间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鼻饲治疗的100例患儿,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安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258.60±18.56)mmHg、血氧饱和度(95.30±5.76)%、氧分压(116.38±14.54)mmHg、二氧化碳分压(30.83±4.44)mmHg,护理人员工作态度(89.73±2.56)分、护理技能熟练度(88.65±2.93)分、情感支持(89.85±3.35)分、综合能力评分(90.32±3.13)分,均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安全护理模式 儿科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鼻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鼻胃管过程中应用安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之间收治的儿童患者之中随机选取200位实验对象,他们均需要接受机械通气鼻,将这些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性、平均性等原则进行分组探究,其中一组病人选择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称之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选用安全护理模式,称之为实验组。之后综合对比两组病人的肠道并发症发病概率、气管插管堵塞情况等,同时以组别为单位调查统计病人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应用安全护理模式对儿童实施机械通气鼻饲,其中发生阻塞管、肠道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0、3;而对照组应用普通模式机械通气鼻喂养患者,出现阻塞管、肠道并发症的人数分别为3、6。通过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概率以及阻塞管的概率等都要远小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可参考性。通过统计两组病人家属的护理满意情况可知,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71%,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42%,从这组数据的比较情况可知,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安全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增强鼻饲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除此之外家属对护理也非常认可。

  • 标签: 安全护理模式 儿童重症监护病室 鼻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实行机械吸呼技术的的效果。方法:80名行试验对比,时间:2023.1-2024.1,均分之后,振动排痰运用在对照组,机械吸呼技术运用在观察组,将实验中数值比较。结果:实行后,观察组拔管成功率高,同时患者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也明显改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对其实行机械吸呼技术,能够有效辅助患者排痰,保证呼吸道通畅,同时降低患者炎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机械吸呼技术 ICU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营养序贯护理结合早期运动安全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到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共60例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实施营养序贯护理结合早期运动安全管理干预;常规组患者实施早期运动安全管理干预,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应在其护理时应用营养序贯护理结合早期运动安全管理予以干预,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营养序贯护理 早期运动安全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 简介:清洗消毒机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种温度和程序,将预洗、清洗、消毒、漂洗、干燥等功能全部自动完成.实现清洗、消毒质量的自动监控,从而保证清洗消毒质量的稳定.清洗消毒完成全部程序的实践根据设定温度和程序决定,一般每分钟水温上升7℃,每一次清洗程序结束后的排水时间约40s.

  • 标签: 消毒程序 热力 机械 清洗消毒质量 自动监控 消毒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中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68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用时更短(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中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护理管理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的护理内容也发生了改变。现代护理学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病人进行系统化、整体化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帮助机械通气患者树立信心,并了解、满足其需要显得非常重要。

  • 标签: 机械通气 护患沟通 护理
  • 简介:机械通气(machineryventilation,MV)是治疗呼吸衰竭、解除喉梗阻所致呼吸困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的重要手段。行机械通气患者均病情危重,多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全身营养状况差,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的负氮平衡状态,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预后。临床上我们常选用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营养支持。

  • 标签: 机械通气患者 鼻饲法 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 营养支持 呼吸衰竭
  • 简介:无创机械通气通过面罩或鼻导管经过空气压缩机给患者输送空气或空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呼吸肌工作的疲劳,而且患者通气也得到了改善。在过去10年里,无创通气在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具有易操作,痛苦小,减少患者的住院日、住院费用以及气管插管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心理学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振动排痰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气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从我院儿科选取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为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接收的重症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机械振动排痰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排痰效果;对比两组患儿排痰后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以及PH值;调查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在采用排痰护理后效果比对照组效果要好,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儿在拍探后各项指标要由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满意度实验组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婴幼儿患有重症肺炎后采用机械振动排痰可以有效改善婴幼儿通气情况,有利于提升血氧量,加快患儿康复,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帮助更多患儿。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婴幼儿 机械通气气道护理
  • 简介:总结重症监护病房150例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及撤离呼吸机过程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撤机前护理、呼吸机撤离常用方法、撤机方式、撤机后护理,认为对机械通气患者在使用及撤离呼吸机过程中的观察护理很重要,通气治疗过程顺利能使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率达到94.6%;强调机械通气患者达到撤机指征后应做好撤机前后的准备、监测及护理,以保证患者顺利撤机。

  • 标签: 机械通气 撤离 呼吸机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 ICU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系统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84 例 ICU 机械通气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2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实施系统护理(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系统护理在 ICU 机械通气患镇静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降低镇静剂用量,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 系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与安全护理对策 。 方 法:选取本医院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的在岗的 110 名急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安全护理对策。 结果: 影响急诊护理安全因素的有护患沟通较差( 63.64% )、专业知识不足( 40.91% )、心理素质欠佳( 30.91% )、法律意识不强( 23.64% )、急救能力较差( 18.18% )。 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应 加强医患沟通、 法律法规的学习、 技术业务培训等,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确保急诊护理安全

  • 标签: 急诊护理 安全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从护理安全管理出发,提出了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如何及时地发现不良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护理工作优质高效地进行。

  • 标签: 护理安全 隐患分析 安全防范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流程.方法:介绍30例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气管插管的准备及配合;机械通气过程中的病情观察,气道护理,基础护理;撤机护理以及家长的心理支持.结果:30例患儿除家长放弃治疗4例外,26例顺利撤机并治愈出院.本组病例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发生率为13.33%.结论:规范的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流程能提高呼吸机辅助治疗质量,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的成活率与生命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的意义。 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 40 例在 ICU 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早期康复护理)与对照组(使用常规 护理 )。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

  • 标签:
  • 简介:焦虑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理反应,通过音乐干预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是理想的护理干预手段。本文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音乐干预的理论基础、作用以及干预方法,以期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音乐干预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