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0 月收治冠心病患者 60 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30 例 ) 与对照组( 30 例 ) 。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 结果:① 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 93.33% ) 明显优于对照组( 76.67% ) ,(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二 /三联 9 例 ( 30.00% )、房性早搏二 /三联 15 例 ( 50.00% )、室性早搏成对 14 例 ( 46.67% )、房性早搏成对 14 例 ( 46.67% )、短阵室上速 12 例 ( 40.00% )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房室传导阻滞 15 例 ( 50.00% )和房性早搏早发 16 ( 53.33%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比 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佳,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二/三联9例(30.00%)、房性早搏二/三联15例(50.00%)、室性早搏成对14例(46.67%)、房性早搏成对14例(46.67%)、短阵室上速12例(40.00%)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房室传导阻滞15例(50.00%)和房性早搏早发16(5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比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佳,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信发送心电图对提高护士识别STEMI心电图的效果。 方法以40例心血管内科教学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4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260例,时间为2022年4月-2024年4月。所有患者分别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结果:在心肌缺血方面,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91.15%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6.15%,P<0.05。在心律失常方面,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62.69%、房性心律失常57.31%、房室传导阻滞32.31%、短阵室上速43.08%,分别高于常规心电图的46.54%、41.15%、12.69%、20.00%,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中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26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研究。以不同的定位技术为依据对所选患者实施分组,研究人员在对照组14例患者置管中采用常规X线定位,在实验组12例患者置管时采用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对两组患者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出现情况、置管成功所需时间进行记录,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人数占组内人数的比例为78.57%,实验组则为91.67%,两组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率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人数占组内人数的比例为14.29%,实验组则为8.33%,两组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36.4±10.8)分钟及(28.5±10.3)分钟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置管成功所需时间,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分别接受乙方案(甲组)和甲方案(乙组)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细致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异常类型以及不同性别下的异常类型和病死率。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与乙组相比,甲组在Q-T间期延长、左前分支阻滞和心律失常等方面有所下降,尤其在复极异常上,甲组的发生率(75.78%)明显高于乙组(43.87%),其中男性在这些异常中的发生率普遍较高,且甲组男性的所有异常中复极异常(65.12%)和心律失常(87.21%)的发生率较高。结论:综上,甲方案在处理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心电图异常上显示出一定优势,尤其是在预防心律失常和复极异常上表现明显,对于降低心电图异常所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此疗效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或速度异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导致猝死。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心电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识别心律失常的种类和性质。方法:准确描计心电图是识别心律失常的关键步骤。应注意记录心电图的电压、波形、时间等参数,以便于分析和鉴别。测量心率是分析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应测量并记录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以便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根据心电图的波形和时间变化,分析心律失常的种类和性质。应注意观察心率和心律的变化,以及是否有异常的心电信号。结果:通过对心电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识别出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性质。对于常见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应熟悉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避免误诊和漏诊。结论:心电图室中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分析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技能之一。通过对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图检查前心理护理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21年01月-2021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64例患者,依据住院号末尾数字进行分组,奇数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偶数为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检查依从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9.38%,检查依从率为87.50%,焦虑评分(39.76±4.25),抑郁评分(40.88±5.28);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3.12%,检查依从率为100%,焦虑评分(26.43±2.45),抑郁评分(30.65±3.23)。结论 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利用筛检试验的方法评价心电图P波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潜力。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应用筛检试验的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心电图定位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X线片进行比较,计算其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指标,并计算P波高度和P/R比值的平均数及95%的置信区间,从而对导管尖端位置作出较准确地判断。结果:利用心电图技术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灵敏度98.95%,特异度71.43%,约登指数0.70,假阴性率1.05%,假阳性率28.57%,粗符合率为97.06%,阳性似然比3.46,阴性似然比0.01,阳性预测值为97.92%,阴性预测值为83.33%,心电图定位技术前后两次结果的Kappa指数值为0.90,P波高度为(0.92±0.37)cm,95%置信区间为0.84~0.99,P/R比值为(0.78±0.45)cm,95%置信区间为0.69~0.87,通过对指标的量化为P波的判断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客观依据。结论:心电图技术可以较精确的定位三向瓣膜导管尖端位置,可靠性和实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取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技术之后是否有诊断效果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评价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群体之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对照,对所有患者首先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再度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问题的检出率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价最终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结果 在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动态心电检查后发现,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房颤、房扑、房速、室速、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更高(P<0.05),取得了更加满意的诊断效果。结论 目前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之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可以得到提高,而且诊断更加简便,精准性比常规的心电图检查要更高一些,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为明显,对患者疾病诊断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2月开始,对80例确诊的PICC置管患者建档并展开实验,将患者分组并实施不同穿刺定位措施,研究于2022年2月结束。实验期间,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接受超声下PICC置管;而另外40例患者则接受的是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记录为观察组。结合观察两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并对患者的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中出现脱管、移位、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中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分别是95.0%和5.0%,对照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则分别是70.0%和30.0%,进行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随访显示,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有3例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对照组中4例导管移位,4例导管脱落,还有5例导管堵塞,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避免出现尖端异位的情况,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情况,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高。