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量表对CCU患者近期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对CCU的128例患者评分,分析APACHEⅡ分值及其单项参数对患者近期死亡的判断作用。结果:128例患者中,15例死亡,113例好转出院。存活组的APACHEⅡ分值为(10.91±6.63)分,明显低于死亡组的(22.75±9.91)分(P〈0.01)。通过对APACHEⅡ量表急性生理学评分组成成分的分析,提示GCS评分、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pH值等六项指标与CCU患者近期预后显著相关。结论:APACHEⅡ评分量表能用于CCU患者预后的判断。
简介:[目的]探讨专科护生职业期望对择业效能感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职位期望量表和择业效能感量表对493名专科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专科护生职业期望为中等水平,得分3.52分±0.55分;择业效能感为呈中等水平,得分3.59分±0.44分。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期望总分、声望地位、自我发展及稳定性呈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期望总分可正向预测择业效能感,而稳定性因素可负向预测择业效能感,二者共解释总变量的19%。[结论]职位期望对专科护生的择业效能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培养护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位期望和纠正护生过度重视稳定性因素的心理,是提高护生择业效能水平的有效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护理中心性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预测研究。方法:研究组采用抗菌涂层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心静脉导管。观察指标包括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通过评估护理质量、导管使用舒适度、信息获取及沟通效果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分。结果:在患者满意度评估中,研究组在护理质量、导管使用舒适度、信息获取及沟通效果以及治疗效果满意度上评分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患者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显示出在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方面的改善趋势。这些发现提示抗菌涂层导管可能为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提供一种有效的临床选择。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科女性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现状的预测指标,为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选取南通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49名急诊科女性护士为研究对象,用一般资料问卷采集社会人口学特征,用付出-获得不平衡量表对其付出获得不平衡现状进行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科女性护士付出获得失衡现状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急诊科女性护士付出获得失衡的预测能力及最佳界值。结果249名急诊科女性护士中143人(57.43%)存在付出获得不平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收入<4000元、本科学历、轮夜班、合同制和高超负荷是急诊科女性护士付出获得失衡的危险因素(P<0.05)。综合多指标的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界值为0.43,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67.0%,阳性似然比为2.780,阴性似然比为0.120,优于单一指标。结论急诊科女性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课程成绩、实习成绩与全国执业护士考试成绩的关系,建立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胜任力的预测模型.方法在某省属护理院校收集228名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课程成绩、实习成绩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构建其基本胜任力的预测模型.结果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23门课程成绩、4个科室实习成绩密切相关(r=0.147~0.589,P<0.05);其中外科护理学X1、内科护理学X2、计算机基础X3与社区护理学X4等课程成绩进入学生专业实务能力水平(Y1)多元逐步回归方程Y1=46.446+0.326X1+0.269X2+0.117X3+0.131X4(F=31.313,P=0.000),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36.2%;妇产科实习X5儿科实习X6与外科实习成绩X7进入专业实践能力(Y2)多元逐步回归方程Y2=44.744+0.367X5+0.136X6+0.321X7(F=28.852,P=0.000),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28.1%.结论加强计算机基础、护理专业课及临床实习的教学,有助于护理专业本科生基本胜任力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在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效果,并与传统临床观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来自不同三家医院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2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观察组采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进行日常护理观察与风险评估,而对照组仅采用传统临床观察。两组均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记录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自杀自伤行为预测准确率为86%,而对照组为67%。观察组在预测重度自杀自伤行为上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结论:精神护理观察量表相比传统临床观察方法,在预测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方面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敏感度,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临床预测工具。
简介: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在预测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9例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依据溶栓后有无脑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24例和未出血组45例。两组均按照指南予以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溶栓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NIHSS评分和GC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两组的SBP、DBP、PT、INR及GCS评分均增加,NIHSS评分减少(P〈0.05),而HR及PLT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患者溶栓前的SBP、DBP及NIHSS评分显著较高,GCS评分显著较低(P〈0.05),而HR,PT,INR及PLT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组患者溶栓后的NIHSS评分较高、GCS评分较低(P〈0.05),但SBP,DBP,HR,PLT,PT及INR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及GCS评分是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IHSS评分及GCS评分能有效预测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危险性,为临床护理提供预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发生的预测效果。方法:总研究期2021年1月-2023年12月,以皮瓣移植术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共筛取100人,以随机数字法对其分组,一组(n=50)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将其作为观察组,一组(n=50)给予常规观察法,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监测方案的实践作用。结果:观察组中,共出现静脉危象4例,红外热成像技术预测准确率100.00%,对照组中,共出现静脉危象6例,常规观察法预测准确率33.33%,(x =4.4444,P<0.05)。结论:在皮瓣移植术患者中引入红外热成像技术,可更好地进行患者监测,及时发现静脉危象并进行处理,价值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多因素预测在足月新生儿黄疸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12例足月新生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85例和观察组227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图表预测,观察组采用脐血胆红素、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图表和黄疸相关围产因素相结合的多因素预测,按照预测出的高中低危风险分别予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统计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的中高危阳性率及新生儿因黄疸住院人数,观察新生儿黄疸多因素预测分布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提高评估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结果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的中高危阳性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因黄疸住院例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影响足月新生儿黄疸评估的主要因素为脐血胆红素、黄疸相关围产因素、24~60小时胆红素值.结论多因素预测能早期、准确地预测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早期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减少新生儿因黄疸住院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